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浐灞一位高层曾经问起过我:“为什么球队一些很正面的东西没人报道,你们记者非要认为负面的东西才算新闻?”我也无语。没办法,关于中国足球,现在大家最爱看的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东西,哪个球员出事了,赌球了,群殴了?哪家俱乐部内讧了?很吸引眼球。比如天津球员集体罢训这件事,就非常受关注,可能天津队在亚冠小组出线,也没今天这么吸引眼球。再比如,浐灞队这两年风平浪静,球员又不在更衣室打架,你俱乐部还按时发放工资,也没听说哪几个大牌准备架空成耀东。呵呵,还让不让西安记者活了?
三 写篮球和写足球的区别
杨毅是就篮球写篮球。他喜欢写挡拆,喜欢写绕前,围绕对方对姚明的绕前防守,他不厌其烦地写,球迷不厌其烦地去读,大家都热衷于在一个很小很局部的纯战术环节进行讨论,有时候还热火朝天,这就是篮球在中国的氛围。
放在七八年前,中国写足球也是按现在写篮球这种专业化套路来的,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关于国家队的左后卫问题,曾经是讨论的热点,因为那段时间中国队每逢大赛左后卫老出问题,现在中国的左后卫可能还不如以前,但没几个人关心。当年黎兵改打前锋、范志毅被解放到前场,都为大家津津乐道,现在汪嵩一会儿打前锋,一会儿打后卫,鬼才关心。所以,李承鹏从社会学的角度写足球,那是相当受欢迎。李承鹏曾经对我说:“现在写球评,多傻呀。”
但我认为,足球在中国,迟早还是要还原它的竞技本质的,纯专业的球评迟早还是会受欢迎的(就像杨毅写篮球那样),只是这一天何时来临,还未可知。李承鹏当年也写过很多就足球说足球的评论,很出色,并不傻。只是现在再这么写似乎不合时宜。但我总觉得,凭什么篮球写球评就不傻,足球写球评就很傻?很不公平。
李承鹏这类足球写手毕竟是少数,所以中国现在的足球写手就很落寞。金炎当年写足球很优秀,后来这行不景气,他先是被迫去当俱乐部老总,现在又被迫投身足球专业教练这个职业。据说金炎如今在国外取经,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练,我祝福他,但由记者向教练转型,难度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对马德兴这类坚守足球本身的同道中人,我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四 中国足球已被妖魔化
再比如,毛剑卿,不就是酗酒吗?高峰当年喝得可比毛剑卿厉害。但只要高峰在工体亮相,那肯定是满堂喝彩。现在喝酒,是问题球员,当年喝酒,是个性球员。
中国球员,毛病的确不少,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坏。就拿李毅这个人来说,无非是说话不注意,口无遮拦,大家弄清楚,他是个球员,又不是政府官员,管不住嘴并不是多大毛病。我们犯不着老和他过不去,比赛穿错件球衣就要进行恶搞。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句。中国足球要想翻身,技战术的发展倒在其次,关键是要在公众形象方面打个翻身仗。否则,不管是俱乐部官员,球员教练,还是记者球迷,都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