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五感六觉之文化就是life style

标签:
杂谈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五感六觉之文化就是life style
东方文化的结晶是儒、道、佛三家的思想
近年来,西方人研究东方思想,当归于禅学;
最近追索东方的科学精神,又趋向于儒、道两家同源的易经;
事实上,佛家明心见性的智慧,道家全生保真的修养,
与儒家立己立人,敦品励行,以及世界大同的理想,
如能与西方文化交流融会,必能补救科学思想的不足,拯救物质文明的所失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传统文化曾有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道家是药店,整个社会有病了必须找它;儒家是粮食店,社会人每天都必须面对
而释家是百货店,只要你用时间,进去总能找到你需要的东西
面对人类的精神危机,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开出解决之道?
我经常去国内外数十个国家与城市采风考察,深信相机可以记录故事与心境
于是拍摄了数十万张照片,无论是建筑、空间、景观、人物,还是广告标志、墙壁、地面……
都被我摄于像中,收在心中。因此了解到,能够让人铭记的某些地方或者项目
它们往往以本土文化为核心、注重就地取材、原生态的返璞归真
很多的细节需要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鼻子去闻……用心去感受的“五感六觉”
原创性策划设计,重点都在设计之外、细节之内!
就像我一直执着苛求境善净美一样,简单不简单
中国大陆的文化&旅游地产普遍不够关注文化、美学、细节、国际观,不以人为本
如果你记不住一个让你感动的地方或项目的精神或特色,就代表它们的文化做的不到位
它的境界还没有让你爱上它、更别谈会让人感动!如果你爱上它,那你一定会记住它
例如在印尼巴厘岛、泰国苏梅岛、日本轻井泽、马尔代夫、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意大利佛罗伦斯、台湾地区等等,
很多有特色的、会让人热泪盈眶的好项目,都隐藏在旮旯地,农村稻田里
在你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突然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拿台湾的几个案例来讲,拥有美食美景美文化的位于台湾台北的九份小镇
1990年后,因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
九份的独特旧式建筑、坡地以及风情,透过此片而吸引国内外的注目
目前九份已经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观光景点,九份之美是大自然的造化,它依山面海
既可以随时看到辽阔的大海,又可以感受到大山的宁静和刚毅
九份有名热闹的基山街仅仅3.4公尺,路的两边全部都是特色小吃店
在窄窄的小巷内,每天都会挤满了各个国家地区的游客
日本动画师宫崎骏于2001年公开发表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街,便是以九份为原型
而台湾歌手陈绮贞的歌曲《九份的咖啡店》,侯孝贤的《戏梦人生》也都是来自这里
因为《悲情城市》、《戏梦人生》以及《千与千寻》与九份的渊源
媒体大幅报道,来的人就越发的多
在所有观光客中,东南亚和东亚的客人最多,九份最具特色的“阶道”是竖崎路
是一条漫长的石阶梯,石阶、茶香、日式老房勾勒出一幅怀古美景
也就是这种特殊的美,吸引着中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批的游客
都会不自觉的端一碗九份最著名的芋圆小吃
坐在竖崎路上,背靠九份国民小学,面朝大海,夕阳西下
品尝着芋圆的甜美,欣赏着无限彩霞,已经成为九份的一道风景线
九份,一座小小的山城,保有着纯朴的旧日生活风貌,拥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美食文化
拥有“台湾景德镇”的莺歌陶瓷,喜好古玩陶瓷的朋友,都应该听说过
莺歌位于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线上,镇上有近800家的陶瓷工厂和陶艺店
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烧窑制瓦的景象,店面琳琅陈列古拙的陶瓷制品
空气中也弥漫着陶灰瓷土,可说是台湾陶瓷艺术的代名词,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
更有被称为生活陶瓷博物馆的莺歌陶瓷老街,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艺术中心、大宗餐具专卖店
还有经营好几代的老莺歌陶瓷世家,及工厂直营商店
从一堆没有生命的陶土,到能够表达人们灵感追求的艺术品,造就了现在的莺歌镇
更是吸引全台湾有志于陶瓷艺术的艺术家在此激情碰撞,发挥创意
在这里,陶瓷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更是人们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再来介绍一处台湾最有味的古镇聚落:三峡老街,在三峡老街,渐渐远离尘嚣喧闹
放佛进入了怀旧时光隧道,红砖的古厝,青石的路,连串的拱廊,延展到那旧时的岁月
台湾三峡老街以民权街、和平街、仁爱街和中山路保存最完整
而民权街是昔日繁华时代的老商业街,至今仍保留完整日据时代以来的商业街屋
三峡老街长约260公尺,有100多座古老街屋,有着拱廊的传统红砖建筑,散发浓浓古意
老街上经常可见民俗艺人秀技艺
依山傍水的三峡老街,更是台湾北部最常的老街之一
百余座不同风格的街屋塑造了三峡老街独有的特色
经过整建以后的老街,重现旧日典雅风貌,也成为游人寻访旧日时光的怀旧旅游去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三峡老街是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旧
这些红砖砌建而成的传统闽南式建筑,揉和了多元建筑风格
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建筑之美,整齐的拱形门廊,精细的楣饰
古朴的立面,巴洛克风格依旧簇新的红砖夹杂着被风吹雨蚀的旧砖
无声诉说着三峡老街走过的岁月风尘。
其实,不论是文化&旅游地产、城市、景区或者酒店
要将文化美学的感觉做到极致,旅行者才能记住,才会感动
就像在策划设计文化&旅游地产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努力追求要注重:弱建筑、轻空间、负包装、简、俭、减的策划哲学
要做到非量产平面、非现代立面、非传统景观、非农家乐、非房地产开发
更要讲究五个原则:原建筑、原住民、原文化、原艺术、原材料
拿原住民来讲,如果一块土地的原住民、树、虫、鸟语花香都不见了
怎么会有好的生命让游客去感动
游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是希望看到与城市类似的东西,而是希望看到有差异的东西
所有有生命的、森林的、植被的、水系的都得保留,这才是好的趋势
原建筑、原文化等都是一样的道理
从自己脚下这块土地长出来的东西,别人是很难去模仿的,即便模仿也是徒有其形,不得其神
我们这一生都在寻找,和自己心灵相印的那个人
我希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异业好友,一起青梅煮酒醉亦醒,明日当歌痴亦狂
希望汇集拥有同样价值观、态度、热爱艺术建筑、追寻极致生活本质的人
玄冠青衣,水袜云鞋;背琴负剑,倚松伴鹤;洞彻天地,无上乐趣;淳风荡荡,飘飘若仙
就像我一直坚持的那样:儒可墨可,直指人心,大快文章。
谈到文化,不能仅想到传统的地域文化,还要有国际的视野
所以不论是城市、景区、文化&旅游地产或者酒店
都应该把国内、国际的商务文化,与旅游文化、地产文化结合于一体,
不要只去想繁华街市,奢华装修,不要因为高端而高端,不要随便贴标签
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种品位、一种生活方式
不是用笔在勾画,更重要的是用脚去丈量山水,用身心去贴近大地,
才能规划出极具文化内涵的作品
在旅游地产的基础上,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
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恰为结果,充分突显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我个人认为——文化就是生活品味、文化就是生活方式、文化就是生活态度!
文化就是life style!!
人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疆界与戒律可以衡量的世界
一个是心与想象力可以创造的世界
国内经过十几年的野蛮成长粗暴规划、浮躁消费、山寨欧风、千楼一面、短频快......
诚挚的希望真的能够有一点点的文化!我更希望在未来不论城市规划还是项目的开发中
对于人性、生活本质的关注,逐渐取代对于“豪”装、
对于表面形象的装饰,多一点美学、多一点细节、多一点人文
不骄柔糙作、不量产媚俗、不广告山寨、不政治宗教、不商业营销、不一言八股,不与人同!
我想五感六觉之文化就是life style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
执着到底,认真到底,知易行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恒持刹那,不负丹青。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
你开窗的角度和大小,就是你看世界的格局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