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实践真理.庄严人生(下)
──学佛的喜悦
(接5月11日文)
二、净化人生.开拓自我
其次我们要懂得修心,譬如用具坏了,把它修理一下就可以再用;衣服破了,把它缝补一下就可以再穿;房子漏水,修理一下就不会再漏水。我们的心迷惑了、污染了,心中充满贪欲、瞋恨、愚痴、骄傲、我们也应该把它修正一下。
正如佛在《大般涅盘经》中告诉我们,「有烦恼时无智慧,有智慧时无烦恼」。既然我们明白到,现实人生充满着种种烦恼、痛苦与及不理想、不圆满,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去改造它、净化它。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化解烦恼,就要运用佛法来净化心灵;烦恼消除了,智慧自然就会出现。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自然就会消失,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地,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才会产生种种的执着、冲突、矛盾和挣扎。我们学佛,就是用佛陀的法水,来洗涤内心的垢秽,开拓智慧;当我们内心的烦恼垢秽清除了,智慧开启了,那么,我们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就可以转变成为清净的、圆满的、理想的、快乐的人生了。
三、庄严人生.升华人格
「庄严」这两个字,在佛经中常常可以看到,如「法相庄严」、「妙相庄严」、「庄严殊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等。「庄严」在佛教里面有着令人赞叹、仰敬的意义,以佛法来说,人不但要庄严自己,还要庄严世界;而庄严自己和世界的途径,不外修福、修慧,也就是福慧双修,不但自己清净,也要令整个社会变得清净,进而成就和谐世界、人间净土。
而学佛首先就是从自身、自心的庄严做起,也就是说从庄严人生亦即美化人生开始。一般来说,美可分为形相美和内在美,形相美属于外表,内在美则指人的德性。单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没有内在的德性,这样仍然是有缺陷,不完美的。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之外,必须充实内在的德性美;内外俱美,才可以称为庄严的人生;而庄严的人生,才是快乐、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种道德的、实践的宗教,因此佛弟子或学佛的人,必须实践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的道德行为,来培养与充实内心的德性,以庄严人生。
从前印度有个大慈善家,娶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玉耶女做媳妇;媳妇自恃姿容秀丽,瞧不起公婆和家里其他的人。
由于玉耶女太骄纵放恣了,一天,慈善家便请佛陀到家里来希望教导一下她。玉耶女知道了,于是故意避开,后来,抵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从门缝里偷看佛陀。她看到佛的庄严德相,实在比自己更美!于是自动出来,向佛陀恭敬行礼。
佛陀说:「玉耶,你有着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更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只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内在美。真正的美人,必须内外俱美!」
玉耶听了佛的开示,心中的骄慢马上就清除了,并且皈依了佛陀;佛陀教她实行五戒、十善等的美善行为,以充实她内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志做一个内外俱美的真正美人。
由此可见,佛法是指导人生、激励人生、鼓舞人生的;学佛除了可以认识人生、净化人生和庄严人生以外,还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为美满的人生;从迷梦的人生,转化为觉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进化为解脱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升华为圣智的人生。总而言之,学佛的好处,是说不尽的。
在所有的宗教里面,最重视的就是人格的完成,也就是成圣、成贤乃至成为佛、成菩萨;所以如果我们明白了佛法的好处与利益之后,首先就要从培养自我人格着手,继而将自心提升扩大,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恒怀「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悲情;助己助人享受法乐,常行精进,这就是道德圆满的喜悦人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