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秋高气爽的北京,让人不愿久坐室内,约上好友一同前往之前被安利的两座今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和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档案馆正门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2021年7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今年7月,新馆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新馆建筑形体组成源于中国传统高台建筑的空间格局,主入口为内凹式,高大的铜门上装饰着三角六棱窗纹,两侧竖立的米黄色洞石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外立面散布镶嵌着明清皇家玉玺纹样。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
百年来,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建国后的百废俱兴,从动荡维持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新世纪的走向辉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国际档案周》邮票中的皇史宬
明清皇家档案库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管理的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由正殿、东西配殿、宬门、御碑亭等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循照中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制建造。
馆史展厅内
“守护国家记忆 传承民族文脉—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展”通过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近百年历史的全面回顾,向社会展示明清档案事业的风雨沧桑及明清档案人创造的业绩,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复兴之路。
档案加工工具
档案,记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由于自然和政治等多种因素,元代以前的国家历史档案极少传世。明清两朝集封建专制之大成,档案贮藏与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大量档案得以保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开展大规模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发挥明清档案资源特有的社会价值,大力推动国际间学术交流合作,促进明清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
“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基本陈列。展览秉持“以档证史、资政育人”理念,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分作明朝掠影、清朝肇建、康乾盛世、帝国秋凉、抗争求索五个部分,纲要式呈现明清两朝整体历史演进过程。
《大明混一图》
走进“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一幅雄阔的古代地图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大明混一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远、幅面尺寸最大的彩绘世界地图。图绘范围东起日本,西达西欧及非洲西海岸,南到爪哇,北至贝加尔湖以南。图中首次绘出非洲,标注亚、欧、非各洲有关国家、地区及主要城市。名山大川、湖泊海洋、岛屿以及镇寨堡驿等地理要素绘制详实,标注地名多达5000余处,原为汉文书写,清康熙年间覆以满文名签。
永乐帝敕谕
敕谕是皇帝针对某项重大事件向特定地区或部门公布的重要政策法令,以及对臣民下达的重要命令、要求和训诫,还用来谕诰外藩属国君王。
《乾坤一统海防全图》
《乾坤一统海防图》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时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徐必达、主事董可威根据郑若曾《万里海防图》摹绘而成。全图以海居上,以陆为下,陆地部分依“计里画方”绘出,注记详实,绘制精细。除我国沿海地区外,还绘出日本等周边国家。清晰绘就台湾岛概况,并明确标注钓鱼岛等岛屿为明代海防区域。
清朝肇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典藏一千余万件明清档案,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系统的中国古代文书档案集合,记录了明清两朝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折射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五百多年的兴衰起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庄妃册文
清沿明制,册命又称为“册书”“册文”,用以册立中宫、册封妃嫔及王贝勒等之用。册命由翰林院撰拟,移送中书科书写成折,一般为满汉合璧,内阁大学士阅后,进呈皇帝钦定,用“册命之宝”,敕下礼部施行。
蒙古苏班带及其后代诰命
诰,中国古代皇帝用于告诫臣工或任命及封赠官员的文书之一,始于周代。清沿古制,以诰为诏令文书之一,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授予世袭罔替爵位时使用,称作“诰命”。诰命由绫绵织成,五色相间。诰文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以满汉两种文字写就,钤用“制诰之宝”。
满文木牌
满文木牌是清入关前使用的一种档案文书。目前仅存30件,内容主要反映崇德元年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进攻畿地区,与明军作战的情形。2010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顺治帝追尊多尔衮为义皇帝诏书
诏,又称“诏书”、“诏旨”、“诏命”等,古代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秦汉时定制,凡皇帝颁告天下之命令称“诏”,后世因之。清代皇帝在有“大政事布告臣民,垂示彜宪”时,即使用诏书。诏书一般由内阁撰拟,钤用“皇帝之宝”。颁诏仪式繁复且隆重,内阁大学士、学士等在太和殿举行盖用宝印的仪式,然后将用宝的诏书交由礼部尚书等,至天安门城楼举行颁诏仪式,再由礼部刊刻誊黄,颁行全国乃至藩属各国,其诏书原件则仍缴回内阁保存。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
《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是迄今所知存世尺幅最长的中文古地图,是清乾隆年间云南总督张允随上报金沙江疏浚工程奏折所附的图卷,细致描绘了金沙江云南至四川段沿岸的山脉地形、城池口岸、风土人情等,既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秘密立储
秘密立储,为清代独创的皇位继承制度。康熙帝废太子后,清代再无明立储君。自雍正朝始,皇帝将储君人选“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后世因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武昌首义,各省群起响应,宣告脱离清廷“独立”。1911年12月,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用一份份珍贵的历史档案、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幕幕鲜活的影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成就,具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揭示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诠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
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
离开档案馆来到一墙之隔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友好往来 命运与共—外交活动礼品展”于今年2月22日在这里向公众开放。
一层大厅
大厅内的雕漆屏风正面名为“有朋自远方来”,以迎客松为主题;背面名为“百花齐放”,描绘了54种、100余朵世界各地的代表性花卉。大厅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志合越山海”,由23万片、128种颜色的石材镶嵌而成,其中还点缀了12种来自五大洲的矿石原石,主题取自“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展区
展览设在一层、二层展厅,分为主展区、专题一区和专题二区。主展区主要展示我国在外交活动中受赠的代表性礼品。
大道同行 命运与共展区
主展区分为“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开放合作 和平发展”“大道同行
命运与共”3个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外交事件为主线,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和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
世界舞台 大国担当专题展区
专题一区“世界舞台 大国担当”,本展区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的对外赠礼,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缤纷世界
文明互鉴专题展区
专题二区“缤纷世界
文明互鉴”,本展区按照世界大洲分为五个版块,以“一国一物一风情”的视角,荟萃了不同国家赠送的特色礼品。生动见证我国同建交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深厚友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老磁器口豆汁
离开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沿祈年大街步行至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店)吃午餐,品尝到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感觉要想吃到正宗老北京口味的,还是要到南城来。
天坛北门摆放的节日花坛
饭后由北门进入天坛公园,这里满目鲜花,处处体现出节日的氛围。天坛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多年未曾来过的场所,总想着世界这么大到处看看,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
天坛祈祷冰淇淋
应个景儿打卡购买了网红文创商品-芒果口味天坛祈福冰淇淋,味道比预期的好。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一线如今需要额外购票,想想时间有限便放弃了。
斋宫
在公园内闲逛至斋宫,这里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记忆中这里早先不对外开放,我应该是第一次涉足于此。走进斋宫,感到这里虽不及紫禁城金碧辉煌,但也幽雅清静。
无梁殿
斋宫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无梁殿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据说这种绿瓦表示皇帝在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可对天称臣。皇帝进出斋宫均在此举行有关礼仪,现殿内按乾隆时期原貌陈列,横额“钦若昊天”为乾隆皇帝御笔,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十分珍贵。
节日花卉
中国自古以苍璧作为祭天礼器。天坛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面呈圆形,形似璧;周围植以苍松翠柏,寓意“苍璧”的玉色。就在这一片苍松翠柏中,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布置花卉,盛开的三角梅点缀路旁,引得游人
驻目观看。赶在晚高峰到来前离开天坛,驱车返家,结束一日三地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