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孩子如果想去餐馆打工,我绝对不阻拦

(2012-03-06 14:45:44)
标签:

孩子打工

育儿

分类: 桃妈的唠叨
 掰手算算,我至今足足打了20年的工!16岁的时候不顾桃外婆的阻拦,硬要像美国高中同学一样端盘子打工。 每小时1块钱,其余就靠小费了。 我打工的地方是美式的中国餐厅,美国客人来就是为了花很低的价格来把肚皮吃的圆滚滚, 小费很少。 一天下来我不是清理桌椅,就是叠餐巾,就是摘豆子,就是扫地。

每天我最大的恐惧就是我管辖的客人点菜和别的服务员的客人点的一模一样,我先递给厨房的条子,忙碌期间被后来者拿走我的菜,我还得苦等厨房下一批菜,菜上来晚了,客人不爽,我的小费也从1块钱降到了25分。我做梦也能看到这个情节。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8EN00SIGG.gif

晚上10点打烊,我最开心的就是想看看到底能挣多少。绿钞和硬币 算来算去,工作12小时的我,几乎没有坐下来过,可我连当时最低工资 (3块一小时)都没有达到。费力不讨好,还遭其他的服务员排挤。那个年代国内没有富翁,私费留学生貌似很有钱,可是付了学费和机票,也所剩无几。 一般是老公读大学,陪读的太太在餐厅里打工,哪里容的下我这小毛孩子来挣零钱呢? 

最后我还是辞职了,在附近的大学实验室里给一个老教授打工。每小时3块钱,我仍旧是打杂的,刷洗瓶瓶罐罐,跑腿当校内快递,学习打字和上网EMAIL (那时候很罕见哦。 还记得这些吗? TELNET, NETSCAPE, GOPHER, 老掉牙的东西了)。很喜欢。 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也不愿意回到端盘子的时代了。 

日后如果桃子和弟弟16岁想去端盘子,我绝对不阻拦,苦上几个礼拜,保证他们哭着说工作那么辛苦客人不给小费抬腿就走, 腿疼的抽筋, 精疲力竭要虚脱,闻油烟就恶心。那我会说,回家吧? 欢迎你给爹爹割草,挣一样的钱。  为什么孩子非要放学后去国际象棋俱乐部呢,或者赶紧学习好来跳级? 真正塑造性格的是亲身体会真实的生活。也许16岁给人端盘子洗碗是很早,可是这是孩子变成成年人后2年,等18岁离家上大学了,我也从此失去直接熏陶孩子的最佳机会了。 

为啥突然间从桃妈嘴里蹦出这种话题?  我们家孩子是全街道最小的了。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大了,一般都是16,17岁开始自己开车。  主要分两派:有自己挣钱来贷款开车的,也有老爹大笔一挥写支票买新车的。 我这条小街上,最有出息的孩子是自己从小自力更生的。当年那个16岁就要求爹娘买新车的姑娘,现在已经25了,仍旧在啃爹娘的银行帐号。 养成习惯了。。。 她妈妈是我的朋友,我曾经好奇的问她,如果告诉女儿你不再担负她的帐 (CUT HER OFF), 会怎样呢? 她说女儿会翻脸不认人。为了不“失去女儿”,女儿要什么仍旧给什么。 桃妈看来,不怪孩子。 祸根是父母。 

相比之下,我另一个邻居的男孩子,我亲眼看他从8岁变成18岁。 他16岁开始打不同的工,他的微薄薪水无法买车,可是他的父母不怕麻烦不怕赔钱(来回的汽油费快跟工资差不多了),他们坚持接送孩子去打工。 可是他们有原则,孩子一定要打工。 别看是个18岁的青少年了,可是他为人谦虚,不奢侈不讲排场不炫耀,和我这种“长辈”讲话总是彬彬有礼,没有任何很多TEENAGER的傲慢气质。 

 我和桃爸都是很早就打工的了,我们俩一样的想法:孩子如果要16岁开车,只能开二手车,而且我们最多付一半的车钱,其余的一半车价加上养车费 (保险,汽油,修理),都要孩子自己打工积攒。如果我们的孩子根本没有打工的能力,那也别开车,别硬撑把自己当成人一样。

去餐厅端盘子是我的首选来教育孩子。 除了让他们学习吃苦耐劳,也让他们体验到服务行业的艰辛。我看那些不论服务怎样好也不给足小费的人,估计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赚小费的服务行业。  

整整20年了,我为了远离做苦工而狠狠学习。 当然, 最终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消耗体力的劳累命。。。仍旧低声下气在家里烧饭打扫。 

 不过,至少不给别人端盘子了,安慰自己一把。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 

赠送能把我的唠叨从头读到尾的读者们(而且还没有打瞌睡的读者)一个大螃蟹。
 桃子BB时代去了马里兰州(离加州飞机5小时)。 每次去马里兰,我最流口水的就是蓝螃蟹。亲们看到的不是螃蟹长了瘤子,而是外头外头撒了很多巨大的盐颗粒和各种香料。 蒸好后,把肉沾在溶化的黄油和香料里面,不是一般的香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