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

(2023-06-22 18:36:06)
标签:

佛山祖庙

梁园

南风古灶

清晖园

顺德博物馆

分类: 旅游与集邮
续前...
    2023年1月27日早8:30步行前往佛山祖庙。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其中包括祖庙古建筑群、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孔庙等景点。佛山祖庙是具代表性的岭南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佛山祖庙牌坊
    佛山祖庙之所以称为祖庙、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同时,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大型陶塑人物瓦脊
    祖庙整座建筑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瓦脊公仔)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万福台
    万福台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1685年),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也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戏台,它是佛山作为粤剧发祥地的见证。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灵应祠
    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灵应祠”,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灵应牌坊
    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正面是“灵应”,北面是“圣域”金箔大字。牌楼设计严格,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三层为庑殿顶,飞檐叠翠、结构精密。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黄飞鸿纪念馆醒狮表演
    在景区逛了一圈儿后,赶往黄飞鸿纪念馆观看上午第一场的醒狮表演。虽然离开场还有几十分钟,但场地周围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近四十分钟的舞狮表演、醒狮跳桩,舞狮少年个个绝活。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叶问像
    观看过醒狮表演后,来到叶问堂。一代咏春宗师叶问德高望重,享誉全球。他学艺成师于佛山,并大胆改进了武术教授方式,桃李遍天下,蜚声国际的功夫巨星李小龙是其最为杰出的弟子。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叶问故居复原场景
    佛山市于2002年在叶问后人的鼎力支持下设立叶问堂,记录了叶问的生平事迹,以纪念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先生,弘扬佛山武术精粹。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金曲贺岁乐缤纷”演出
   叶问堂出来,不远处的舞台正在进行“金曲贺岁乐缤纷”演出。表演者在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的同时,还带来多首佛山本土原创歌曲和经典的功夫金曲联唱。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万福台新春戏曲表演
    万福台古戏台上的粤剧表演也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赏,一段段动听婉转的唱段,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虽然我听不太懂,但却深深感受到“南国红豆”的魅力和精髓。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一定(锭)多子”纹木饼印
    藏珍阁展览厅正在展出《沓饼声声忆旧俗-岭南糕饼印模专题展》,展出旨在唤醒观众对手工制作糕饼的记忆,体会背后的乡土美食文化内涵,承载历史与传统艺术的魅力。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黄飞鸿“宝芝林”复原场景
    黄飞鸿纪念馆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等。陈列室除了介绍黄飞鸿的生平事迹,还全面展示了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贵文物。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烧大爆
    “岭南圣域-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作为第一个全面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的陈列展览,其内容分为“真武崇信、圣域春秋、祖庙仪典、古建华章、艺宫寻珍”五大部分。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石雕建筑构件
    本陈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祖庙、佛山乃至岭南当地独具风格的文化元素,其厚重的历史沉淀出一方与千年圣域佛山祖庙的对话空间。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孔庙许愿树
    历时三个半小时把祖庙景区差不多走遍了,最后到达位于祖庙西南侧的孔庙。这里是佛山重要的尊孔活动场所,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由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建成,是广东现存少见,保存完整的孔庙建筑。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历史文化展
    12:30离开祖庙骑行前往梁园,13:00抵达。梁园始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佛山松桂里梁氏家族私家园 林总称,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与余荫山房、清晖园、可园并成为“岭南四大园林”。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园无石不秀 居无石不雅
    佛山梁园作为岭南文人园林的杰出代表,奇峰异石的设置与组合是其造园的重要手段。梁园馆藏奇石展展出天然奇石60余件,代表梁园赏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于一室之中再现“名园花石幽”之意境。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刺史家庙
    梁园总体布局以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富有岭南水乡特色。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群星草堂内
    群星草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大理寺主事梁九华所建宅园。园内巧布太湖、灵壁、英德等异石,姿态万千;亭堂台阁、栏槛回廊以及湖池水榭错落有致,小巧玲珑。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半边亭
    “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呈半边之势,乃造园主“求缺”之作,提醒后人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岭南庭园》邮票中的梁园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半边亭上
    按邮所骥寻找邮票中描绘的梁园建筑,在如此野趣盎然、树木苍郁的环境,将园中的奇峰异石置于画面的中心,或立或卧,形状各异,突出表现了梁园以石取胜的园林特色。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种纸处
    此处有蕉树数丛,原为芭蕉,现种植的是旅人蕉。芭蕉叶硕大能遮阳避雨,还可作纸张,在上面题诗作画,故称此处为种纸处。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梁园荷香水榭
    梁园地势平缓,池沼众多,造园者因地制宜,利用大面积的湖池溪涧营造水乡特色的园林景观。不过周边的高楼大厦却很突兀,破坏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风古灶醒狮表演
    离开梁园继续骑单车赶往南风古灶,刚一进入景区就赶上了当地的醒狮表演“鸿运狮闹古灶”,虽只欣赏到了尾声部分,但欢快的节日氛围还是感染到了我。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风古灶变脸表演
    醒狮表演结束后,在古窑映像剧场还欣赏到国粹变脸的精彩表演,感觉今天一天的体验才应该是春节节庆原本该有的气氛。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风古窑灶
    南风古灶景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龙窑。龙窑是陶窑之一种,因其形似巨龙,故名。石湾旧称陶窑为灶,此窑炉口向南,因名“南风灶”。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林家厅
    南风古灶景区内的林家厅,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进士),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高庙偏厅
    高庙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马槽瀑布
    这个其貌不扬的“瀑布”,常人只视其为“水景”,谁知它却是一个用千年文物垒起来的景点,这些千年文物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回来的马槽。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古灶神榕
    南风古灶一侧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据说已有四百年历史。榕树的根节攀援在古灶石壁上,不时能发现某一块石壁的砖石被注明了明代古窑砖,榕树旁有“古灶榕风”等内容的石刻铭牌。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内
    离开南风古灶景区,前往旁边的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陶瓷历史文化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石湾陶瓷历史文化展厅火馆
    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图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石湾陶瓷二十四行
    石湾陶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在唐宋时期逐步成为了具相当规模的日用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内外。随着技艺的不断发展,石湾出现了陶业二十四行。除了其它辅助工种如制釉、砌窑、搬运、杂工之外,以产品类别划分的主要有二十四行,各行会都冠以堂名。行会的出现,证明了石湾明清时期陶瓷生产已经逐步进入规范化的经营。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白釉李白醉酒
    石湾人物陶塑是石湾陶塑中最有特色、最广为人知的类别。石湾人物陶塑的题材广泛,即有仙、道、佛等题材,又有历史、神话、市井人物的塑造。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陶塑瓦脊
    石湾陶塑瓦脊又称“花脊”,源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中晚期,主要装饰在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建筑屋顶上。它内容丰富、场景宏大,形式奇伟瑰丽,清中期之后迅速在岭南地区流行,并随着华侨传播到海外,成为石湾陶瓷重要的外销产品之一。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罗小平雕塑作品展展厅内
    “无形之形—罗小平雕塑作品展”展出了罗小平教授创作的以陶瓷雕塑为主的各类雕塑作品,各色各样的材料展示出不同的“艺术语言”。罗教授在国内雕塑艺术领域成就卓越,尤其是他运用雕塑·泥片塑造技艺进行的陶塑创作,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等多维探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本次展览可拓宽石湾现代陶艺的创作思路。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好香肠粉粥铺
    17:50离开石湾陶瓷博物馆,在旁边的大良双皮奶吃了点儿当地特产小吃,之后乘地铁返回兰特酒店,取了行李后乘地铁赶往清晖园旁的辉园客栈,入住后在好香肠粉粥铺吃晚餐,饭后返回客栈休息。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清晖园门口
    2023年1月28日早9:15步行至清晖园。清晖园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曾为状元府邸,也曾为大良龙氏的家园,这些居住在清晖园的家族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岭南庭园》邮票中的清晖园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清晖园池廊景观
    刚开门不久,赶在此时景区内游客稀少,先寻到了邮票中的池廊景观。邮票中清晖园的走廊、曲桥、池塘、假山,或相连或相隔,展现出了这座私家园林山水相间、幽深清空的超脱布局;特别是那座模仿珠江上“紫洞艇”的船厅,仿佛正在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登临厅内,去亲身体验蕉林丛荫的珠江三角洲水乡之中的独特风韵。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澄漪亭
    清晖园主体建筑包括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真砚斋、状元堂等。澄漪亭名为亭,实际上采用的是典型的水榭做法。其可开合屏门大量镶以“明瓦”装饰(明瓦,贝壳磨薄制成的天然材料),当时不但用于演艺,还是玩月赏光之处,与碧溪草堂通连,景观水陆相参,浑然一体,如画如诗,引人入胜。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真砚斋内
    清晖园整体风格为雅致古朴,尽显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特色。清晖园内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吉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画、灰雕等艺术于一体。真砚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当时龙家子弟读书所用私塾。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罗汉池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园林。其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状元堂
    清晖园是明朝时期的状元府邸,清代龙家子孙“一门三进士”,是当时广东的书香门第。清晖园遗存的状元堂牌匾由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题写。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凤来峰
    凤来峰以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用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石砌成,共用了近三千吨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为全园的制高点。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古旧门口
    清晖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嘉庆年五年(1800年)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经历一门数代精心管建,格局始臻定型。清晖园中保留最古老的旧门口,旧门匾额上“清晖园”三字乃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迹。清晖园经历龙氏几代的修葺扩建和漫长的的风风雨雨,惟独此门不改昔日的古朴典雅风格。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清代彩绘玻璃
    清晖园内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独有的蚀刻、车磨手绘等工艺制成。通过窗门上镌着绿、红、黄、蓝的套色雕刻玻璃,可以看到窗外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色。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八表来香亭
    八表来香亭又称玲珑榭,置于池水中央的八表来香亭,八角形的建筑构造、四面皆窗的设计,让其整体通透、八面玲珑。无数的窗格中,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珍藏的清代文物而尤显示珍贵。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清晖园碧溪草堂
    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色,圆形门洞由木雕镂空而成。两侧屏门有九十六 使个结体互异之篆文“寿”字,名《百寿图》。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博物馆西门
    12:40离开清晖园,乘公路前往顺德博物馆。顺德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通过收集、展示地方文物、古建筑、历史资料、艺术品等文化遗产来保存和宏扬顺德独特的地方文化。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馆藏单色釉陶瓷展展厅内
    “大美至简—馆藏单色釉陶瓷展”在馆内一号临时展厅展出,此次展览遴选了顺博馆藏的60余件不同色系的单色釉瓷器,分别以不同的色系逐一呈现,用纯色去演绎经典,以最简来诠释最美。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馆藏单色釉陶瓷展
    单色釉陶瓷以自然融入器物,胭脂红、茶叶末、孔雀蓝、茄皮紫……这些釉色无一不是源于生活,却又演绎出了高于生活的纯粹之美。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区博物馆藏广彩瓷器展
    馆内二号临时展厅正在展出《繁华“岭南潮”顺德区博物馆馆藏广彩瓷器展》,展览通过对馆藏广彩的梳理及展示,阐述广彩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展现广彩瓷器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中华民国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瓣口碟
    广彩瓷器尤其注重开光及其边饰,以突出主题,使画面主次分明。开光,广彩行业称开“斗方”,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勾画出不同形状的线框,在线框内外装饰图样。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风艺术部落漆艺精品展
    在顺德区博物馆二层书画展厅“漆彩华章—南风艺术部落漆艺精品展”,展出南风艺术部落的多名艺术家历年来在国家级美术展览入选、获奖以及最新创作的漆画、漆器作品。无论是漆画还是漆器,本次展览都能带给观者愉悦的艺术享受,从而进一步了解“漆”这一神奇的材料。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发展成就展
    “奋进之路—顺德发展成就展”位于馆内二层,通过四个展区讲述顺德“从一穷二白到初露峥嵘的巨变”、“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四个阶段的波澜壮阔奋斗史,彰显了顺德人敢想、敢干、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发展成就展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向海而生。明清以来,顺德得岭南风气之先与地理之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岭南壮县”。近代以降,顺德又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发达的缫丝工业、金融商贸业,被誉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开放顺德全球路线图
    改革开放以来,敢为人先的顺德率先走向世界,以投资并购、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城市合作等形式,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走出一条新时期开放之路。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人顺德事”历史陈列展厅
    “顺德人顺德事”历史陈列展,全面讲述顺德历史风貌,以商周时代开始,一直叙述到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麻祖岗遗址场景
    麻祖岗遗址是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是顺德目前唯一的先秦遗址。3000多年前,顺德选民曾在此生息繁衍,留下一批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南国丝都
  近代,丝业成为广东经济之命脉,而顺德丝业最盛,堪称“南国丝都”。大量机器缫丝厂集中于此,光绪十三年(1887),顺德缫丝厂占广东全省九成以上。民国十一、十二年(1922-1923)间,顺德共有机器缫丝厂135家,占全省80.83%。蚕种市、桑市、茧市等专业墟市林立,顺德几乎全民从事丝业及相关行业。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德祥银号
  丝业繁盛带动了银业的发展,大批顺德人在广州、顺德等地开设银号。顺德人占广州银号从事人员总数百分之五十强,资本也占全行总资本百分之五十五以上。他们被称为银业界的“顺德帮”,顺德也随之被称为“广东银行”。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挽发自梳
    自梳指女子自行束髻,终身不嫁。是明代至民国年间,流行于顺德、南海、番禺、中山等地的特殊婚嫁习俗。岭南“不落家”的传统、蛮横的夫权、严苛的礼制、对婚姻的规避与未婚女子的经济独立,均是自梳兴盛的原因。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龙舞水乡
  北江水系的潭州、顺德水道及西江水系的容桂水道等十多条水道流贯顺德全境,乡间河涌更不计其数。临水而耕的顺德人,农闲时最初利用农耕、日常用具,举行各种生活情趣浓厚的龙舞,之后,龙舞遍布水乡。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大良鱼灯
  大良鱼灯是清代民国盛行于顺德大良的传统鱼形花灯,工序繁复,仿真度高,力求达到“世人真假都难辨”的境界。精制巧作而成的鱼灯,造就了名闻遐迩的大良鱼灯会。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西海大捷
    西海是珠江三角洲第一个抗日根据基地,抗战时期,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就建立在西海。著名的“西海大捷”战斗曾一次歼灭伪军李辅群部43师的两个团,是珠江敌后抗战以来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县城图
    顺德祠堂历史陈列展通过对顺德祠堂的发源及演变、建筑特色、工艺发展等介绍,展示了顺德祠堂的历史盛况。“顺德祠堂南海庙”,历史上顺德祠堂数量庞大,鼎盛时达万间,且凝聚了珠三角殿堂建筑的精华。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李小龙雕像
    李小龙展厅展出李小龙的多幅照片及其相关用品,以其家族史、生平、武术和演艺等为线索,详细叙述他与顺德的渊源及其一生。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龙跃荧屏 国际巨星
    在展厅内以现代化手段立体呈现出这位武术名家、影坛巨星的成就和影响,让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李小龙,真切感受这位顺德杰出乡贤的风采。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粤剧曲艺展厅
    粤剧曲艺展厅对顺德粤剧文化梳理挖掘的成果进行集中的展示,粤剧是有着五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珠三角地区,被誉为“岭南文化三大瑰宝”之一,并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粤剧曲艺展厅内
    顺德是一个粤剧、曲艺之乡。近代粤剧五大流派中,顺德独占其三,名伶辈出。粤剧曲艺以顺德为骄傲,顺德也以粤剧曲艺为荣。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非遗文化展示体验馆
   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小吉祥物“顺文文”和“顺菲菲”,以“凤凰”为原型定制两款,以寓意在龙江煎堆中“破壳”登场的凤系萌物,承载着顺德人对于未来顺德非遗文化发展的憧憬和期盼。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顺德非遗总汇
  “匠心巧手浣云纱”香云纱文化主题展正在非遗文化展示体验馆展出,馆内还展示了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图和顺德非遗总汇,让观众“零距离”体验顺德非遗文化。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时光隧道
  从博物馆东门离开,通往东门的通道两旁的墙壁上,左边立着一排塑像,分别是各个历史时期顺德的名人,右边则是几组浮雕壁画,表现的场景是顺德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佛山3号线地铁内
  16:00离开顺德博物馆,乘公交返回辉园客栈,取了行李后乘地铁返回广州7天酒店(黄花岗地铁站店),入住在云山湛江鸡吃过晚餐后,乘地铁至广州塔。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海心桥
  广州塔下仍人满为患,放弃了登塔的希望,前往不远处以提前预约了的海心桥。大桥的设计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概念,极具岭南特色,又现代感十足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珠江风韵·广州》邮票中的珠江歌韵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广州塔
  在海心桥上近距离观赏小蛮腰,此行无法登塔了,只能留遗憾给下次重游了。在横跨珠江的海心桥上逛了一圈儿,21:30原路返回酒店休息。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浩气长存”牌坊
  2023年1月29日一早步行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浩气长存门。广州市黄花岗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者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邮票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邮票中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从构图上看,画面在远近层次和空间关系上,作了很好的安排。开阔的广场,巨大的花岗石砌起的陵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使人产生一种“浩气长存”的庄严肃穆、沉思悼念之感;陵墓两旁高大挺拔的椰子树,犹如守护着烈士墓的战士;墓顶上的自由神雕像,象征着革命党人推翻封建旧传统、实行全面革新的志向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坚信革命胜利的崇高信仰。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过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纪功坊
  纪功坊,于1921年(民国十年)建成。纪功坊身刻孙中山手书“浩气长存”,正面有章炳麟手书“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方为前后各72块青石叠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邓仲元先生像
  园内还有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被孙中山称作“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以及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黄花文化馆
  “中国梦·航空梦”航空科技成果科普展正在黄花文化馆内展出,重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航空梦,重现中国近代空军从广东起飞的革命历史,展示新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伟大成就。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孙中山手植树标本
  1912年,孙中山先生率各界人士第一次隆重举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纪念活动,并亲手栽下4棵松树。历经百年风雨,最后一株“孙中山手植树”于2012年自然死亡。园方已将其制成标本,移至黄花文化馆内展示。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红铁门  
  黄花岗公园环境幽静,是广州市内一处非常受欢迎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内并没有一种悲凉的氛围,当地的市民在公园内散步遛娃、休闲健身,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红线女旧居外
  11:20离开黄花岗公园,返回酒店退房,骑车前往坐落于越秀区华侨新村的红线女旧居。红线女于1955年底从香港回到广州,1957年起居住于此直至离世。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红线女旧居
  整栋红线女旧居由一栋两层半楼房和花园组成,现按主人生前原貌布置,由客厅、练功室、书房、主卧、衣帽间、画室等组成,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小院见证了艺术大师的半生时光和粤剧艺术的发展历程。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红线女旧居客厅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是一代粤剧宗师,粤剧的旗帜和代名词。她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她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红线女旧居主卧室
  红线女旧居以原貌展示为主,多媒体设施演示为辅,让游客多侧面地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走进故居,每一处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红线女细腻的情感,和捕捉到其生活中的精彩与感悟。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毛泽东同志给红线女的信
  毛泽东曾为红线女写下“活着,再活着,更活着,变成劳动人民的红线女”,这段话被红线女视为座右铭,作为一生艺术道路的指引。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华侨新村
  华侨新村是在建国初期,为安置归国建设的华侨,特别划出的地块建造了一个别墅公寓区域,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建设的全国大城市第一个最大型的华侨住宅区,被称为“中国华侨第一村”。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兔年大吉
  离开红线女旧居,骑车再次来到越秀公园。这次的广州之行始于此,如今即将终于此。之前没游览到公园东门附近,这里装饰了多组特色迎春花灯,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五羊石像
  再次来到广州的城市标志-五羊石像雕像边,“五羊衔谷,萃于楚庭”,五仙骑五羊携五谷禾穗相赠广州的古老传说源于晋代裴渊《广州记》,“五羊”和“楚庭”一词最早也见于《广州记》,广州大概在唐以后就有羊城、穗城、仙城等别称。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地铁越秀公园站
  13:50离开越秀公园,步行至地铁越秀公园站,乘地铁2号线转3号线北延线前往白云机场,按20号晚来时的线路原路返回,十天的广州之旅即将结束,有些恋恋不舍。
游记-广东(粤)广州、佛山十日游(三)白云机场
  14:45抵达白云机场,15:15登机,准备返京。15:40乘CA1316返回北京,18:45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乘地铁返回家中,结束追寻广府年味之旅。

另注:
    1.“广州红色羊城主题历史文化游径”串联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等重大历史史迹,展现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英雄城市形象。
    2.因为珠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成为屹立千年的世界商贸名城,广州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核和城市精神与珠江密不可分。
    3.佛山市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粤剧、陶瓷、剪纸、秋色等传统文化,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
    4.顺德区是广东省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位于珠三角广府文化腹地,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顺德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曲艺之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