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

(2024-07-29 16:57:51)
标签:

安平桥

清净寺

府文庙

天后宫

踩街

分类: 旅游与集邮
续前...
  2024年2月14日,6:50起床,骑电动车前往安平桥景区,由于昨天到达时天色已晚,望高楼铁门紧闭,未能踏上安平桥,只好再来一游。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中国古镇(四)》邮票中安海镇
  古镇安海邮票图稿主视图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安海古镇标志白塔,另一部分是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的安平桥。
  该套邮票采用雕刻布线配合淡彩的表现形式,整体色彩淡雅秀丽、构图疏密有致,突出古镇古朴诗意的独特韵味。安海白塔和五里长桥共同构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长虹跨海”的壮美画卷,方寸之间,安海清新自然的古乡气质与其历史人文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瑞光塔
  安海镇位于晋江市西南部,因其倚山濒海、海湾曲折,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古名“湾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南港,安海海外交通贸易起自唐宋,明末清初达到高峰,这座拥有800年滨海贸易历史的市镇,是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体现。
  西塔,又名“瑞光塔”、“文明塔”。系南宋绍兴年间里人以造桥余资建造的桥头佛塔。西塔也是古代安海港船舶出入港的航标,被视为古镇安海的标志。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望高楼
  安平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安平桥上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不同形式,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下南洋雕塑
  《下南洋》雕塑题材源于“安平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的最大属港,安平港自宋元以来长盛不衰,从这里走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安平商人。安平商人的足迹遍布东洋、南洋诸国,自明代起便与晋商、徽商齐名。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黄氏家庙
  安海(安平)金墩黄氏主要族聚于晋江市安海五里桥以东的金厝居民区,这里古时称作永安庄,背倚毫光山,前濒鳌海,地形雄胜,家族的象征黄氏家庙就位于其间。黄氏家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一年,现重建于安平桥桥头。黄氏家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建筑元素,展现了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泰粗卤加热卤味
  骑电动车返回酒店,9:37乘K608路公交前往幸运街口站在旁边的泰粗囱吃早午餐。店内共有三四十种卤料,整齐地摆放在保鲜柜中,挑选好卤料,放到秘制的卤水中加热提味,配上米粉非常可口。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初五迎财神
  饭后转乘27路前往闽侨站,入住满福时尚宾馆。之后骑电动车前往古城涂门街涂门街是泉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一条街,从西往东,分别坐落着代表儒家文化的府文庙、代表伊斯兰文化的清净寺,同时还有锡兰侨民旧居、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关帝庙,千年以来,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于一条街道上,可见泉州文化的包容融合与多元性。今天是大年初五,关岳庙门前人山人海都是来“迎财神”的信众。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清净寺奉天坛
  放弃了参观关岳庙,直接前往清净寺。清净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是宋元时期远跨重洋来泉州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惜物证。它见证了10至14世纪泉州海洋贸易繁荣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间密切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奉天坛坐西朝东,西墙为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正向墙。奉天坛屋顶原为巨大的圆顶,于明万历年间地震中坍圮,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圆柱虽已搬移或散失,可是柱基、柱础却大部分依旧遗留原地。为体现原结构风貌,1998年又将倒塌后四散数百年的12根石柱础及9根残柱收集重新竖立于原位。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新礼拜堂
  清净寺始建于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历代屡有修缮。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新礼拜堂位于清净寺东侧,尖拱式仿伊斯兰文化风格,形制同奉天坛,可容纳500多人。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明成祖皇帝保护伊斯兰教圣旨
  14世纪末期,泉州地区由于战乱,伊斯兰教寺院荒废,穆斯林的朝拜活动受到影响。到了15世纪初期,明朝皇帝颁布了圣旨来保护穆斯林及其寺院,由此穆斯林后裔在泉州得到延续。敕谕碑是1407年(明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要求各地官员、军民不得怠慢欺凌穆斯林,违者治罪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祝圣亭
  祝圣亭位于寺门及露庭的东侧、古礼拜殿正东的小平台,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的《重立清净寺碑记》碑和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重修清净寺碑记》碑。这两方碑刻非常珍贵,是中国伊斯兰寺院中可考的最早汉字碑记,对于研究早期阿拉伯与中国宗教文化交流史,伊斯兰教在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传播与清真寺的建置、组织机构等,都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斯丹姜母鸭
  15:25离开清净寺步行前往府文庙,途经斯丹姜母鸭店走进店旁被一股浓郁的姜味所吸引,灶台上每只鸭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位置,一鸭一炉犹如宫廷御膳般悉心烹煮。本想也品尝一口,但长长的等候队伍却让我退避三舍,只能错过这令人垂涎欲滴的姜母鸭了。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泮桥
  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东西庑、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复建。
  泮池上有元代建造的泮桥,泮桥为梁式石构,中部拱起,桥面铺长条石72块,象征七十二贤人。桥端栏板上雕对石象,东雌西雄,象征太平景象,在闽南古桥栏柱中实属罕见。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府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南宋初年。大成殿的重檐庑殿式屋顶、黄色琉璃瓦、龙纹柱身、通饰彩绘等建筑做法,尤其是彩绘雕塑十分具有闽南文化特色,也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建筑规格,反映宋元海外贸易带给泉州的文化繁荣和特殊的政治地位。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孔子像
  殿内斗栱、梁架都上了彩绘,带有浓浓的闽南文化特色,主祀的孔子像采用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的布衣孔子形象。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和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府文庙明伦堂
  府文庙的基本形制为“左学右庙”的院落空间模式,以大成殿为核心的庙、明伦堂为核心的学。明伦堂在大成殿东侧,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堂前有露庭,两廊已废,庭中尚存方池,上建石桥,直抵育英门。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宋代泉州晋江曾氏家族出现了四个宰相
  《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设在明伦堂,展览以不同时期的历代教育为专题,分成文运肇起、海滨邹鲁、学术精诣、士沐新膏四个部分,展现泉州教育历史的发展、文庙办学功能和泉州文教昌盛、英才辈出的成就及泉州儒学文化对外的传播与影响。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记名砖
  《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设在府文庙西庑,展览分别是“望郡学宫 文以载道”“庙学合一恢宏巨制”“金声玉振 崇德报本”“儒风同仰 一脉相承”“彰兴文运 薪火相传”等,着重展示府文庙历史沿革、建筑规制、特色结构,以及古代祭孔典礼使用的音乐、舞蹈,祭孔礼仪程序等。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艺术装置《飞龙在天,沛雨甘霖》
  龙的传人-府文庙当代艺术展》正在崇圣祠前展出,展览通过将闽南龙的形象进行跨界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展现不同的泉州龙魅力,代表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碰撞与融合。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陶瓷外销分布图
  位于府文庙东庑的《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展览分成刺桐花开、丝路帆远、多元文化、再铸辉煌四个部分。布展以时间为轴,着重展示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当时世界贸易中心,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货仓”的独特历史,以及在当代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创造出“泉州模式”,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等。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文庄蔡公祠
  18:35离开府文庙,开启古城闲逛模式。文庄蔡公祠位于泉州府文庙广场西侧,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该建筑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是为纪念中国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蔡清而建,并经过多次修缮还保持其历史风貌。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
  “正音书院”文化会客厅公益非遗展演,推广泉州文化历史及非遗项目,展现“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的泉州城市印记,让非遗之美走近群众,让人们感受泉州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今天的专场演出已经预约结束,明天又要离开了,此行错失了近距离欣赏非遗展演新春专场节目(南音、提线木偶、闽南讲古)的机会,有点儿可惜了。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关岳庙夜景
  再次途经关岳庙,门前的信众仍然不少,随着人群进入一览,沾沾喜气。通淮关岳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始建于宋代,为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也是全国闻名的道教庙宇。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天后宫戏剧演出现场
  19:25骑自行车前往天后庙,那里正在举办“人来神往趣泉州,游城赏戏寻龙趣”系列活动。抵达时舞台前站满了观众,正在演出布袋戏《双锁山招亲》。远远地观望了一阵儿,完全听不懂,由于便骑车返回酒店。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飞天迎宾”城雕
  骑行路过泉州市标“飞天迎宾”,城雕柱体上,塑有8尊“妙音仙女”铜像,或作捧物状,或手持“南音”乐器作吹奏状;柱体下有圆形水池和喷泉,四周花草环绕。城雕的柱体造型源自石笋,“妙音仙女”铜像源自开元寺大雄宝殿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德济门遗址
  2024年2月15日,早6:45起床,乘17路公交出发前往天后宫。抵达后世遗宣传周公益讲解员介绍了德济门遗址和天后宫的历史。
  德济门遗址文化层内出土了南宋修城官砖、宋元外来宗教石刻,明崇祯年间的“盘诘奸细”石碑以及明清铁炮、弹丸、钱币等文物,它印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较完整地保存了11世纪泉州南城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考古和文物价值。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天后宫山门
  天后宫是祭祀泉州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天后宫历经营修、发展,现存建筑群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乞龟”民俗活动
  乞龟,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年农历正月新年,泉澎两地天后宫制作“米龟”祈求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天后殿内

  天后宫建筑群保存有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木构建筑,主体建筑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和梳妆楼等。后殿内雕梁画柱,金身妈祖凤冠霞帔正坐神位,大气雍容;殿内还供奉着诸辅神像,神龛上挂有清雍正皇帝御书“神昭海表”横匾。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敕封天上圣母图》
  正殿后方,有一幅清道光年间绘制的大型壁画《敕封天上圣母图》,描绘了当时湄洲岛天后宫的建筑格局。当年湄洲岛重修妈祖庙时,特地来此考察,借鉴了壁画里的信息,设计了湄洲妈祖庙重建的格局。湄洲岛是妈祖的出生地,曾经隶属泉州管辖,绘制湄洲妈祖庙风光壁画,既表达对妈祖出生地的尊敬,又借助泉州港重要的海交地位及泉州天后宫的文化影响力,增加妈祖信仰文化的传播。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天后宫寝殿
  寝殿又称后殿,整座殿宇系明代木构建筑,前檐廊保存有一对明代维修时移用至此的辉绿岩元代印度教十六角形石柱。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梳妆楼
  梳妆楼在寝殿之后,坐落于全宫最高处,是现存天后宫中少有保留梳妆楼的天后宫之一,现在暂不对外开放。梳妆楼前方有一块清代石雕圣旨牌,寻常地静立着,见证天后宫辉煌的历史和泉州多元文化和谐交融。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9:55离开天后宫,返回酒店退房后骑自行车至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馆大厅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多个展馆。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元•基督教八思巴文石墓碑
  10-14世纪,随着海洋交通的发展和海洋贸易的繁荣,泉州(刺桐)成为当时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里居住着数以万计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各国商人、传教士、使者、旅行家、贵族和平民,其中尤以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欧洲人为最。他们在泉州享有经商与信仰的自由,不仅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于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都在这里与中华文明相遇,并互相丰富。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内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主要展出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和建筑构件,再现古泉州(刺桐)时代,东西方文明在泉州的相遇与交流,展示泉州开放包容与和平友好的城市精神。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迎番货
  泉州申遗总展示馆的展览主题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宋元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有一座繁忙的城市,它以刺桐(泉州别称)为名,远远望去,帆与帆在海面上辉映日月,港口停满了世界各地的海舶。新的一批海外珍宝到货了,众人抬着百货,中外的商人、官员、百姓们兴高采烈,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迎番货”场景里,好像过年一样热闹。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宋三司布帛尺
  宋官家的三司布帛尺,不知丈量了多少布帛。泉州以及中国各地产的绸缎曾享誉世界,“刺桐一带可以拥有的一切商品中,最高级的、最好的则是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其中又数丝织和镶金的衣服为佳”。一片片遗留至今的宋代布帛残片,是否还能窥见宋人的奢侈与精巧。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厅内
  海外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泉州,它们中的一大部分乘坐中国泉州制造的海船而来。泉州船的水密隔舱结构,既便于储存货物,也能防止某个船舱破损后造成整艘船的沉没,此船也在向外输送着宋元的“中国制造”。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妈祖像
  国家繁荣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源起于闽南的妈祖文化,伴随着民间信仰、商人群体和国家意志流播到世界很多地方。泉州天后宫甚至因此成为世界妈祖信仰的传播中心,也是宋元南部商业区的地标。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元•摩尼教“大力”残碑
  经济繁荣影响学院、寺庙发展,学院、寺庙又反过来服务经济,学子、僧侣们对城市的进步也有贡献。发生在中国的海洋商贸业奇迹甚至还带来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元•基督教尖拱形四翼天使石墓碑
  基督教文化在此还幻化成中国刺桐风格,结合或天使或华盖或莲花的多种造型。印度泰米尔文石刻上则记录着当初建立印度神湿婆寺庙的信息。如此众多的多元文明聚集在泉州,这里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可见,中国滨海的这座城市是世界文化和谐共处的载体与标本。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广州陶船
  “中国舟船世界”展现出一个东方海洋大国的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一个象征着文明成就和启示人类走向海洋的永恒主题。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桦皮船
  “中国舟船世界陈列内容包括从人类的舟船起源开始,到中国历代各水域的著名舟船模型,以及古代造船航海技术的重大发明等。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中国舟船世界展厅内
  中国舟船世界”展出的140多种船模,有各种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古代使节的出国使船、华丽游船;有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和郑成功与殖民者海军作战的舰队;还有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独具特色的各种实船,如台湾雅美船、西藏牛皮船、黄河羊皮筏、摩梭人独木舟、绍兴乌蓬船等。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多种多样的近海平底船
  展厅内各种形象有趣、绘声绘色的场景和电视画面,让观众了解海船制造过程、古时海战情景以及一些海上作业的民俗风情。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中国古代帆船》邮票
  《中国古代帆船》(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宋代泉州古船与葡萄牙古代帆船登上邮票,象征着两国悠久的海洋文明。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宋船
  中国古代帆船系1974年8月在泉州湾后诸港发掘出土的13世纪宋代海船。这是一艘尖底型多桅船,从现存船体造型和结构看,似为新建制造的中型远洋海船,是宋以后沿江、沿海四大船型之一的“福船”前身。其船型设计和制造综合了多种工艺和性能的要求,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其先进的造船技术与海洋贸易的航行需要相适应。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第五届《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
  第五届“泉州宝藏—2023-202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跨年展”,展览以“聚宝刺桐”为策展核心,展现了科技发展与中国海洋文化之间的碰撞。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海洋之梦》
  《聚宝刺桐》展览现场的作品跨界文创、装置、音乐、影像、雕塑、陶瓷、服装、二次元、绘画等,融合非遗艺术和本土建筑元素,赋予静态展览以动态的活力。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长眠刺桐城展区
  伊斯兰教传入泉州可以追溯到唐代(618—907)。其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也已为数不少。到了南宋和元代(1127—1368),这个被称为“刺桐”的东方大港,更成了他们在远东最大的商业据点和聚居地。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伊斯兰教徒墓碑
  在这个开放而无比富庶的国际大都市,穆斯林侨民们自由地经商、传教和生活,并介入诸多重大的社会事务。展厅里一方方伊斯兰石刻,正是讲述这段令人难以忘却的动人历史。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石刻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览由序厅、长眠刺桐城、寻找清净寺、穆斯林后裔家族等四个单元组成,配以大量的照片、拓片、文献资料将古代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这一历史真实地还原,带领观众追逐着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在泉州长达千年的历史脉络。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伊本•白图泰雕像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1346年从泉州登岸,在中国游历。他在游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伟大文明,并称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踩街现场周围人山人海
  由海交馆离开后,骑电动车赶往踩街现场,抵达时周边道路已经被人群堵得严严实实,只能站在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外远观,感觉一下泉州的特色年味。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民俗踩街活动现场
  民俗踩街以前一直是泉州春节元宵的传统活动,这次“龙腾东海·福满泉州”甲辰龙年泉州民俗踩街意义非凡,是泉州市时隔20年后再次举办的大型民俗踩街。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民俗踩街活动现场
  民俗踩街活动在东海中央商务区举行,蜂拥而至的超30万游客与市民点燃现场火热氛围,把泉州的年味拉满,再现昔日“踩街”万人空巷的盛景。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民俗踩街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30个方阵1500名演职人员携30项非遗项目走上街头展演,独具特色的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民间艺术,还融入了新潮时尚的国潮元素,将传统“踩街”搬到现代街区,让古韵与新潮在这里融合,文化与烟火在这里共生。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民俗踩街活动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移动到层层观众的前排,得以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这场非遗文化的饕餮大餐,在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文化气息。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丰鲤楼丰富的晚餐
  踩街活动结束时,我已经在人群中矗立了近两小时,离开时费了半天劲才寻找到交通工具返回古城,和朋友约在丰鲤楼相聚,算是吃上了此行第一顿闽粤美食。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大桥
  夜深后乘公交前往晋江机场,因未赶上机场线的末班车,只能步行跨过泉州大桥到对面的晋江再想办法。泉州大桥位于晋江之上,是一座连接鲤城区、丰泽区与晋江市的大桥,站在桥上俯瞰两岸夜色,虽凌晨将近,身边仍不时有车辆呼啸而过。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晋江市标-晋江人
  2024年2月16日,凌晨骑上共享电动车,前往高新公寓酒店。途经晋江市标-晋江人,整体外形象像锚,是一个人高伸右手掌舵前行,代表了晋江人勇于拼搏的精神。
游记-福建(闽)泉州八日游(三)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4:30起床后,步行前往泉州晋江国际机场。6:25开始登机,7:05乘ZH 9188返回北京,9:28提前了22分钟后抵达北京首机机场,结束为期八天的泉州春节之旅。

另注:
  1.“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该遗产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此行虽仅涉足了其中的11处,却已觉收获满满,不须此行。以后有时间,一定会再来泉州,争取补齐剩下的遗产地。
  2.晋江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晋江市历史悠久,唐开元六年(718年)置县,有1300多年历史,历来是泉州府首邑,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
  3.“送王船”是闽南泉州鲤城区民间信仰中的一种,主要神灵乃鲤城富美宫的萧太傅萧王爷。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主祀西汉名臣萧太傅,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
  4.元妙观,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观。元妙观俗称“天公观”,奉祀三清、玉皇上帝等道教诸神,泉州人尊称玉皇上帝为“天公”。
  5.石笋建造年代无考,但据《泉州府志》载,北宋大中祥符间石笋已存在。有人认为石笋可能是原始部族图腾崇拜的遗物;也有说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生殖器崇拜(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正中两根绿辉岩石柱上的“湿婆图腾浮雕”上的图案同一源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