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07-27 14:01:51)
标签:

人生

红伞

太阳

丹柯

分类: 我的散文

                    雨          

今夏多雨,可遂了我这个喜欢雨天人的心。无论是“一夕轻雷落万丝”的小雨,还是““黑云翻乱墨天,急雨遂作盆倾”的大雨,都令我见雨生情,浮想联翩,当然最令我惆怅的还是“夜来卧听风吹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夜雨。

 

这连绵不断的雨天,我的生活也充满“湿”意……

 

小雨天,我会冒雨带着润儿去柳荫公园,我一手打着一把浅色的伞,一手牵着打着粉红色雨伞的润儿,待到进了公园,我就不必再牵她的手了,任由她在菲菲细雨中飞跑着,唱着,跳着。看着她像一只活泼的小蝴蝶在雨中飞来飞去,那种快乐,那种自由自在,那种和满园绿色,和轻拂的绿柳,和飘浮在池塘里的浮萍,和湿漉漉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伶俐背影,真像是游走在画中我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啦?转眼我就老啦?闭上眼睛,那在雨中奔跑跳跃的小姑娘分明是我嘛?但恍惚之间,那又像是遥远的的、黑白色调的胶片中的幻影……

 

大雨时,我和润儿趴在窗上,看瓢泼大雨倾而至,雨中的大树摇摇晃晃,树叶贪婪的扬着脸,接受着大雨的洗礼,润儿问:“奶奶,雨为什么那么大啊,是天漏了吗?”我说:“是啊,这个世界太脏了,是上天倾其所有,要把世界洗干净。”天黑了,雨还在哗哗啦啦不停歇的下,窗外黑洞洞的,润儿问:“奶奶,走路的人看不见亮光,会不会摔倒啊?”我说:“不怕的,会有一个叫丹柯的人,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为黑暗里的人们照亮路程。”“奶奶,谁是丹啊?”“丹柯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于是绘声绘色,给润儿讲苏联童话《丹坷的心》……

 

   “树林一直在唱它那阴郁的歌,雷声隆隆地响,大雨依旧在下着,‘我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丹柯的叫声比雷声更大。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 ‘我们走吧!’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夜雨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世界那么静,静的似乎只有我一个人的存在,雨还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轻轻敲打着窗棂,一种寂寞和惆怅悄悄在心中漫延开来,和窗外的雨渐渐融为一体,令我生出许多遐想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真实的,虚幻的,渐渐演变为一部小说,一个电影,置身其中,仿佛灵魂飘飘摇摇出体外,我体会着人生的酸甜苦辣,享受着思想的自由驰骋,穿行在虚无缥缈的时空……

 

蓦然间那个故事把我拉回了现实,当世界只剩一个人时……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谁?!”我惊出一身冷汗……


      雨
                  雨

                                           雨

         雨

                              雨                                                                                                                 雨      

                                     

              华章先生的解读堪称一篇独立成章的美文,高挂致谢!


那篇据说是世界上最短的小说,被你用在了自己的文中,只是原小说的背景变成雨了,这也算是活学活用吧。写雨就是写自然,写心情。爱默生说,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眠的人。我说过,文人们对雨的任何描述都是对自己某时某刻心情地表述,子蕴这篇“雨”的文,要表述自己的什么情感呢?是“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的相思之情,还是“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的愁思之感,仰或在回味“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呢?子蕴的这种怀旧情愫,在走过了“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中年之后,“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眠”,在弥足珍贵的同时,多得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骨子里流露出的是“任它年华如水流,依旧豪情似大江”的豪气。因为各种各样的“雨”,在不知不觉中,变为绵绵情愫的润物的春雨,细无声的净化了子蕴的灵魂,尽管世界上只剩下了她一个人了,敲门声不过仅仅是吓出一身冷汗而已


                        

韦平先生的鼓励令我备受鼓舞

 

文章以诗的语言书写着“雨”,书写着细雨中祖孙快乐的游园和夜雨中亲切的对话,但我听到的却是作者“时间都到哪儿去了?”的追问,感到的却是雨夜中浸润着“寂寞和惆怅”的孤独的存在感,还有作者仿佛“置身”于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里的“虚幻”的“遐想”。作者在近于空灵的感悟中包蕴着一生的追思,这之中没有只言片语的细节,但却容纳了一代人能够读出的言说不尽的细节。所以文中子蕴的“酸甜苦辣”,子蕴思想的“自由驰骋”,甚至子蕴那“虚无飘渺渺的时空”,也就都成为了那一代人所共有的人生体验。作者喜欢雨,有感于雨的“湿”,莫非这都源于那一时代特定生活的阴郁?我无法知道。但作者确实在飘忽空灵的语言中隐含了太多的内容,让一代人去追忆,去感悟,去寻觅已经消失了的过往。文中结尾惊回现实后的“一身冷汗”,在我看来,多少寄予了作者那一代人与现实的疏离和无奈。文章通体运用了象征,雨景和祖孙的共游、共话,仅仅是作者提供的表层的画面,而画面后作者的人生感悟和一代人的心理共鸣,才是文章最深层的内核。文中丹柯的故事别有深意,丹柯是为了民众而牺牲的英雄,但他的一切却不被民众所理解,故事中丹柯的孤独和寂寞,隐喻了现实中付出青春和生命的一代人的孤独和寂寞。我们的付出,社会认可吗?后辈理解吗?历史会留下我们的足痕吗?丹柯的故事,饱含了子蕴对一代人命运的思考,并把一代人的命运推向悲剧的终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