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浑厚纯朴──浅谈云岗石窟雕刻艺术

标签:
世界闻名石雕艺术宝库昙曜五窟经典杰作倾慕、向往思古之幽情 |
气势磅礴.浑厚纯朴
──浅谈云岗石窟雕刻艺术
笔者是次参加9月30日举行之云岗石窟建窟1600年暨灵岩寺开光祈福大法会纪念活动,藉此殊胜因缘,亲身体会「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景镜、缀目新眺」的历史风貌,在千年文化光辉的沐浴下,顿發思古之幽情,心寄宇外,并对北魏时代开窟造像者无限的怀念与景仰。
历史沿革与艺术风格
按开凿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均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与「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471年)由著名僧人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它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致,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石窟楹联与历代题咏
五窟正面悬挂的是,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于清顺治辛卯(公元1651年夏)
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
而六窟里门正中所悬的是,康熙御笔题写的横匾:「庄严法相」。
外门联为:
性本明慧镜万古灵光昭云水含类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从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广训共娱游寿世康庄
门楣联为:
题石窟 唐.宋昱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游石窟寺 清.胡文烨
香花金粟现,钟磬白云悠。俯此众生劫,何缘彼岸舟?
冰心
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
可幸建国以来,在国家与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