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吕不韦投机官场现象分析杂谈 |
分类: 原创 |
我们知道,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长大成人时,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的道路。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
公元前262年,即秦昭王四十五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这个感慨只有一句话,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作为投资对象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是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定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这段谈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说:“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其父答到:“无数”。
在吕不韦的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的商品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这是破天荒的投资计划。作为商人,在商多为言利。吕不韦也是如此,他的这个投资计划并没有脱离商人的算计,正如他话中所表露的,其基本动机,仍然在于获得利润。吕不韦父亲回答的“无数”,让吕不韦很是兴奋,又很是谨慎。
一般说,“无数”有两层含义,一是无限乐观的利润期待,二是无法计算,难以预测。若作为后一种理解的话,吕不韦父亲所回答的“无数”就是一种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谨慎评估。这也应合了高风险才能有高回报的普遍规律。
从后来事情的发展看,吕不韦还是毅然决定投资子异,不但投入了全部财产,而且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毕竟,这件事对于吕不韦而言,不仅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投资,也是一种由商界到政界的事业转型;进而,对于吕不韦的人生来说,更是一种追求新的生命价值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