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

(2025-07-17 20:22:58)
标签: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兹拉蒂博尔

贝尔格莱德

泽蒙小镇

卡莱梅格丹公园

分类: 旅游与集邮
续前...
  2024年10月8日,早6:30起床,在酒店吃过早餐后,7:30出发前往杜米托尔国家公园(Durmitor National Park。途经建在半山腰上的奥斯特洛修道院Острогский монастырь,仅能远远望个大概。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半山腰上的奥斯特洛修道院
  奥斯特洛修道院是一座著名东正教修道院,整个建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状态嵌在垂直的绝壁上,一部分挖入岩石中,一部分砌在悬崖上,远望如悬浮于天际的神迹,被誉为 “岩石中的祈祷”。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内
  10:00抵达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步行前往黑湖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是黑山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黑湖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风景优美,有巴尔干的小瑞士之称。被誉为“高山之眼”的18个冰川湖泊都位于海拔1,500米之上,为山峦增添了特殊的魅力。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黑湖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中最著名的湖泊是黑湖(Crno jezero),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悬崖。黑湖的名字可能来源于湖岸周围茂密的、深色的松树林,尤其是在某些光线下,整个湖面看起来颜色较深,或者湖底的岩石在清澈的水中显得发黑。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内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是徒步圣地,公园内有多条徒步路线,适合不同水平的游客,健身的同时,还可远眺雪山、峡谷和湖泊。11:30离开黑湖,前往塔拉河峡谷大桥(Tara Bridge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塔拉大桥
  12:00抵达塔拉大桥景观餐厅吃午餐。塔拉河峡谷大桥横跨塔拉峡谷,位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内,建于1937年至1940年间,1942年被游击队炸毁以阻击意大利军队的入侵,1946年二战结束后修复通车。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前南斯拉夫电影《桥》
  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塔拉河峡谷大桥
  在塔拉河峡谷大桥桥头,矗立着一座雕像,纪念的是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博日博日达尔·茹吉奇(БОЖИДАРУ ЖУГИУ/Boidar ugi)。他并非炸桥的游击队员,在抗击敌军入侵时,拒绝投降,最终壮烈牺牲。这座雕像是他的母亲为了纪念他在桥头设立的。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邮票中的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很多人误以为他是电影《桥》中游击队指挥官“老虎”的原型,但这其实是一个误会。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Velimir Bata ivojinovi)是塞尔维亚著名演员,是前南斯拉夫电影黄金时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因在《桥》中扮演 “老虎” 被中国观众所熟知。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电影中的炸桥位置
  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不过原型故事是游击队为了阻止意大利军队前进而炸桥,经过改编后的电影则描述为阻止德军撤退而炸桥。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塔拉大桥上
  站在塔拉大桥上,眺望桥下的塔拉河峡谷风光。塔拉河峡谷Tara River Canyon以其险峻的峡谷地形、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而著称。谷底的塔拉河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群山之间蜿蜒流淌,气势磅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拉扎尔·亚乌科维奇纪念碑
  桥头另一侧的纪念碑,纪念的是参与炸桥任务的工程师拉扎尔·亚乌科维奇(Лазар аукови)。他于1942年被杀害,在1946年桥梁重建时,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认可而竖立了这座纪念碑。这一事件被电影《桥》呈现,成为抵抗占领的象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塔拉大桥旁
  桥头矗立的指示牌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贴纸,我在众多外文图案中寻到了一枚中国国旗的贴纸,我也贴上一个留个纪念。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邮局
  13:10离开塔拉大桥,14:15经边境检查站再次入境塞尔维亚。16:15抵兹拉蒂博尔(Златибор),入住Mona Plaza酒店,休整片刻,外出散步。首先寻到当地邮局,购买了邮票和名信片。此行前两日,因早出晚归,错过了购买邮票的时机,今天终于完成了寄出名信片的任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邮票
  购得的邮票是“世界艺术大师系列”中纪念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Серге Рахманинов)诞辰150周年的邮票。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宏伟的规模、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学内涵而闻名,是20世纪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Крста Смиани纪念碑
  Крста Смиани是塞尔维亚陆军将军,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特别是在Камакчалан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场战役是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前线的重要胜利,为塞尔维亚军队赢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之前在贝尔格莱德也见到一座Камакчалан战役纪念碑,足以见得此役的重要性。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圣变容教堂
  兹拉蒂博尔圣变容教堂(Crkva Svetog Preobraenja na Zlatiboru)采用了传统的塞尔维亚-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外观以白色为主,屋顶覆盖着传统的木质结构,呈现出一种朴素而庄严的美感。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变容教堂内
  教堂的名字“变容”来源于基督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纪念耶稣在山上变容的奇迹。教堂内部装饰精美,壁画和圣像展示了东正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变容教堂内
  教堂内当地居民正在进行宗教仪式,虽然完全听不懂,但通过主教和信徒虔诚地唱诗、祈祷过程,直观感受到东正教传统。仪式结束,信徒依次亲吻圣像,表达对上帝和圣徒的崇敬和祈求,希望得到上帝的庇护和祝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中心湖夜景
  离开圣变容教堂,天色已晚,兹拉蒂博尔旅游村中心的人工湖内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灯光闪烁,绚烂壮观。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中心湖夜景
  临湖设有步道、野餐区和休闲广场,广场周边出售当地的手工艺品、纪念品等,还可以品尝到塞尔维亚的传统美食,感受当地的美食文化。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的传统烤肉店
  ЛесковачкиLeskovaki)是一种混合肉串,塞尔维亚的传统烤肉菜肴,通常使用木炭或煤炭烤制。РоштиRoštilj)是塞尔维亚的烧烤美食,包括各种肉类和蔬菜的混合烤制。Leskovaki Roštilj 是塞尔维亚烧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塞尔维亚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20:10返回酒店,吃过自助晚餐后,回到房间休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站
  2024年10月9日,早7:00起床,9:40乘车前往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Gold Gondola,10:00坐缆车上山。黄金缆车是兹拉蒂博尔地区的一条高山缆车,连接了兹拉蒂博尔市中心和托尔尼克滑雪度假村(Tornik Ski Resort)。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
  黄金缆车全长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全景缆车。黄金缆车设有一个中间站,位于风景如画的里布尼察湖(Lake Ribnica附近。我们时间有限,此站未做停留直接登顶。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托尔尼克滑雪度假村
  随着缆车缓缓上升,可360度无死角欣赏兹拉蒂博尔高原的美丽风光,山川、森林、湖泊和小镇,尽收眼底。大约30分钟后,抵达终点站-托尔尼克滑雪度假村。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托尔尼克滑雪度假村
  托尼克滑雪胜地坐落在兹拉蒂博尔山的主峰托尼克山(约1456米海拔),拥有多条滑雪道,长度和难度各异,适合初学者、中级和高级滑雪者。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
  11:05坐缆车下山,返程中还看到五彩斑斓的建筑延伸至山脚,广阔牧场中牛羊悠闲吃草,红顶小屋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站旁
  11:40返回兹拉蒂博尔黄金缆车起始站,在缆车上俯瞰兹拉蒂博尔的全景,其舒适性和沿途风景让我印象深刻,也弥补了在科托尔错失乘坐峡湾观光缆车的遗憾。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德里纳河上的小屋
  11:50离开兹拉蒂博尔,乘车返回贝尔格德,途经水上小屋。13:00抵达德里纳河Drina River上的小屋后,在旁边的Dve LipeДве Липе)餐厅吃午餐。德里纳河流经巴尔干半岛的多个国家,是萨瓦河(Sava River)的最长支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德里纳河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誉为“生命之河”的德里纳Drina River,就因为诺贝尔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的著作《德里纳河上的桥》,世人皆知。而河中小屋的诞生,让德里纳河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狂风、洪水、巨浪……桀骜不驯的德里纳河联合恶劣的天气,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将小屋毁坏了六次。而这座自然与人共同的杰作,在不断的新建和加固中,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德里纳河上的小屋
  德里纳河上的小屋(Drina River House)位于德里纳河中央的一块巨岩上,首次建造于1968年,由当地年轻人在河中的一块岩石上建造而成。截至目前,这座小屋已经经历了六次重建,展现了塞尔维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对法国的感激纪念碑
  13:55出发赶往贝尔格莱德,17:10抵达后,入住贝尔格莱德皇家酒店(Royal Hotel Belgrade。稍作休整后,步行前往卡莱梅格丹城堡。塞尔维亚对法国的感激纪念碑(Monument of Gratitude to France)为了纪念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塞尔维亚的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而设立的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内斯坦博尔门
  卡莱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 Fortres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凯尔特人在此建造了最早的要塞。随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都曾在此驻扎或修建。现今城堡的主体建筑始建于17世纪,当时奥斯曼帝国统治贝尔格莱德,城堡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钟楼
  卡莱梅格丹城堡的钟楼(Sahat Kula/Clock Tower)建于18世纪,由奥地利人建造,最初是一座守望塔,用于军事防御,随着时间的推移,钟楼增加了报时的功能。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萨瓦河和多瑙河交汇处
  夕阳西下,由城堡俯瞰萨瓦河和多瑙河(Danube River)交汇处形成的三角洲,感叹此地位置独特,难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
  卡莱梅格丹城堡名称源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土耳其语,“卡莱”意为“堡垒”,“梅格丹”意为“战场”,合起来就是 “战地城堡”。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21-1867年),城堡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军事防御中心。由于城堡长期被围攻,周边的平原是双方交战的主要战场,因此得名“卡莱梅格丹”。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胜利者”纪念碑
  在卡莱梅格丹城堡的制高点,矗立着一座名为“胜利者”的纪念碑(Victory Monument)。这座纪念碑建于1928年,旨在纪念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中战胜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内的地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卡莱梅格丹城堡历经了多次战争,几经战火摧毁,一些废弃的地堡就是战争的产物,见证了贝尔格莱德的兴衰荣辱。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胜利者”纪念碑
  在一战胜利十周年之际,城堡制高点矗立的“胜利者”纪念碑,它不仅是贝尔格莱德的象征,也是塞尔维亚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的标志。身处于夕阳下灿烂的晚霞与新城天际线构成“无敌夜景”中令我感受到“千年古城与自然交融”的宁静‌。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
  19:00离开卡莱梅格丹城堡,步行至米其林餐厅Langouste Restoran吃晚餐,途经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СаборнаЦркваСветогАрхангелаМихаила)。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教堂,也是贝尔格莱德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晚饭后错过了开放时间,未能入内参观。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内斯坦博尔门
  饭后独自散步至莱梅格丹城堡,夜幕下的城堡散发着古典而神秘的魅力。斯坦堡内城门Inner Stambol Gate)是城堡最重要中心城门,1717年至1736年间,在奥地利统治贝尔格莱德时期,堡垒进行重大重建工程时修建。斯坦堡内城门整体呈现出巴洛克风格,具有对称之美。城门的设计兼顾了防御与美观,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门洞彰显出其防御功能,同时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又为其增添了艺术气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东侧防御工事
  卡莱梅格丹城堡是巴尔干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要塞之一。城堡主体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城墙、棱堡(Bastions)和护城河。东侧的城墙和棱堡经过多次修建和加固,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阵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迪扎尔塔楼
  迪扎尔塔楼Dizdar Tower的名称来源于其建造者或守护者的头衔“Dizdar”,意为“指挥官”或“监督官”。在18世纪后半期,这座塔曾作为堡垒指挥官的住所,承担着重要的军事和行政职能。之后该塔改造成为天文台,如今是鲁德尔·博斯科维奇天文学会(Astronomical Society Ruder Boskovic)的所在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贝尔格莱德新城区夜景
  站在卡莱梅格丹城堡远眺贝尔格莱德新城区(Novi Beograd)夜景,贝尔格莱德塔Belgrade Tower/Кула Београд和加泽拉桥(Gazela Bridge)已经点亮,贝尔格莱德塔玻璃幕墙展示的人物像,是为纪念塞尔维亚两位巨匠—诺贝尔奖获得者伊沃·安德里奇和科学家米海洛·卜平的诞辰。这两位一个在文学领域璀璨耀眼,一个在科学领域留下深远影响,共同谱写了塞尔维亚文化的辉煌篇章。
  22:20步行沿米哈伊洛大公街,途经贝尔格莱德大学(Универзитет у Београду)和学术公园(Academic Park返回酒店休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Bajrakli清真寺
  2024年10月10日,早8:00起床,吃过早餐后,在酒店周边转了转。Bajrakli清真寺(Баракли амиа)由奥斯曼苏丹建造于1526年,为贝尔格莱德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贝尔格莱德在1521年被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征服后,城市基本被夷为平地,其后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逐渐建设发展为一座东方城市,曾经拥有众多的奥斯曼建筑和清真寺。但世事无常,沧桑巨变,如今这座清真寺却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贝尔格莱德众多清真寺中仅存的一座。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San Marina手工巧克力店
  San Marina手工巧克力店是一家以高性价比和精致手工巧克力闻名的店铺,非常适合作为伴手礼或旅行纪念品。我在此购买了些巧克力,准备回国后送给朋友。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加尔多什塔(Gardoš Tower
  10:30驱车前往泽蒙小镇Zemun),这里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小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狭窄的街道、古老的广场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加尔多什塔上
  10:45抵达泽蒙小镇,步行至加尔多什塔(Кула Гардош/Gardoš Tower),登塔一览老城的全景,以及多瑙河和远处的贝尔格莱德城区。加尔多什塔是奥匈帝国为庆祝匈牙利人在潘诺尼亚平原(Pannonian Plain统治1000年而建的千禧塔,塔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登塔俯瞰小镇和多瑙河景色
  从加尔多什塔上俯瞰,泽蒙小镇的全貌尽收眼底。成片的红顶小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鹅卵石街道蜿蜒其中,仿佛将人带回到了中世纪。还能看到众多教堂点缀在小镇各处,为小镇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尼古拉耶夫斯卡教堂
  从千禧塔离开后,在小镇闲逛,无意中在老城区发现一座东正教教堂。尼古拉耶夫斯卡教堂(НИКОЛАЕВСКА ЦРКВА)外观线条流畅,装饰精美,展现出18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华丽与庄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教堂内金碧辉煌的圣像
  教堂以其传统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内部装饰华丽,包括精美的壁画和圣像,充满了传统艺术的氛围,非常值得慢慢欣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尼古拉的遗骨
  教堂内保存的圣尼古拉遗骨,是珍贵的宗教文物,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瞻仰。这座教堂虽然规模不大,却承载了塞尔维亚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泽蒙小镇街景
  悠闲地漫步于泽蒙小镇中,红瓦斜顶、巴洛克教堂和鹅卵石小巷,处处彰显出帝国风范,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kové的旧日时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多瑙河畔喂天鹅
  沿着多瑙河畔散步,对岸的景色一览无余,远处的贝尔格莱德老城若隐若现,与泽蒙小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也是小镇观赏天鹅的地方,旅程的最后一天在河边喂喂天鹅,放松身心、享受慢生活,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多瑙河畔
  河面上不时有天鹅和水鸟游弋,它们或悠闲地觅食,或展翅飞翔,为多瑙河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12:00离开泽蒙小镇,前往“吃了嘛”中餐厅吃午餐。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贝尔格莱德北约空袭遗迹
  13:20吃过饭后,前往米哈尔大公街。乘车经过市中心,街边仍可看到不少北约空袭遗迹,尚未修复的建筑被原封不动保留了下来,以一身伤疤提醒着人们勿忘历史。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斯卡达利亚步行街
  下午半天自由活动,14:10独自步行至斯卡达利亚步行街Скадарска/Skadarija。斯卡达利亚步行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它是一个艺术家和作家的聚集地。这条街道在20世纪初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贝尔格莱德的文化中心。许多著名的塞尔维亚作家、诗人和音乐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使得这条街道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邮票
  斯特凡大公街(Bulevar despota Stefana)旁的邮局内购得“世界艺术大师系列”中纪念“维斯瓦娃·辛波丝卡Wisawa Szymborska诞辰100周年”的邮票。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是一位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哲思著称,被誉为“波兰的诗歌女王”。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
  14:50步行至共和国广场,购票参观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народни музе)。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844年5月10日,是塞尔维亚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从多神教到基督教”展览
  国家博物馆拥有超过40万件藏品,主要收藏史前时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止的塞尔维亚的艺术品,南斯拉夫境内考古发现,以及14~20世纪的西方绘画和雕塑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从多神教到基督教”展览
  “从多神教到基督教(From Polytheism to Christianity:the Rotunda in stojnik)”展聚焦于位于塞尔维亚南部的一个早期基督教建筑—斯托伊尼克圆形教堂(Rotunda in Stojnik)。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它跨越了罗马帝国晚期、早期基督教时期,并可能经历了斯拉夫人定居和中世纪的发展。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从多神教到基督教”展览
  展览的核心思想是展示多神教(Polytheism)向基督教(Christianity)过渡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利用考古发现来讲述信仰、社会和文化如何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发生深刻的转变。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青铜铁匠雕像
  这座铁匠的青铜雕像描绘的是日常生活场景,它展示了铁器时代社会尤为重视的专业知识—铁匠技艺。这座雕像是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杰作,也是巴尔干中部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青铜雕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有人手形象的双耳瓶
  Lepenski Vir遗址出土的陶制双耳瓶通常用于储存和运输液体,如橄榄油、葡萄酒、谷物等。Lepenski Vir是位于塞尔维亚中部的一个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7000-6000年)。该遗址的居民可能是第一批定居多瑙河流域的人群之一,他们以捕鱼和狩猎为生,并且在建筑和艺术方面表现出高度的文明水平。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钱币展室内
  特设的两个古钱币展厅,形如两个特大的保险柜,内部完整呈现古希腊至奥斯曼时期的货币演变。展示了货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政治信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巨幅油画《皇帝杜尚的加冕礼》
  二楼大厅展示的镇馆之宝—巨幅油画《皇帝杜尚的加冕典礼》(Coronation of Emperor Dušan)。斯蒂芬·杜尚(Stefan Dušan),是塞尔维亚中世纪的一位重要君主,他于1331年至1355年在位,是塞尔维亚帝国的建立者。他统治时期,塞尔维亚达到了其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成为巴尔干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艺术(18 - 19世纪)展
  18世纪和19世纪的塞尔维亚艺术深受东正教文化的影响,许多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如圣像画、教堂壁画等。这些作品通常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感和象征意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艺术(18 - 19世纪)展
  18世纪和19世纪的风景画作品,展现了塞尔维亚的自然风光和城乡景观。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地理环境,还反映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随着社会的发展,肖像画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情,捕捉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塞尔维亚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藏品
  博物馆收藏的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藏品,以塞尔维亚宗教艺术作品为主,包括约1300幅按照原貌重绘的教堂壁画复制品和约300件中世纪雕塑。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古埃及拟人化木制棺材
  这件古埃及木制棺材,由收藏家于1921年在伦敦拍卖会上购得,并同年捐赠给贝尔格莱德国家博物馆。这具具有人形特征的棺材属于Nefer-Renepet,她是阿赫米姆(Akhmim神庙的一名舞蹈者,此棺材在该庙的墓地中被发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17世纪的艺术展
  17世纪是一个充满军事冲突、破坏和灾难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文化和科学繁荣的时期。在许多地方,这一时期被视为艺术和经济上的黄金时代,标志着整体的进步。这个期间,艺术服务于三个强大的群体:天主教会旨在表达其重新获得并巩固的力量,绝对主义统治者则展现了他们无限权力的辉煌,而富裕的中产阶级则努力展示其经济潜力以及自身的品味。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大理石雕塑《戴面纱的女人》
  博物馆收藏的大理石雕塑《戴面纱的女人》,是一件由意大利雕塑家朱塞佩·克罗夫(Giuseppe Croff)创作的19世纪艺术珍品。该雕塑以精湛的大理石雕刻技艺闻名,通过极薄的石材呈现出面纱的轻盈质感,同时清晰勾勒出女性柔美的面部轮廓。这种“蒙纱雕刻”技术是19世纪意大利雕塑界的代表性创作手法,旨在展示艺术家对石材的极致掌控能力‌。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博物馆内的活动室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教育空间,用于举办讲座、研讨会、艺术工作坊、历史讲解等,面向学生团体、研究人员或对特定主题感兴趣的大众。遇到一群正在此活动的当地学生,非常热情地同我打招呼。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现实主义雕塑展区
  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收藏了相当数量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以欧洲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为主。这些作品展示了欧洲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为博物馆增添了丰富的国际艺术元素。这些收藏不仅反映了塞尔维亚与欧洲艺术界的交流,也体现了博物馆致力于呈现多元文化艺术的努力。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现实主义城市与人文艺术品展
  博物馆收藏的30-4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是理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塞尔维亚社会、文化和人民生活状态的宝贵窗口。它们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技艺,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信息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生动地诠释了“城市与人民”在这一特殊年代的关系与命运。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米哈伊洛大公街
  16:20离开国家博物馆,沿米哈伊洛大公街再次前往莱梅格丹城堡虽然只有短短一公里长,但这里却是贝尔格莱德最负盛名的商业步行街。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城堡城墙
  17:00再次逛到卡莱梅格丹城堡,这里通常被称为“卡莱梅格丹公园”,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军事要塞,更是一个面积广阔、风景如画的城市公园。我漫步于残存的城墙、堡垒的古迹中,享受宁静、悠静的傍晚时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公园内的照明和充电设施
  卡莱梅格丹公园内处处可见的便利设施,使它不再是尘封的历史遗迹,而成为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公园内观夕阳
  傍晚时分,卡莱梅格丹公园里聚集了不少当地市民,大家坐在河边的长椅上,等待夕阳西下。我也加入其中,最后再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活力。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卡莱梅格丹公园内观夕阳
  夕阳西下,天空色彩渐变,景色非常惊艳,令人心旷神怡。18:00匆匆告别这美景,赶往不远处、昨天错过的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
  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建于1837年至1840年,其落成标志着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获得自治权后的宗教自主。该教堂融合古典主义与巴洛克晚期建筑元素,塔楼结构具有典型东正教特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内
  内部空间由三个中殿构成,主祭坛采用卡拉拉大理石雕刻,穹顶壁画描绘圣经故事,花窗装饰着圣人画像。照明系统包含一座重达1.8吨的青铜吊灯,悬挂于中央穹顶下方。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米哈伊洛大公街旧书摊
  18:20离开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赶往集合地点。途中再次经过哈伊洛大公街,被路边的旧书摊吸引,驻足片刻未能寻到心怡的旧物。18:40抵达集合点后还有些时间,在旁边的KFC补充了些儿能量后,19:00乘车前往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
  22:15办理好登机手续,在候机厅耐心等待登机。机场内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肖像非常醒目,他是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被誉为“交流电之父”和“无线电之父”。他的塞尔维亚血统使他在塞尔维亚人心中被视为民族英雄,他的名字成为塞尔维亚民族认同和文化象征的一部分,机场的命名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认同感。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乘地铁前往T1航站楼
  2024年10月11日,1:05乘塞航JU988“米海洛·卜平(Mihajlo Pupin)”号飞往广州白云机场,飞行近11个小时后,北京时间18:02(北京时间比塞尔维亚当地时间快六小时)抵达。快速办理入境手续、取行礼、乘地铁由T2赶往T1,顺利抵达登机口赶在关闭舱门前登上前往北京的航班。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迟交运
  19:55乘CA1302飞往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22:30抵达取到的行李上被贴了“迟交运”的标签,意味着我的行李也是最后一刻赶上托运的。23:30乘机场大巴返家,结束愉快而难忘的巴尔干半岛之旅。

另注:
  1.兹拉蒂博尔,又名金松岭,是塞尔维亚著名的度假胜地,因布满金色松木而得名。兹拉蒂博尔是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活动、体育娱乐和健康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适合不同年龄和兴趣的游客。
  2.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仅次于伏尔加河,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最后进入黑海。它不仅是欧洲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中欧和东欧之间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3.潘诺尼亚平覆盖了多个欧洲现代国家或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复杂的历史变迁和丰富的文化经济意义,成为欧洲中部的核心区域。从罗马帝国的行省到匈牙利王国的扩张,再到现代多国共享,这片平原不仅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厚重历史,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4.尼古拉耶夫斯卡是“圣尼古拉”这一名字在俄语地名中的变体形式,它们都指向同一位历史人物—圣尼古拉。圣尼古拉是4世纪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一位主教,以慷慨、仁慈和帮助穷人的事迹而闻名,其事迹后来演变成圣诞老人的传说。
  5.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领土最广的封建王朝之一,其影响力横跨欧洲、亚洲和美洲三大洲,长达600余年。哈布斯堡王朝从瑞士的一个小家族发展为欧洲历史上最显赫的王朝之一,其崛起依靠联姻外交和军事扩张,巅峰时期控制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广大领土,而其衰落则与宗教冲突、战争消耗和民族主义兴起密切相关。尽管王朝已不复存在,但其留下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遗产,至今仍在欧洲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6.斯特凡大公,即斯特凡·奈马尼亚(约1113年-1199年),建立了尼曼雅王朝,使塞尔维亚在政治上走向统一和强大,为塞尔维亚帝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他的统治下,塞尔维亚逐渐摆脱了拜占庭帝国和匈牙利等周边势力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且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他与儿子圣萨瓦共同推动了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发展,建立了塞尔维亚国家教会,使东正教在塞尔维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7.伯罗奔尼撒又译作伯罗奔尼撒半岛,是希腊南部的一个大半岛,也是希腊最大的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而闻名,尤其是在古希腊时期。这里也是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至今仍是重要的考古遗址和旅游目的地。
  8.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主要是欧洲宗教改革后至法国大革命前),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政权通过削弱贵族、教会等传统势力,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集中于自身,形成 “王权至上”的国家形态。标志着从中世纪的封建割据和权力分散,向中央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邮票上的2027专业博览会
  9.2027年专业类世博会将于2027年5月15日至8月15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苏尔钦市举行,主题为“人类的游乐—所有人的体育和音乐”。该世博会是西巴尔干地区首个国际博览会,旨在探索体育和音乐在增强个人及社区韧性中的作用。中国已确认参展并将参与场馆建设,世博会核心场馆世博会会展中心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
  10.此行所到之处,见下图: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四)此行所到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