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2020-11-15 09:58:19)
标签:

紫禁城

六百年

丹宸永固

生生不息

故宫

分类: 按“邮”索骥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于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在午门展厅开展。2020年10月29日请假前往故宫,探寻故宫600年云烟往事。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东华门
  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其建筑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六百年的传承中,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质,亦受西学东渐之风的影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容乃大”之胸怀的实物例证。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南大库家具馆
  一早由东华门沿东筒子河至午门进入故宫博物院,无意间经过南大库家具馆,之前几次来故宫都没曾发现此处展馆,于是便先至此一览。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紫檀座屏、床和炕桌

  2018年9月19日故宫南大库家具馆正式向公众开放,除进行仓储式展示300余件清代家具外,还有30余件精品家具,按照庭院、书房、琴房等主题进行场景设计,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灯光,打造不同的文化空间。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鹿角椅
  故宫共藏有6200余件明清家具,这些家具文物长期存放在库房中,除了原状陈列展馆中的家具外,观众很难见到御用家具样貌。家具馆陈设选择了最精品的家具展示,如康雍乾三朝皇帝御用的座椅,故宫博物院现存鹿角椅四件,此件是弘历于乾隆二十七年以亲获大鹿角制作的御用品,非常珍贵。

    在家具馆匆匆转了一圈儿离开,登上不远处的午门西马道进入西雁翅楼,开启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穿梭之旅。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由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的火爆场景
    不知是不是离闭展时间仅半月之余的关系,来看展览的观众把展厅挤得满满当当,火爆程度我感觉已超过去年春节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只能按照参观顺序龟速向前,正好可以透过展柜玻璃窗,仔细地欣赏每件文物,品味它们背后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黄琉璃龙纹滴水
    西雁翅楼展厅主题为“宫城一体”,空间色彩采用米白色,凸显明代石质构件立体效果,配合大量图版说明及书画展品,讲述明代宫城建设理念及建筑工程技巧。通过3个历史节点,讲述了北京皇宫营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内布局的改变。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黄绿琉璃龙纹勾头
    这个展厅里,一组来自南京博物院和凤阳县博物馆的琉璃构件,诉说着北京紫禁城与南京“新宫”、凤阳中都的一脉相承。明中都宫城遗址出土的琉璃蹲兽萌态十足、南京博物院藏黄绿琉璃仙人造型婀娜...这些都算是紫禁城的“前辈”。勾头也就是“瓦当”,“瓦当”是元代以前的称呼,到了明清时期称为“勾头”。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洪武七年制城砖
    不管是紫禁城,还是明中都和南京明皇宫,兴建一座规模浩大的皇城,城砖作为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耗费量惊人。此次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中,还展出了三块来自明中都的铭文城砖。
三块城砖厚重敦实,每一块上都有清晰的铭文,不仅有“安庆怀宁县”这样的地名,还有“洪武七年”等反映烧制年代的字样。其中一块铭文城砖上,还清晰烧制出提调官、司吏及工匠三人的姓名。这些铭文实际上是城砖的“身份证”,为今天的人们研究明中都的营建制度、制造工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紫檀屏风、宝座和方几
    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同时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通过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对紫禁城建筑进行重修或改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展出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琉璃望兽

    这些来自太和殿屋脊的琉璃小兽,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这套小兽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制作精巧,形象生动,每件小兽都有美好的寓意。尤其是最后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个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筑无上等级的体现。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的猴面人像,颇似传说中的雷震子,将它置于太和殿之巅,有驱雷避火之意。太和殿初建时名为奉天殿,后多次烧毁。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毁,由于良材难求,取木艰辛,这次工程备料用了十余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开工,两年后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在“有容乃大”展厅里,华美的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最为引人瞩目。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是清廷过年祈福时用的重要礼器之一,用于明窗开笔仪式。每年元旦子夜,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放金瓯永固杯,倒入屠苏酒饮下。皇帝书写吉语“风调雨顺、永享太平”一类的吉祥话,标志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邮票中的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紫禁城宫殿建筑全景模型
    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紫禁城宫殿建筑全景模型完整细腻地呈现了故宫恢弘的建筑布局。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符望阁南间描金银漆纱

    符望阁南间描金银漆纱来自目前尚未开放的宁寿宫符望阁。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的第四进院落,宁寿宫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的宫殿,其建筑装饰华美绝伦,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工艺巅峰水平。这件花纹繁复的描金银漆纱,是符望阁南间的窗槅心,它的厚度和一张普通A4纸差不多,却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这件漆纱制作于1773年,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此次展览是它200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难再有机会展出。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长春宫烫样
   样是用纸张、木头、秸秆加工制作的。制作烫样的工具除簇刀、剪子、毛笔、蜡版等简单工具外,还有特质的小型烙铁,以便熨烫成型,因而名为“烫样”。长春宫烫样是清同治年间做的。小院一派夏意融融,凉棚几乎覆盖整个院落,上开天窗、亮窗,窗上悬挂布帐,既可遮阳,也能通风,宫人还可以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布帐。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生生不息
    东雁翅楼展厅主题为“生生不息”,空间色彩采用绿色,意在表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7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发展过程。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请神位龙亭

    请神位龙亭,是明清时期皇家祭祀大典中用于运送神位的工具,在明代称“神舆”或“神舆亭”,清代档案中则称“龙亭”、“神亭”或“请神位龙亭”。在祭祀活动中,请神位龙亭充当了祖先神灵在现实世界移动的媒介,其作用相当于生人的轿舆,反映出中国传统信仰体系中“事死如生”的文化观念。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中路平面图
    1925年3月,清室善后委员会已将故宫中路各殿宇点查完毕。因要求参观故宫的来函不断增多,清室善后委员会决议于4月12日开放故宫中路,供民众游览。为维持秩序和限制人数,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参观故宫暂行规则》,绘制《故宫中路平面图》,规定参观时间为每星期六及星期日下午一时至六时,票价每张大洋一元。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十周年纪念特别开放路线图

    1935年10月10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建院十周年,完善开放路线,增添陈列物品,特别开放六日。10月10日至15日,每逢双日开放中路和内外东路,单日开放中路和内外西路。这一时期,紫禁城建筑原保存和宫廷收藏场馆陈列的分布格局已渐具雏形,博物馆、图书馆和公园的功能设计更显多元立体。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赤金和库金

    金箔是黄金锤成的薄片,需经过12道工序才能制成。现今生产的金箔有库金(含金98%)和赤金(含金74%)之分。它薄如蝉翼,单张平均厚度仅0.15微米,是古建筑彩画、装修必不可少的原料。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故宫大修工程中的247万张金箔皆来自南京。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邮票中的内金水河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金水河
  看完大展时至中午,由午门东马道离开至内金水河。《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新的一集节目中介绍,“金水河打紫禁城建成起就已经存在了,距今足足有600年的历史,它进入紫禁城时先是一下子流到武英殿前,再像蛇一样一路穿行到太和门前,接着河道穿过宫墙以更加曲折的样子流向东南角城墙,最终形成菱形蛇头的模样,重新汇入城墙外的护城河中。金水河在流过太和门广场的时候,它形成了一张弓的形状,从紫禁城建成的时候,它就一直在守护着紫禁城,即金城环抱、固若金汤
。”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拍古装的游客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年青人走进故宫、身着古装拍照留影,主动了解故宫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邮票中的金水桥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内金水桥

    按“邮”索骥到太和门广场西端找到邮票中相同位置的金水桥,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崇楼

    紫禁城外朝三大殿是整座宫殿的重点,崇楼则是三大殿院落独有的建筑,标志了最高的建筑等级。因此,设立于外朝庭院四隅的崇楼,又有表示这一区建筑无限尊崇的意思。以前来故宫都没关注过这些崇楼,是看了600年大展中对四之制的介绍才了解到此类建筑中的文化意义。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邮票中的乾清宫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乾清宫
    继续沿中轴路至乾清宫,乾清宫为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邮票中的千秋亭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秋亭
    千秋亭,位于御花园内澄瑞亭以南,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亭子色彩绚丽,造型精美,与万春亭并称为宫中亭子之最。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钦安殿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新的一集节目“寻找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记”提到钦安殿,钦安殿从落成至今的600年里从来没有被毁坏过,从明朝永乐年间始建一直到清末再到今天,它的历史印记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紫禁城的时间在延续。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木连理
  钦安殿坐落在紫禁城的北端,根据“周易”的理论,北方主水,所以这里包含了很多“水”的元素。天一门内的木连理应该是明代所植,几百年来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雕云龙纹纛[dào]旗石座

    明朝的雕云龙纹纛旗石座,下雕大海,各种神兽、海兽都有,是由两块拼起来的,内有一根杆子,杆长31米高,杆上有一面北斗七星的大旗,迎风招展,在北海都能看到这面大旗。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乾清门回望乾清宫
    由御花园再折返至乾清门,回望乾清宫。“过白”是在处理组群性建筑空间序列时,利用近景建筑或其它景物,形成视线方向上的中景或远景画面的“框景”、“夹景”,也就是通过构成“景框”,留出适当的天地空白,使画面构图完美。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邮票中的中和殿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中和殿

    中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秋色

    行至熙和门,路边的石榴树果实累累,秋意正浓的时候身处故宫之中,红墙黄瓦,静默的落叶,满地金黄,有一种穿越百年的厚重与静美!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文华殿
  文华殿正在展出“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朱之番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展厅压轴出场的朱之番临李公麟画苏轼像,画中苏东坡恰处人生逆旅中,作为行人的他神态放松。此画是1949年以来首次公开亮相,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
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文渊阁
  可惜参观人实在太多,很难靠近展柜近距离欣赏展品,只好放弃到后院的文渊阁一览。文渊阁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阁制仿自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从文华殿出来,恋恋不舍地由东华门离开,结束故宫文化之旅。今年“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系列活动,不担能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提升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