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苏东坡“做广告”不图钱也“坑人”?(新浪推荐11年第182篇)

(2011-09-05 20:51:39)
标签:

苏东坡

治瘟疫

做广告

也坑人

现象

杂谈

文化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苏东坡“做广告”不图钱也“坑人”?(新浪推荐11年第182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用心原创】苏东坡“做广告”不图钱也“坑人”?(新浪推荐11年第182篇)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用心原创】苏东坡“做广告”不图钱也“坑人”?(新浪推荐11年第182篇)
                            (凤凰网论坛首页推荐)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仕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二十一岁时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曾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尊遗愿葬于中岳嵩山,今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如今凡提及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知道他或多或少懂得些医术,曾为湖北、广东民众治疗瘟疫献计献药的,恐怕就不多了。

    据史料记载,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因针砭腐败的朝政,得罪权臣,被贬到被称作“瘴疠之地”的广东惠州。当时他处境艰难,而且贫病交加,可仍关心百姓疾苦。当他得知广州跟惠州都在流行瘟疫时,立即给时任广州太守王敏仲写信献计。苏在信中,首先肯定王太守设立渡津,抢救孤儿寡妇,并准备治疗之药,是最大的政事。进而分析广州是商旅聚集的大商港,瘟疫流行,商人旅客先病倒,会传染给广州市民,这在杭州已有先例。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州设立一家医院,专门收治染病的患者。医院所需资金,必须每年有固定的租税之利供给,这样才能维持下去。他同时还向王太守推荐合适的人才,抄下自己收集的治疗瘴疫药方:“用姜、葱、豉三物,浓煮热呷,无不效者。” 请王太守在广州大加推广。后来,苏东坡在惠州还钻研酿酒技术,将从道士处学来的方子,酿造成药酒,用以治疗瘟疫,在惠州、广州等疾病多发区推广,效果颇佳。这些善举,使苏东坡在文学成就的辉煌之外,平添了锦上添花的功劳。

    令人惋惜的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后不久,同样是为了防治瘟疫,由于采取了不同做法,曾带来诸多不良后果,远远出乎大家意料。

    北宋元丰四年间,湖北爆发瘟疫,百姓染病死亡无数,天空中到处弥漫着死亡气息。正在湖北黄州(现在的黄冈)工作生活的苏东坡,凭借自己对医术的研究,捣鼓出一副灵丹妙药“圣散子”,他配制好药剂后,大量分发给当地百姓,令人惊奇的是,瘟疫真的被控制住了。就这样,死神轻轻地与黄州民众擦肩而过。一时间,苏东坡成了人们的大救星,百姓对他感激涕零,又是跪拜又是道谢。苏东坡很得意,信口就说这“圣散子”是神药,能包治百病。他甚至嘱咐百姓,如果家中有人染病,只需服用此药,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通过苏东坡治愈瘟疫事迹的广为流传,老百姓对他医术已达到盲目迷信程度,简单化地把“圣散子”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遇到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狗咬猫抓等都服用此神药,结果却是:有人吃得上吐下泻,有的吃得卧床不起,有的还丢了性命。

  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只要稍有常识者都清楚。关键是苏东坡名气太大、声望太高,老百姓从相信到迷信,从盲目到盲从,反正觉得苏东坡才高八斗,为人正派,又精通医学,肯定不会坑人,于是大家心甘情愿地采用他荐的“神药”。结果却是有苦有乐、有喜有悲,或喜笑颜开,或痛苦不已,甚至有的还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也许那时的人们并不懂得,“信广告,不如信疗效”的道理,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有药在吃,就有健康希望。很是无知和愚昧。试想,“广告乱做”导致的“药物乱吃”,焉能不出现“结果乱象”?

    尽管苏东坡这回“送药物”全免费、“做广告”不图钱,却也落得个挺“坑人”的后果。此现象的发生和存在,究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迷信害人。再能干、再优秀、再杰出的人,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行行精通,何况在宋朝这个科学科技远不够发达先进的时代。包治百病,显然是忽悠、是夸大。其二是名望害人。一般来说,名声威望都是依靠实绩获得的,但名望不等同于在某个领域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专。苏东坡主要特长在文学,对医术尽管有涉猎有研究,毕竟不是主业,未必就是“金口玉言”。其三,广告害人。与现在某些名人昧着良心做假广告不同,苏东坡打出的这则虚假广告,图的不是钱,他确实是心系百姓,分发治瘟疫药品连成本费都不收。当时苏东坡雇人走街串巷免费赠药,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好心未必都能够做成好事,这已是无数事实都证明了浅显道理。

    曾有位学者在评价此事时指出:“因为苏大才子虽懂医学,但从来就没有仅凭一剂药就能包治百病,他虽有一腔助人为乐的热血,但结果却和现在的名人虚假广告一样,百姓被'坑'了。这就是名人的杀伤力,有时好心也能办错事。”笔者很有同感。

    联想到今日,还有多少所谓名人仍在步苏东坡的后尘,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不同领域,依旧吆喝着虚假程度不一的广告呢?也许他们确实曾经风光一时,摘取某个领域的桂冠,但是否都在干着问心无愧的事情呢?也许他们确实曾经获得佳绩,站在某些行业的高点,但是否都在做着名副其实的宣传呢?更别提那些只想假借名望到处广而告之,谋取私利、中饱私囊、满足私欲的人了。

    对待这种境况,笔者私以为,这不仅仅是广告管理的事情,更多的是涉及法律、教育、监督的问题。倘若有一天,做广告(也包括自我炒作、互相吹嘘,以及那些类似广告性质的其他推介活动),再也不敢“坑人”、不能“坑人”、不会“坑人”时,我们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必将是令人向往的理想乐土。这样的时刻还有多远?

    苏东坡“做广告”不图钱也“坑人”现象,在当今世界还有多少类似的问题存在,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深刻反思。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