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子蕴
子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782
  • 关注人气:3,8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谷幽兰先生:我读《水流心犹在》

(2021-01-25 08:05:02)
标签:

读书

感悟

评论

境界

教育

分类: 我的书评

空谷幽兰先生:我读《水流心犹在》

前言:我与空谷幽兰先生相识不久,因其每每在我的博文中留下深刻且语言优美的评论,令我受益并感动,遂赠书答谢,没想到书寄出不到十天,就意外收到先生的读书札记。空谷幽兰先生1969年毕业于师大中文系,一直担任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文采了得。感谢先生赠我书评,发表在此致谢! 


                           《水流心犹在》札记

                               空谷幽兰


《水流心犹在》札记书名“水流心犹在”是什么意思?水流,就是流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指过去的日子;心犹在的意思是,我的思想、心思还在那里。前后连贯起来,就是怀念、回忆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本回忆录。为什么叫“水流”,不叫“流水”?因为要跟“心犹在”结构相同。


宋序用“所有的爱会留下”指出,这本书在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中,写欢写合,写爱写情,写喜。写正能量,歌颂光明。正如子蕴自己所言“一半是梦幻,一半是记忆。”不是通过回忆迎风洒泪,对月长吁。子蕴的超凡脱俗就在这里!


北京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四合院,就是我平日了解的南方“四关厢”房屋。这种建筑的格式和布局,只有富贵人家才有。我老家的房子,只是乡野里的几间茅屋。怪不得子蕴比我小三岁,能出版几部著作;我马齿徒增,只能偶尔发表单篇:家庭背景不啻霄壤哪!


四合院的人物栩栩如生,四合院的生活平静自然,弥补了我在北京走马观花的缺憾。我去过北京四次,三次在一九六几年,只顾着东跑西颠,引吭呐喊,没有想到去细看;一次在一九九几年,那里已经高楼大厦,想要细看,也不可能了。幸而在子蕴这里看到啦。


北京的春天,经常风很大,还会裹着沙尘。记得穆青组织过一篇《风沙紧逼北京城》,我以为虚张声势,等到市政府因此而迁至通州,才确信其有。子蕴早就感觉到风里裹着沙尘,我不禁惊叹她敏锐的感触。她能由小见大,以微知著,正是她思考、认识生活的前提。


子蕴幼时,在大孩子放假的时候,跟着学唱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钓金龟》、评剧《刘云打母》,还知道角色。我到初中才乱唱八唱,只会京剧《将相和》、《甘露寺》的一两句,更不知道哪个角色在唱什么。她广博的见闻,丰富的生活,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考试复习,要找环境安静优美和不受任何干扰的地方,所言极是。


我的读书求学年代,也同样是如此。清晨,拿着文科的书,坐在假山、荷塘的石上,安静地读书,真的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子蕴有过这样切身的感受,加上聪颖过人,把见闻诉诸文字当然易如反掌啊!


全书文字平实,思考细腻,从空间的老城墙,到烈日下,到瓜果市,到雪里胡同;从时间上的清晨阳光,到中午的院落,到黄昏的饭菜香味,到晚上的月上黄昏后。


以纯真的视角,忠实地再现了津京烟云。这种文笔,已经达到了由华丽绚烂回归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


除了文字,书中还有七八十幅画。有的是照片,照的是花草树木人物;有的是素描,画的是房舍池塘禽鸟。有黑白,有彩色。为文字做了无声的解读。使全书如同一个景区,每到一处,有所驻足,方便停留,使这本书张弛有致,开阖自如。子蕴用心细密,读者意识,可见一斑。


这些特点,是我对《水流心犹在》爱不释手的原因。这些特点,使我看到了子蕴的人品学识,不禁高山仰止。


空谷幽兰先生:我读《水流心犹在》

                                                                                   文:空谷幽兰先生

                                                                  摄影:李庚翔先生

                                                                  编辑:子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