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二)

(2009-06-21 12:24:08)
标签:

时尚

           结构感

 

 

一、          线性时间结构

 

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地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素,有开端、发展、高潮的几大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

 

    二、时间关系淡化

   

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境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如侯孝贤电影很多采用这样的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

 

    三、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

 

 

 

这在很多先锋实验电影中常见,正如罗伯特·麦基论述的那样:“艺术电影的故事设计取决于一条常规:即没有一定之规。最小主义和反结构的打破常规即是艺术电影赖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常规。”

 

 

 

上世纪90年代产生一些在结构上有创新的影片,《重庆森林》用人物接力、多视点叙事的方式分段讲了两个爱情故事,时空关系弱化。

 

 

 

《暴雨将至》和《低俗小说》是几组人物交叉,分头展开故事,再重合到一个时间点的圆形叙事的时空组织法。这类电影时空交错,没有明显贯穿的人物,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里都是主角,在别人的故事里是配角。这种结构不是简单地将故事技巧革新,而是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可能性,时空交错、人物散点叙事中揭示了人生活中的偶然和宿命。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也热衷于在电影中探索这类主题,他的《白色》、《蓝色》、《红色》三部曲就是大的时空交错结构,人物之间同时同地点出现,但又去展开自己不同的人生故事。

 

 

 

美国影片《神秘列车》的时空结构更为奇异,以一个客栈中前后24小时为空间和时间的容量,时间顺序交叉、交叠,带有副调叙事的意昧。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实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