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2019-05-06 08:02:51)
标签:

安徽古城

徽州建筑

歙县

西园

许国石坊

分类: 图片集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亦被誉为“徽州的故宫”,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许国石坊是整个徽州古城的精华,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牌坊有八根柱子,上面的石雕非常精美,在中国这样造型的古代牌坊只有这一个.整个古城的景点基本上都是沿着许国石坊延伸出去,周边有徽州府衙和徽园。

 

 斗山街,因位于形似北斗星状的斗山下而得名,建于明清时期,街长300多米,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并浓缩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色,气势恢宏,造型古朴,雕饰精致,自成一格,是古徽商的群居地。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有人说,只有进了这座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古城,才算真正到了徽州。

 

 西园位于黄山脚下,徽州古城歙县,练江西岸,26栋已建成的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无不尽显徽商大家族宅第礼仪、教化、进取、休闲等诸多功能。

 

 西园是一座承载了徽州宗族文化、徽商文化、徽派建筑文化和徽州社会文明的大宅院。“古朴”是西园留给所有参观者的第一印象。说它古,是因为在13000平方米宅院里,集中了26个明、清、民国的徽派建筑,厅堂书院、戏台家祠、亭台桥榭汇聚一堂,108个门,36个天井曲径通连。抬眼望去,不论是脚下的青石,还是花草树木,不论是白墙黛瓦,还是房屋的构件陈设,百多年的只能算年轻,上千年的也不在话下。

 

 说它朴,是因为整个宅院既不像帝王宫殿一般金碧辉煌,摄人心魄,也不似江南水乡私家花园那样小家碧玉,惹人爱怜,西园的建筑以上好的楠木为主料,不描漆画,不施粉黛,以本色示人,凭雕刻取胜,在凝重间流露亲切,在内敛中彰显奢华。

 

 此次安徽古镇游,令我有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似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穿越之感。一路上我不停的感慨,真是说不尽的徽州古建,道不尽的徽州美景,哎,钩了我魂儿的徽州啊,想说不爱你都不行!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

                                                                      

                   子蕴的话:

  阿孋是我的笔友,安徽小老乡,我的安徽图片集在发文过程中,一直得到她的关注和精彩点评。可以说是我所发图片的生动解读,弥补了我此系列中文字部分不足的缺欠,现将她和其他笔友对此篇点评高挂致谢:


                  阿孋美评

子蕴这篇文字里“古”与“朴”二字总结了徽文化精髓。你的这组图片中,牌坊是徽文化中重要形式,这是徽州人家彰显家族文化和地域人文历史见证和苍桑,这里也是特殊时期被摧毁的“封建文化”重点,到安徽没看到牌坊就等于没看到真正的完整的徽文化。

 

越往里读,姐姐的这次出游越是吸引了我,也是愈加体现你与众人不同处。写徽州,仅用文字是无法直观地去表达的,图片必不可少,这也是每年的一定时期,徽州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在此聚集,就为那清晨的一米阳光、夕阳下的一缕炊烟、远处青山缥缈的薄雾~~美,就在那一瞬间,就是懂得美的人的眼里。

 

其实,我对徽州的美已经早已麻木,曾经的那些年,单位有外地来人,必不可少的陪客人上黄山、九华和徽州,那时年轻似乎不太懂得静心去欣赏去享受这些。到了如今这个年纪,一切都沉淀了下来,才知道兜兜转转原来自然的天然的有年轮的,是最美的,所以子蕴姐的这一系列,不仅是对外宣传了徽州,也似乎唤醒了我内心里那种过往的美好。

 

前两年网络上有争议,要求将现黄山市恢复“徽州”地名,因为“徽州”二字才真正体现了本地的文化底蕴,是根本。黄山的美、九华山的佛意,是天然的造物,是精神的归途,它代表不了徽历史中那弥久的人文积累下的东西。

 

子蕴姐笑容灿烂,不见一点疲惫,如果没有好心情,是不会有这么好的状态的。正是在你的好心情下也调动起我们的心情


 

                    华章先生美评


 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子蕴说“ 此次安徽古镇游,令我有眼花缭乱,如醉如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全部图片如同淡淡的徽墨勾画的淡墨山水画,自有一种古香古色之韵,与徽州游记所描写的古韵相得益彰,这恐怕是作者没有想到的。

 

                赵工美评

 

子藴的《安徽行图片集锦之四:徽州古城与西园》正文内容虽然不长,段落不多。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子藴写作时兴奋的情绪,由于徽州古城的古朴和美丽,深深感染着子藴,使子藴的情绪亢奋到极点,对徽州古城的美景产生了由衷的爱,而子藴这种由衷的爱也诉之笔端,妙笔生花,感情充沛地写出这篇文字优美、形容贴切、概括集中的心情文章来。此文所附建筑物图片也美轮美奐,图中的美人儿也绰约多姿!

 

           听雪女子美评

 

 歙县大街上,那桥那坊斑驳的苔痕,那砖那瓦磨平的棱角,得生发了多少故事!所以,在这里走街串巷,步子是大不得的,以免惊动了那些故事的主角。阿琍说得准,在这里,光靠文字,是展现不了徽州的博大精深、历史渊源的。你看,有了图片,有了那些虽饱经沧桑却风采依然的桥坊图片,徽韵风流一览无遗!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子蕴编辑·  图片摄影 刘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