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建文帝是安葬在福建宁德上金贝吗?(新浪推荐12年第67篇)

(2012-03-21 20:36:13)
标签:

明朝

建文帝

墓葬

发现

文化

历史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建文帝是安葬在福建宁德上金贝吗?(新浪推荐12年第67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长期以来,建文帝的下落及归属地,不啻是众多史学家议论纷纷的话题。然而,这一话题在2009年的一天,更是掀起热潮,达到顶峰。原因是2009年8月25日至27日,南京大学明史研究专家潘群教授、明史学者马渭源等来此实地研究考证,认定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的古墓就是600余年来无数人苦苦追寻的建文帝陵寝。

    这一爆炸性信息迅速被海内外媒体刊载转播,上金贝这个小山村顿时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2009年9月18日,福建电视台“新闻追追追”栏目曾经邀请3位嘉宾对宁德上金贝的古墓是否建文帝陵寝的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来自宁德方志委的老李首先根据地方志及相关资料认为目前就断定为建文帝陵证据不充分,但不否定存在的可能性。福州地区的唐希、林焱两位先生认为有此可能性,但需要进一步考古论证。海峡都市报于2009年9月30日A5版报道了福建文物局组织专家考证的结论,认为上金贝古墓与建文帝无关。可是南京等一些外省专家和宁德当地有关部门并不接受此定论,现在这场争论还在延续之中。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宁德上金贝是否可能就是建文帝的陵墓。持肯定观点专家的理由有三:

    第一,这座陵墓透露出一股强烈的隐忍之气。潘群教授认为,上金贝村古墓的“享亭也就是拜亭,一般和尚墓是不会有的,而更特别的是,本来应该建在主陵外面的享亭,在这里却建在里面,按照民间的说法,这就是在表达隐忍和无可奈何退让的意思。”宁德市当地组建的建文帝下落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也认为,这座建文帝的陵墓,墓碑上没有年号,这在一般墓上是不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建文皇帝既不承认永乐的年号,又因为自己失国,不愿意署上自己的年号,所以墓碑上没有刻时间。

    第二,墓地的火龙珠与闭嘴龙显示为帝陵之墓。潘群教授强调,“墓地上方的火龙珠,足以说明这是座明代墓,而且是永乐年间及其以前的墓地,另外古墓还用了闭嘴龙的纹饰,这在明朝前期,除了皇帝,谁都不敢用。”

    第三,支提寺的明代袈裟可能是建文帝逃跑时的物品。潘教授还提到,报纸曾报道过的宁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那件袈裟我看过,上部边缘两边现在还能看到6条金龙,但实际是9条,中间三条,因为袈裟破损,被缝补遮蔽住了,袈裟中间另外还能看到5条金龙,这个九五之数,当过和尚的朱元璋自己敢用,其他谁都不敢用,也不会有这样的袈裟。”潘教授说,这件袈裟很可能是建文皇帝带着他皇爷爷的袈裟假扮和尚逃了出来。

    当然也否认声音也存在。

    一是,古墓的舍利塔上有模糊不清文字,据媒体报道为“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福建博物院研究员王振镛、原蕉城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李怀先等人认为,据此判断古墓是元代中期金邶寺住持沧海珠禅师塔墓。据明代万历版的《宁德县志·寺观》记载,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佛日圆明是忽必烈的老师,沧海是他的徒弟,才有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形制,该墓是元代的。”

    二是,2009922福建省文物局组织省内地方史志、历史、明史、文物考古、文物鉴定等方面专家,对宁德市上金贝古墓进行考察论证。专家组认为闭嘴龙只是龙的一种造型,并不能因此认定这就是皇帝墓,仅凭石构件造型就推测出墓主人身份显得有些草率,若要充分肯定墓主身份,必须有确凿的碑刻、文字记载等实物才有说服力

    到目前为止,观点不一的专家学者仍各持一词、各执己见,一边认为是明朝建文帝陵寝,另一边认为是元代高僧的墓葬,无法统一,难达一致。就笔者看来,不管怎么说,建文帝的下落有了新发现,研究有了新突破,总是好的,希望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我们倒不是说,建文帝陵发现了就怎么样价值巨大,而是觉得毕竟明朝历史中一位下落不明的帝王如今知道了归属地,总是件好事,对研究曾经空白的明代历史有益,对研究曾经断代的明朝人物也有利。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