初识子蕴姐,是在三年前的春天。那时,我初上博园。我上博的初衷很简单。教了大半辈子英语,有点厌倦了英语学习,就想晚上在家里上博客玩会儿。听听音乐,看看旅游图片,或者读一些幽默风趣的小文,重点是放空自己,偶尔也写点生活记录。那些让我敬而生畏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只是凝神静气的欣赏,轻轻的去,轻轻的回,恐惊天上人。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奶奶
你别唏哩哗啦在这儿捣乱啦》,一下子就被那些活泼泼的语言所吸引。且读这些完全来自生活却非常生动的语句:
“小润儿怎么会在奶奶“不错眼珠儿”的注视下就这么“瞅不冷的”长大了?不仅是个子高了,模样儿变了,且小脑袋瓜儿也越来越灵了,虽然刚刚三岁半,但早已和奶奶“平起平坐”、“平等对话”、甚至“斗智斗勇””——感叹孩子成长之快,每个引号中的词语都好有感染力哦。
“你真的不喜欢奶奶了?”“不喜欢”“那好吧,我走了。”我拿出杀手锏作恸哭状。看见奶奶哭了,哄也哄不好,小润儿心软了,一边委屈的掉眼泪,一边儿哄奶奶:“你别哭啦奶奶,我喜欢你还不行吗?”(屈心不屈心),奶奶于是“破啼为笑”——真的与孙女斗智啦!这个奶奶乍这么可爱这么会哄孩子呢!
“就怪那些总给我买口香糖的坏大人……呜呜呜……”润妈有点意外和尴尬。奶奶我不识趣的凑上去问:“告诉爸爸,谁是那个坏大人?”“就是你这个坏奶奶,总给我买口香糖……哇哇哇哇……”看见我的宝贝孙女儿又气又怕又可怜的样子,我赶紧抱起她赔礼道歉:“好啦不哭啦,奶奶以后一定改,不再买口香糖了,奶奶争取做个好大人好吧……”——在普通家庭很容易引起矛盾的一件生活琐事,因为奶奶的豁达未起任何风波。
网上单写孩子可爱的博客很多,写与孩子相处的博客也很多,但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又充满智慧又个性鲜明的却是凤毛麟角。这样鲜活的文字让人过目不忘,让人读了还想再读。从此便记住了这位出类拔萃的“润儿奶奶”
——我们的子蕴姐。每一篇更新,都迫不及待去看,又禁不住期待,期待下一篇。读到如此贴近生活的文字,看到如此活泼可爱的润儿,看到如此美丽达观的作家,再不说话,欣赏了就走人,有点太不知好歹了。但是考虑到自己的码字水平,实在没有勇气“高攀”,称呼她“子蕴姐”,我一般习惯恭恭敬敬地称作家级别的博友为老师。倒是子蕴姐,一点都不嫌弃我水平菜,不但篇篇回访,还主动叫我妹妹,亲亲热热的,让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随着一篇篇更新的博文,不仅认识了作为润儿奶奶的子蕴姐,还跟着作品走进了姐姐那梦幻般的童年时光和少年时代以及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更深刻感知子蕴姐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的文字功力。
原来,子蕴姐拥有与润儿一样令人艳羡的童年时光。出生在传说中的皇城根下,又是书香之家,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而母亲呢,不仅是如夏梦般美丽的大家闺秀,还特别的有思想,擅长教育,擅长讲故事。擅长讲故事的,还有坐在藤萝架下的姥姥,还有能够熟背红楼诗词的小姨。。。在诗书濡染的环境中成长,童年的子蕴姐,就如童话里的小公主一样,又聪明又漂亮又幸福满满。
小公主上学了,美丽的童话延续着。在小学阶段,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唱歌,跳舞,游泳,朗诵样样都拔尖。还曾经到人民大会堂演出。当然,最出类拔萃的,是讲故事和写作,子蕴姐的写作才能得到她的各位语文老师的认可。初高中都在北京市女十二中,即大名鼎鼎的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本是无数美好都在招手的青春季节,却成了梦断时分。个人命运被历史洪流裹挟着,那份无奈,那样痛苦,用子蕴姐的话说:“我的美好的学生时代,在这一年的九月九号,随着一声凄厉的火车汽笛声,永远结束了!母亲哭倒在北京火车站,我被火车载着,向北,再向北,我去了北大荒•••。”每每品读这一段文字,都忍不住为子蕴姐一哭。不仅理想破灭,还不得不离开深爱的母亲,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都市。当时的子蕴姐,该是怎样的绝望怎样的痛苦呀!
但是如童话般美好的小公主,在难以忍受的巨大变故面前,却是坚强隐忍的。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抢收冻在地里的苞米,我背着一个大背篓,钻进“苞米林子”,一边掰棒子,一边往背篓里扔,掰满筐后,集中倒在一个地方,再接着掰。手冻僵了,手套冻的棒棒硬,虽然戴着帽子,耳朵还是冻得生疼。天上的雪和地上的雪融为一体,那种感觉,就像掉进冰窟窿,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冰冷的,似乎连心都结了冰。但是看到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我会一边干活儿,一边在心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叹息…”以此给自己加油鼓劲。”
我,一个农村出身的妹子,都难以想象在冰天雪地里劳作的艰辛(因为我们这里冬天意味着冬闲)。更何况是来自大都市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青春美少女呢?而子蕴姐却并没有被困难击倒,没有沮丧颓废,没有怨天怨地,而是通过背诗来激励自己,不悲伤,不叹息。站在淤泥里,不为淤泥所困,而是仰望星空,希望永远在心中。我留评:姐姐,你受苦了。子蕴姐给我的回评说,你理解姐姐,我要大哭一场了,太爱你了,……谢谢亲妹妹。
成功的家庭教育的影响,饱读的诗书典籍的濡染以及大都市环境的熏陶,小小年纪的子蕴姐有着不一般的阳光心态。在北大荒的集体宿舍里,不声不响地把自己安顿在靠门处,让萍水相逢的几位姊妹少受冷风,多些安稳;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尽可能与大家友好相处。身为报道组中坚,在《黑龙江日报》发表长篇人物通讯后,却把功劳全记在别人身上;在扑灭山火的险境中,面对荒草肆无忌惮疯狂燃烧,毫不畏惧,间歇时与队友一起唱歌,鼓劲加油。自带阳光,乐观向上,坚忍不拔。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她经受住了冰天雪地的洗礼和熊熊烈火的考验。
如今,浴火重生后的子蕴姐,成了润儿奶奶的子蕴姐,拥有无数粉丝的子蕴姐,用她从蹉跎岁月中淘洗出的大智慧,给我们准确诠释什么叫优雅的老去,什么叫大家风范,什么叫岁月从不败美人。这就是我所认识的作家子蕴姐。
作者: 竹园清韵 2020.8.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