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藤萝架下—我的天津系列之四

(2018-10-08 16:52:52)
标签:

天津

赤峰道

藤萝架

姥姥

牛郎织女

分类: 我的散文

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的“记忆是灵魂的书记员。”“虚幻能带来写作的灵感。”此刻,当我拿起笔来,那种似是而非,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感觉又一次向我袭来,于是,天津赤峰道的一切一切又在我眼前栩栩如生起来……

 

恍惚中,我又见到了那架高大茂盛的藤萝架,那一直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紫色藤萝架,她是那么安静那么美,似乎看淡世事般宠辱不惊。她那高贵典雅的紫色,靓丽而不妖冶,那淡淡的馨香,令我陶醉其中。她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藤花竞相开放,上层的花还未谢,下面的又含苞待放,似乎永不凋零。那一架茂密的遮天蔽日的藤萝架,曾经是我儿时的庇护所,美丽的童话天地,是我编织美梦的地方。想想当年父亲为这架藤萝用小楷书录的李白诗,到今天才觉得有多么贴切美好“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赤峰道是姥姥家到天津后的第二个居住之地。姥爷说天津“赤峰道”很有些历史呢!它开辟于20世纪初期,东起海河,西至墙子河,是天津法国租界内一条横贯东西的通衢大道。两侧楼房大多建于20世纪2030年代。这里的楼房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内部装修考究,设施先进,上下水,大浴盆,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住在这里生活非常方便。姥爷说,民国时期许多有头有脸的军界人物,如老北洋系、直系、奉系、皖系等各系别的督军、军阀大都聚集在此。光数得出名字的就有少帅张学良,奉系将领张作相,福建督军李厚基,山东督军田中玉,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五省联军总司令(苏、皖、浙、赣、闽)孙传芳,陆军总长陆锦,福建督军周荫人,浙江督军卢永祥、山东督军郑士琦、奉系副帅杨宇霆、天津镇守史谢雨田、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三省巡阅使(直、鲁、豫)赵玉珂。真可谓群雄荟萃,不可一世。

 

姥姥家住的院子在陕西路和赤峰道交界,院子很大很大,两个黑的铁艺雕花大门分别开在陕西路和赤峰道。打开大铁门,迎面就是那架芬芳美丽满枝丫,开满紫藤花的藤萝架。大院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当中是罗马式大圆石柱支起的古铜色阳台,阳台连接的是一栋带尖顶的小洋楼,绕过这栋呈凹形的楼房,进后院有一个很大的花坛,几棵高大的棕榈树充满异国风情,花坛里盛开着各种鲜花,引得蜂吻蝶绕,美不胜收。五姨将身体扭得赛麻花般,嘴里唱着三十年代老歌“叫你别走得那么快,看红红绿绿花花朵朵为你开,叫你别走得那么快,看蜂蜂蝶蝶匆匆忙忙飞过来”,后面跟着我及二姨的孩子小强小玲一队鼻涕虫的可笑画面似在眼前。

 

主楼后面的五间房,姥姥家和一户黄姓人家各住两间半。记得这房子也蛮考究,全部是木质结构,红楼梯,红色木质地板,孩子们追逐打闹,跑起来咕咚咕咚作响,姥姥并不觉得吵,反倒觉得很有生气,大约是怕了兴安路的冷清凄楚吧,总之,姥姥一家都很喜欢这里。

 

更让我们都喜欢的,是每个周末,不知道是哪个主办单位,都要在这个大院放露天电影,还举办过苏联电影周。逢到此时,母亲会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到姥姥家来,先吃上一顿美餐,再拿着小板凳到大院里临时挂上的巨大幕布前“排排坐,吃果果”。大院里放映的苏联电影,多是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影片,或是反映苏联人民满腔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的影片,如《棉桃》、《三头凶龙》、《曙光照耀着莫斯科》等。彼时的我还不大看得懂那些电影,那么多片子,到如今我只记得一个镜头,那是电影《海鹰号遇险记》,看到潜水员们在大海里如鱼儿一般游来游去,我觉得很新奇,还有被德军击沉的轮船升出海面时,苏联士兵们又跳又相互拥抱的高喊:“呜拉呜拉……”的镜头,让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胜利,什么叫欢呼!

 

藤萝架下的世界就更加纯洁美好了。姥姥看的书多,肚子里的故事也多,我特别喜欢姥姥讲故事的样子,那么慈祥,那么温暖,和姥姥在一起,我总能感受到她心里满满的爱。晚上,我们几个小字辈儿,会一个人拿着一个小板凳,围坐在姥姥身边,听她讲故事,或者和姥姥一起看星星。那时候的天是那么高那么高,深蓝色的天幕上缀满繁星,银光闪闪,令我遐思无限。姥姥耐心地一遍遍指给我们看:“孩子们,你们瞧,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北极星,南斗是个瓢,北斗是个勺。八角琉璃井是八颗星,因为王母娘娘打水踩掉了一个星,变成了七颗。瞧见没?那圆型的七颗星就是八角琉璃井啊!”

 

每年的七月初七,我都会住在姥姥家,姥姥会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指给我们看哪条是银河,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星是织女……还会夸张的带着手帕,让女孩儿留在藤萝架下,听牛郎织女的哭声……我不记得我听没听到哭声,但是每次姥姥问我,我都会为牛郎织女伤心的哭一阵子,这让姥姥很高兴,她老人家相信,她的外孙女儿真的听到了牛郎织女呜呜咽咽的哭声……

 

姥姥做的藤萝花儿饼也好吃极了,姥爷踩着凳子,从一嘟噜一嘟噜的藤萝蔓儿上捋下那些花朵,用冰糖渍上,然后给我们烙成饼,一张饼切成四牙儿,分给围着姥姥馋涎欲滴的我和姨表弟妹们,哎,那饼可真好吃啊,自打离开天津以后,我再也没吃过藤萝花儿饼了。

    ……

  可惜的是,赤峰道的老房子也在文革后期被推倒拆除了,代之以一栋七层的毫无特色的板楼,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我禁不住问自己,他们推倒的仅仅是一栋老房子吗?!

  藤萝架下—我的天津系列之四

藤萝架下—我的天津系列之四

藤萝架下—我的天津系列之四

                                   图片来自网络 深谢                      感谢指点 美评高挂

                       华章

 

此文没有陷于自说自话,单调的叙述里,而是始终飞扬着一种情。那些童年生活里的有趣花絮之所以不能忘情,是因为都是纯然的童心地感悟,这些感悟,来自于那些民间的神话故事,来自于那些看过的戏剧和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总是从长辈们讲故事开始的。

       梨花带雨

 

第一次看到紫藤的文字,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女作家以动写静,用“瀑布”比喻紫藤萝,贴切形象。此时,读子蕴的紫藤故事,眼前也浮现出一片美丽。在这片美丽里,有腹有诗书的美丽的姥姥,有美丽的姥姥讲得美丽的故事和做得好吃的馅饼,有孩提时无尽的欢乐。如果说,宗璞的紫藤是旺盛的、生机的,那么子蕴的紫藤则是欢快的,动感的,还有一丝回不去的淡淡的忧伤……

 

     中年动感车

      童年的美好记忆,如诗如画。子蕴生花妙笔,再现藤萝架下好时光。

                   

    竹园清韵

  如梦似幻的紫藤架,紫藤架下温婉可亲学养丰富的姥姥,子蕴美好的童年回忆。


    伟大四方

          文笔清新,意境优美,内涵深刻,情景交融。

 

    快枪之张三

       如诗如梦的画面,如歌如酒的岁月,有色有声有味,全齐活了。

 

    不傻的呆瓜

历史的原貌总会在某个特定环节上,倚仗记忆重新焕发出她应有的魅力,让每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生动有趣,难以忘怀。

 

  陈康康

          天津的小洋楼,北京的四合院,各具特色。温馨的故事。

 

  秋枫

在文中,读到了博主姥姥家的曾经,至于早已拆掉的老屋,那是我们国家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走过的同一条路,也许有人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也许城市也从此展现了新面貌,我总希望不要就此拆掉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换来的不过是百城一面。

 

    49丑牛

听姐姐讲藤萝架下的幸福童年,这样有韵味儿的宅院怎么就给拆了呢,就象北京的很多四合院一样遭到了恶运啊!

                    静观道人

 如梦似幻紫藤花,补天无力学女娲。

 无情岁月催人老,犹恋温馨儿时家。

 

                     赵工读史


子藴的新作《藤萝架下—我的天津系列之四》闪亮登场了,这是子藴近期作品中的又一力作。子藴的开篇之言就很有新意,一上来就引用哲人的话作为引子,使读者随着子藴的记忆,首先看到一架开着紫花长着紫藤高大茂盛的藤萝架,再用父亲书录的李白诗,突出藤萝架的美丽。这就是文章的点题,而子藴在此点题,画龙点晴,恰到好处!使读者有打开天窗,看个究竟的感觉。接着子藴介绍姥姥家在天津第二个居住地所在的赤峰道在历史上的居住情况,使读者从侧面了解到天津的历史,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为后面的写作作了铺垫。接着,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文章的中心:一气呵成地介绍了子藴姥姥家住宅的特点及其有关的人和事。对住宅的描写,由面到点,先写院落外观再写庭中树木花草,后写五姨带着一班小孩在庭中手舞足蹈歌唱的情景,既交代了建筑物及环境的特点,也表现了孩子们喜欢姥姥家这个伊甸园。接着补述房子和地板的情况,引申出孩子们在地板、楼梯追逐打闹,带来响声和生气,是姥姥一家喜欢上这里的原因。补述的这一自然段与前面住宅介绍的自然段落浑然一体,没有粘接不自然之处。下面的四个自然段是描写在院落中放电影,藤萝架下姥姥讲故事,姥姥做的藤萝花儿饼三件孩子们喜欢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这三件事都不约而同地写到童真童趣,写到祖孙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情景,写到子藴从小就喜欢学习善于思考的性格。行文流畅,语言生动。读了不会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最后,以姥姥在赤峰道的住宅在文革后期被拆除和子藴的独自发问作为结尾,也很有深意!子藴的这篇文章:篇章结构精心设计,衡接紧密,逻辑严密,重点突出,篇幅不长,但文章完整无缺;无论是写景写人敘事,还是背景交代,都是精雕细刻。不失为近期又一篇好作文!

                       小建


紫藤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读姐姐的这个故事,也一直似在梦幻中。黑色的铁艺大门,洋洋洒洒的紫藤,婀娜多姿的五姨,冒着鼻涕泡的跟屁虫,不紧不慢地讲着故事的姥姥,为牛郎织女伤心落泪的多情小妞,还有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藤萝花饼······都似乎在眼前,在身边。读着,嘴角上扬着,眼眶热着,心里暖着,也忧伤着。老宅不在了,记忆还在,似幻似真,若有若无,平添一份朦胧之美。

 

     黎锦瑟燕


好美的文字,好美的紫藤图片,以此弥散了如诗如画的最美乐章。有这样的心态和情怀的子蕴,不仅诗情飞扬,青春永驻,且风情旖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