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坛情结(上篇)

标签:
地坛文化历史古迹凤凰怀念 |
分类: 我的散文 |
北京的公园、寺庙那么多,我独钟情于地坛公园,到底因为什么,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是喜欢它的古朴幽静?它的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说?还是喜欢它满园的参天大树,古老的苍松翠柏?当我拿起笔来,想写写地坛公园时,我问自己,地坛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让我如此迷恋和留恋它?下雨天,我会在上下班的路上,冒雨穿过地坛,为的是听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哗啦哗啦的声音,闻雨中松柏飘散出的清香味道……下雪了,我要绕道地坛,看雪花飘飘摇摇在空中追逐,嬉戏,最后落在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上,忽然之间这翠绿世界就变成了银白色的童话世界,而置身其中的我,会感受到大自然那种静谧那种神秘和那种空灵幽远的美好意境……
钟情地坛,说到底,其实还是因为地坛和我的生活轨迹不时重叠,和我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那里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故事与情感……
地坛呈现在我脑海中的的第一个镜头是五十年代末,我们全家刚刚回到北京的那一个秋天:父母带着我们兄弟姐妹逐一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因为我家住在安定门,第一个去的公园自然是地坛。那时候的地坛很破败,断壁残垣,寒蝉凄切,偌大的公园几乎没有人迹。父亲给我们讲地坛的历史,告诉我们,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而地坛是古代皇帝祭地的地方,但是我看着遍地的萋萋荒草,偶尔从树丛中窜出来的,不知道是刺猬还是黄鼠狼,想到的却是姥姥讲给我的聊斋里的鬼故事,小小年纪,心里涌动着的却是一种苍凉恐怖的感觉……那是我离开繁华热闹的海滨城市天津,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一个历史悠久,陈旧古朴,博大精深,到处都是古迹,处处都有故事的神秘的文化古都。
喜欢地坛,自然会关注它的来龙去脉: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自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后有15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380多年,直至1923年,被黜清帝溥仪首次开放地坛,并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因为是皇帝祭地的地方,地坛的建筑风格自然会和天坛一样,遵循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乾坤”“龙凤”等传统思想,来构思设计的。每年的夏至皇帝都会在此祭祀“皇帝祗”神的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我想,既然是祭祀神祗的地方,无论祭天祭地,肯定是风水极好的地方,因此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敬畏。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个怪人,别人喜欢富丽堂皇,繁荣热闹,我却偏偏独爱未被修葺前的断壁残垣,破败凄凉、荒野味道十足的老地坛。我想,这应该归咎于我的父母吧?谁让他们总是给我讲那些令他们萦绕于梦的家族和自身的故事呢?谁让他们遗传给我多愁善感,胡思乱想的秉性呢?
对地坛的回忆星星点点,很多很多,最难忘的,应该是90年代末,我因为工作需要,受命在地坛租赁场地,搞职业介绍和就业工作。最开始我们租赁的是宰牲亭,那是古时候宰杀牲口的地方,阴气很重,似乎太阳从不照进我们的院落。整个院子,占地面积1324平米,建筑面积522平米。前面的大殿是搞职业介绍的地方,大殿后面的一间非常高大的房间是我办公的地方。说高大是因为房顶非常高,没有封顶,粗大的已经发黑的房梁和椽子都裸露着。房间里很暗,白天也得开着灯。因为工作压力大,非常繁忙,几部电话响个不停,我倒没有闲暇时间害怕。奇怪的是,每天无论早晚,总有几只鸟儿(应该是杜鹃吧)不时在门前大树的枝头上叫“光棍儿好苦”“光棍儿好苦”,听起来很有几分凄楚,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听到的母亲讲的神话故事。我也曾经多次悄悄走出门,扬头往树上看,想看看这故事中,因为懒惰而娶不上媳妇,由农夫变成的鸟儿长什么样子。但是无论我多么小心虔诚,始终没有看到鸟儿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冬天的时候,杜鹃不再叫了,却换成了乌鸦。乌鸦可不避讳人,扑愣着黑色的大翅膀,从早到晚呱呱叫起来没完,我跑出办公室对着它们跺脚,发出嘘声也无济于事。我这个人很迷信,总觉得乌鸦当头叫,是不详的预兆,肯定没好事。我甚至对着乌鸦喊:“嗨,伙计,这里都是活人,没有给你吃的东西,你们不要再呱噪啦,赶紧飞远点吧!”没用!成群结队的乌鸦还是照来不误。看门的老头觉得我痴得可笑,劝我:“您别跟它们叫劲儿啦,这里是宰牲口的地方,阴气重,几百年都如此,不会因为您来了,乌鸦就飞走了,这是风水的关系。”我愕然!
应该是一九九八年夏天吧?有一天下午,毫无征兆的,天忽然间就黑了下来,一道闪电撕裂天空,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滚过,天就像漏了一样,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整个宰牲亭黑压压一片,伴着霹雳闪电,恐怖至极,似乎世界末日到了。员工们都在前面大殿,只我一个人在宰牲亭最后面角落黑漆漆的大房子里,我想跑到前面去找大家,但是雨太大了,外面什么都看不见,我没有雨伞,又害怕霹雳闪电,瞬间心里闪出许多可怕的怪念头……正在一筹莫展,前面大殿里四五个男同事冒雨冲进我办公室,说是奉全体员工之命,接我到前面去。我二话没说,立刻和他们一起冲进瓢泼大雨中,跑到前面大殿里。我一进大殿,大家又是鼓掌又是欢呼,好像我是从灾区被抢救出来的人,那一刻,我感动的鼻涕眼泪横流,我对大家说:“反正什么都干不了,我们一起唱歌吧!”于是,50多名员工,在黑暗中(因为是古建,我们怕雷电引起火灾,都不敢开灯),在我的指挥下,放开喉咙唱起了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这一年的冬天,我们在异常寒冷的条件下办公,因为是古建,不能有明火,也没有暖气,我们都披着厚厚的棉大衣,手边放着热水袋。但是因为我有一支非常敬业的优秀团队,大家吃苦耐劳,深入到所有企业和用工单位调查情况,作就业形势分析,并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对策。在大家的努力动员宣传下,几乎所有用工单位都来参加我们的招聘大会,在我们这里设桌招工,求职者更是闻讯而来,昔日人迹罕至冷清的宰牲亭,忽然间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很快,小小宰牲亭就装不下我们了。于是,经过多方努力协商,在经历了在宰牲亭一年的奋斗后,我们全体员工大搬迁,来到了阳光明媚的风水宝地~~地坛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