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岸文史(民国时期)专家蔡登山先生专访之一:

(2014-08-08 14:30:24)
标签:

史料

作家

文史

身影

蔡登山

分类: 我的收藏

子蕴按:

      蔡登山先生是台湾秀威出版社秀威资讯公司总编,但其实他真正的身份是学者,两岸文史专家。他著述颇丰,尤以研究民国史而在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史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我因为有幸在秀威出书并由蔡先生担任总编而与蔡先生成为朋友。作学生亦不敢当,称朋友实在有高攀之嫌,但蔡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饱读诗书学贯中西但作风谦恭朴实,一派翩翩学者风范,在我这个普通作者面前一点不摆架子,这和我在大陆接触的出了几本书就以作家自诩,动辄教训人的“作家”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更幸运的是,我去台湾时和他来北京时,先后获赠他亲笔签名的著作,并和他与闻黎明先生一起去下面报道中的一些书店去淘过宝。今恰逢我在集中转载民国的文人轶事时,看到台湾《作家生活志》有两篇蔡先生专访,真是喜出望外,遂在此一一转发。并会连续转载几篇蔡先生写民国的文章与朋友们共享。在此期间将我曾写过的《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中的“新朋友蔡登山”文章置顶,以便让朋友们更多了解蔡先生。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搭台北市公車紅32號的通勤族,若於早上九點到九點半之間的民權西路公車站等候,很有機會瞄見一位身穿條文POLO衫、手拿黑色公事包,匆匆地上車、找個好位置,一路長晃到內湖時報廣場站下車的蔡登山老師。他經常往來秀威看他主編的稿子,開啟他「作家生活」的一天。

不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蔡登山另類的「四書」!

        蔡登山老師說,他不是在家,就是來秀威看稿,到中研院近史所、國家圖書館找資料,要不到公館師大晃晃舊書店淘書;偶爾他也去賣簡體字的書店,了解目前大陸出版了哪些書、目前的出版趨勢為何?

        有別於多數上班族的生活,上班工作、下班攤在沙發當馬鈴薯,蔡登山笑說,他的嗜好都跟書脫不了干係呀,他的生活就是「讀書」、「淘書」、「寫書」、「編書」──此乃蔡登山的「四書」也!(小編按:老師自有一股文人式的幽默呀!)

「作家身影」紀錄片開啟史料研究的機緣

        以前讀書時,台上老師總愛說,文史哲本為一家。可是讀中文系的學生心裡更清楚,自己多半愛好文學多一點;而蔡登山老師畢業於淡江中文系,為何會走上文史工作的路子呢?

        蔡登山老師表示,考大學時,中文系和歷史系兩個志願都有填,但沒有上歷史系。之所以重心從中文研究轉移至歷史研究,機緣是因為拍「作家身影」這系列紀錄片,因為記錄片以畫面為主,沒拍到點東西是不行的,譬如拍周作人和誰通信,原始信件就可以呈現在紀錄片的畫面上,對閱聽者是強有力的證據。

       當時稿子請專家寫完,他們一個team就專做田野調查(當時攝影有攝影團隊、編劇有編劇團隊,分工很細)──翻找作家一生遊歷過的景點、文獻等等,當時還不會用電腦,就用笨方法,把要採訪的作家條列在大字報上,能一次拍完就拍完,較為特別的地方如沈從文的故鄉湘西,就特別跑一趟,還請到研究沈從文的專家凌宇深入導覽。

        當時蔡老師一邊任職春暉電影公司擔任電影發行、另一邊則抽時間籌劃「作家身影」記錄片。那幾年為了拍「作家身影」,在大陸、海外奔波,讓蔡登山老師了解史料運用的可行性,製作團隊還遠赴法國、英國,到劍橋拍徐志摩、到巴黎找巴金活動的痕跡,最想拍蕭紅可惜沒有成行。藉由作家遊蹤,自己也跟著走一趟──蔡登山老師說到這時,話語滔滔不絕而出,感覺得出由衷的快樂!那時候還活著的作家也一一受訪,如曹禺、冰心、蕭乾,巴金等等,這些名聞遐邇的老作家受訪時年歲已經都很大了,因此這受訪的身影就成為留給後人最珍貴的文學史料。

        「作家身影」紀錄片實際花兩年拍攝,共十三位作家。其實,「拍完才是工作的開始」蔡登山老師說。他們還配了兩種對白,一種是中文,一種翻譯成英文,英文特別延請知名學者王德威找學生在美國作英文稿,回來後還找外國人士讀稿子。這套記錄片在海外發行很廣,包過瑞典斯德哥爾摩學院、美國各大知名大學等,光在台灣也有將近兩千套的銷量,曾有北一女老師授課時,就把這套當作教材在課堂上播放呢。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是文壇八卦?是珍貴史料?史料研究方法獨家披露

        大家對於胡適這位開創白話文運動的大學者印象,多半是一派的溫文儒雅,蔡登山卻大談他和韋蓮司戀情;沈從文和妻子之間被文壇公認鶼鰈情深,蔡老師卻語出驚人:其實沈從文有婚外情啊!

        對於這種不知該列為文壇八卦、還是珍貴史料,蔡登山老師自有一套理論:「沒有掌握史料,立論的時候容易過於主觀。尤其比較文學的學者,跟著西方流行,譬如流行『後馬』、『桑塔格』來解釋中國東西,有些危險;過陣子理論不流行,就沒人看了。」蔡登山老師自己研究史料的撇步,就是從閱讀日記和書信找蛛絲馬跡、也就是說從縫隙裡面做文章。譬如看張幼儀的回憶錄,是後人張邦梅用英文寫就,後來在台灣出版翻譯成《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1996,智庫出版),裡面有一段隱祕的愛情:張幼儀和徐志摩離婚後前往德國,有人在追張幼儀?到底是誰?書裡寫的是德國盧家仁。蔡登山老師在那邊念阿念,有天突然靈機一閃:會不會是知名的五四運動學者羅家倫呢?羅家倫和徐志摩很熟,徐志摩死後,還為徐寫了篇悼念文章。

        當然這樣的靈光,蔡登山並不急著發表高見,相反地他找了很多證據:譬如回憶錄寫「盧家仁」手毛很長,蔡登山找到羅家倫的學生陶英惠問羅家倫手毛多寡。後來,又找到一篇文章梁實秋寫羅家倫毛多「宛如熊掌」。所以更加確認幾分:盧家仁就是羅家倫,加上又查到,張幼儀在德國的這段時間,羅家倫果然也在德國。

        蔡登山後來在上海發表文章,羅家倫的女兒羅久芳從美國回到大陸,參加紀念會會後請大家吃飯。會後,羅久芳證實了蔡登山的推論。

       其實說蔡登山老師做史料研究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不為過!對他而言,能理解當事人的感情生活,在閱讀當事人的文本時,能夠更深入體會、理解。他覺得史料的蛛絲馬跡要都要用科學方法去辨析,就如同高陽常在史料之海中擔任歷史的「福爾摩斯」,像李昌鈺博士在鑑識科學的路上也不覺得辛苦。就這樣比對文字資料、比對刑事資料,蠻好玩的。

 

 


 

 相關書籍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電影問題問題電影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才女多情──「五四」女作家的愛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繁華落盡──洋場才子與小報文人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曾經輝煌被遺忘的文人往事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百年記憶-中國現代文人心靈的探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往事已蒼老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        

另眼看作家

作者:蔡登山

 兩岸文史專家蔡登山研究史料撇步公開

 魯迅愛過的人

作者:蔡登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文字的颜色改不过来

 

 博博客链接:客链接:

 

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