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雁飞塞北

(2011-08-14 09:23:28)
标签:

转载

这篇《雁飞塞北》,是小建的文,幼佩的配图配歌,记录了我们快乐的北方之行的片断,我转载了,并有些感慨:美好的时光为什么那么快就飞走了?!
原文地址:雁飞塞北作者:子涵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瞧!xiaojian正向我们健步走来,给我们叙说她与众姐妹随子蕴姐向北飞行的故事......

 

转帖xiaojian博文《向北方》




雁飞塞北        

        

                                     向北方

雁飞塞北

 

 

                                                                           

 

七月流火。炎热中,人懒懒的,干什么都没效率。

忽一日,子蕴姐——也就是我们的“巴依老爷”——来电话,说大杨树之旅可能于近期成行。众“老婆”雀跃,再次异口同声地叫道:我们也要去!

去年在杭州,今年初在上海,“老爷”都说起这事,引得我们心痒痒的,嚷嚷要跟着去。谁让我们是她的“跟屁虫”,而且是众多跟屁虫中身份特殊的几个呢?所以我们约定,要“陪你一起看草原”。

那时毕竟离夏天还远,约定归约定,并不急切。这么美的事儿,能成当然好,不成,也有心理准备。七月再提起就不同了,那真是“就盼着这天了!”终于,“老爷”通知说:买机票吧,咱们七月二十四日齐齐哈尔汇合。

准备行装。老公问:去哪些地方?不知道。又问:去几天?不知道。再问:除了你们还有谁去?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啊?!一声召唤就跟着走啦?!呵呵,有点儿醋味儿哦。

一声召唤就跟着走,因为是跟着“老爷”,因为是向北方。

飞机十二点三十分从虹桥机场起飞,经停青岛,下午五点半抵达齐齐哈尔。子蕴姐来接机,还有几个热情的东北汉子,抢着帮我们拿行李。直到这会儿我才明白,原来是一批大兴安岭农垦局的老知青返回第二故乡,我们算是其中一员。

整个行程从齐齐哈尔开始。

第一站是距齐齐哈尔约190公里的尼尔基水库。我们经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尼尔基镇进入库区,一位达斡尔族姑娘向我们介绍说:尼尔基水库位于黑龙江与内蒙交界的嫩江干流上,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水库,于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修建,姑娘说,如果水库建成于洪水之前,那一百多个亿就不会损失了。水库容量、大坝高度等一串数字没记住,记住的是那一片浩渺的水面,静静的没有一丝波澜,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鳞鳞白光。不知三峡大坝是否也可以这样漫步?不知三峡水库是否也有这样宽阔而平静的水面?应该去看一下。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尼尔基水库水平水静

离开水库,驱车去了不远的达斡尔民族风情园,参观了一个规模不大的萨满文化陈列馆,然后到民族村就餐。这是一个刚刚建成却风格古朴的小村落,一屋一院是一户,泥抹的外墙,草苫的屋顶,柞木条子围的院子,与东北的房子不同的是,烟囱不在屋顶上,而是在房子的旁边单独拔地而起。屋子很大,正门进去是“外屋地”,有好几个灶台,往里是卫生间,有洗面池,有坐厕,有自来水,但冲厕所还得用脸盆接水。“外屋地”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屋,屋里有炕,炕上摆着漂亮的炕桌和炕琴,炕前的空地摆着两张能坐下十个人的大圆台面。这是当地的“农家乐”,我们在这儿吃午餐,完全的蒙族风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羊肉,炖的,烤的,用手撕,用刀剌。这种吃法真是平生第一次。主人很热情,我们也被感染,连吃带喝,连说带唱,那气氛,比天气还热,好几个人吃着吃着跑到院子里凉快儿去了。


雁飞塞北
                         萨满文化博物馆

雁飞塞北
     子蕴姐欣赏着萨满文化博物馆内的展品

雁飞塞北
曙丽登上了达斡尔民族风情园前的门楼岗亭乐不可支


吃完午饭向大杨树进发。途中参观了甘河农场所辖的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那里使用的全部是德国提供的农机设备——大马力拖拉机,大轮子的直径超过一米五;全自动收割机,割台可以根据地形自动调节;马铃薯播种机、收割机,这是以前没见过的;还有很多配套农机具,翻地的、耙地的、起垅的、锄草的、施肥的、洒药的……似曾相识,鸟枪换炮。

雁飞塞北



现代化的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力强度,正向我们演示它的多面操作功能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  姐妹们兴奋不已,连子蕴姐的伤脚也登上了悬梯

 

继续前进。子蕴姐和段大哥要去扎如木台寻找当年的印记,我们仍像跟屁虫似的跟着,想看看当年他们拍照的那条浪漫的奎勒河。可是路太难走了,我们乘坐的中巴颠得厉害,开不快,所以子蕴他们坐小车继续寻找,我们则随大部队在巴彦农场稍事休息,吃了一肚子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西瓜、香瓜、蓝莓,绝对的绿色食品,口感很好。

晚饭前到达位于大杨树镇的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兴垦宾馆的大门上方拉着欢迎知青回访的大红横幅,宾馆对面的大广场上,一台欢迎知青的文艺演出即将开幕。刚进家门,就感受到了热腾腾的亲情。晚饭后去观看演出。广场很大,观众不少,节目挺热闹。为了表达谢意,我们上台表演了女声小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效果还不错。

第二天全天都在大杨树,上午参观了农垦局五十年发展历程展、知青展馆和局直机关周边的生活、休闲设施;下午是拜访老职工老朋友,我们没有老朋友,就与新朋友欢聚聊天儿;晚上有一个小型的舞会,又是热火朝天。

雁飞塞北
 农管局广场边栖息纳凉聊天的地方(子蕴姐她们去拜会老友了)
雁飞塞北   
                            看到丽手上还举着正嚼巴着的那刚用凉水浸泡过新鲜黄瓜吧?透心儿凉爽!


 

这是令人感动的一天。一大早我打完太极拳在广场上散步,一个挎着篮子挑野菜的“家属”笑着跟我打招呼:“锻炼呢?”“嗯。”“新来的?好像没见过。”我告诉她我是知青,回农场看看。“噢!家去吧!”我笑着推辞了,但心里暖暖的。“家去吧。”这句东北话,久违了。

从展览馆出来,我们一群人漫步在广场旁边的一条长廊上,长廊里陈列着农场职工的书法作品和照片,我们边走边看边聊。也是一位“家属”,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后,急急跑回家,又急急跑回来,手里拿着一大袋刚用凉水浸泡过的新鲜黄瓜,往我们一人手里塞一根。她说她的丈夫也是北京知青。

知青。不仅我们自己忘不了我们曾经的身份,那些与我们接触过的人,那些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也那么清楚地记得。他们的热情那么自然,那么真实,使你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知青”这个群体不仅没有忘记,而且,爱戴。

(未完,待续)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雁飞塞北



 
 
 
 
 
 
 
 
 
 
 
 
 
 
 
 
 

 

 

 

 

 

[转载]雁飞塞北

 

 

陪你一起看草原(歌词)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
让我有个心愿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看那青青的草
去看那蓝蓝的天
看那白云轻轻的飘
带着我的思念
陪你一起看草原
阳光多灿烂
陪你一起看草原
让爱留心间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
让我有个心愿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陪你一起去看草原
去听那悠扬的歌
去看那远飞的雁
看那漫漫长长的路
能把天涯望断
陪你一起看草原
草原花正艳
陪你一起看草原
让爱留心间
陪你一起看草原
阳光多灿烂
陪你一起看草原
让爱留心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