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西江千户苗寨(上)【贵州重游之十三】

标签:
西江千户苗寨拦门酒吊脚楼风雨桥观景台 |
分类: 摄影、旅游 |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贯穿寨而过,把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西江千户苗寨,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示出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族风情旅游景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达西江苗寨,看到了苗寨广场前长亭廊,它们是黑色木结构重檐亭廊,雕刻精美、装饰华丽,长长的亭廊顺沿山势步步高升,分别与石级阶梯可达西江千户苗寨广场。广场两边、周围是木结构楼房建筑。
宽阔的苗寨前广场上,身穿民族服饰的女子们,手握花伞列队迎接游人,中间排列着酒桌,游人先喝一道一道的“拦门酒”,然后才能进寨。芦笙响起,歌舞伴随,身穿民族服装、头戴斗笠的男人们,吹着芦笙舞蹈。迎宾礼仪,既热情、又独特。
苗寨大门是三层重檐牌楼,牌楼正中有苗族女子头饰模型,与书写“西江千户苗寨”的匾额,两侧大门上悬挂苗族女子服饰模型。
进入苗寨大门,看到了六角六柱飞檐翘角的亭子、大型人物动物木雕展示、潺潺流水的白水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木楼,以及河上的桥梁。苗家木质的吊脚楼,依山坡地势而建,层层叠叠,纵横交错。
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猪圈牛栏或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见到了吊脚楼上酒店、客栈的各种招牌,河岸边各式样的装饰,其中,牛角形图腾柱,尤其显目。
沿着白水河岸栈道前行,看到了河流翻坝的跌水瀑布,与河上的“风雨桥”。风雨桥,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的桥梁,故名,由桥、塔、亭组成。桥梁由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有栏杆、美人靠,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飞檐翘角,顶上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白水河上有7座“风雨桥”,画龙点睛般地点缀出民族风情。
时逢大雨,经过了一、三、四号风雨桥,它们长廊式走道都是重檐瓦顶、飞檐翘角,分别是单拱形和桥墩式的桥梁。现在,新建或重建风雨桥时,采用水泥与木料混合结构。风雨桥上匾额均冠有“XX僦”名字,其中“僦”字音“jiu”,即为汉字“桥”的苗语汉注。
行走在苗寨商业街上,道路两旁是密集的木质楼房,从招牌或匾额看出来,它们是各种店铺或机构。其中,有门楼雕刻装饰精美的“美丽西江”展览馆、举办“苗家长桌宴”的酒店、经营或制造苗族银饰的店铺,更多地是饭店和客栈。
来到了“观景台”,可以俯瞰西江千户苗寨全景,四顾眺望,苗寨山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观景台,位于苗寨山顶上,是景区最高最佳的观景点。登高望远,在崇山峻岭之间,云蒸霞蔚;俯瞰近观,苗寨依山而绵延,层层叠叠。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远处是整座后山的梯田。看见了经寨而过的白水河,还有河上的风雨桥。观景台上下挤满了游人,巨石上刻着“天下西江”大字,有许多人在这里拍摄身穿民族服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