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过度医疗”病根是“过度趋利”(新浪推荐11年第79篇)

(2011-04-14 20:03:26)
标签:

过度医疗

源于

过度趋利

现象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过度医疗”病根是“过度趋利”(新浪推荐11年第79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论坛头条】
              【用心原创】“过度医疗”病根是“过度趋利”(新浪推荐11年第79篇)
                             (凤凰网论坛头条推荐)
 
    所谓过度医疗,是指医生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脱离病情实际需求,实施不恰当、不规范、不道德的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近年来,我国过度医疗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百姓负担,而且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

    今年初,一则“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的新闻,揭开了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就笔者看来,过度医疗现象已经愈演愈烈,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过度医疗侵害合法权益、伤害健康肌体。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卫生总费用2005年为8659亿元,2010年为19600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13.6%,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其中,既有物价上涨、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合理增长,也有过度医疗造成的不合理增长。

    如今比比皆是的“看病难”与“看病贵”相结合,“大处方”与“大服务”相伴相随,抗生素滥用与检查项滥为交替出现,着实叫许多病友苦不堪言,甚至“打落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过度医疗惹的祸。

    那么,过度医疗为何会发展到如此不择手段的地步?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其根本就是“过度趋利”在作祟。

    其一,医疗改革某种程度助长了医疗机构的趋利性。

    随着市场化和产权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导向在卫生医疗领域蔓延开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医院和房地产业一样,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例如,重庆市一家三甲医院5年间的年收入由5亿元增加到20亿元,这其实都是患者的“血汗钱”。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医院创收越多,奖金越多。因此,很多院长只想着如何让医院多赚钱,而不关心如何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现在,很多医院都在进行新一轮扩张,其背后隐藏的是难以抑制的逐利冲动。

    其二,政府投入不足成为医院实施过度治疗敛财借口。

    因为医疗体制市场化的不断演进,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但是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比重却在下降。于是,政府的投入不足,被当成是医院“不得已而为之”的创收借口和敛财“挡箭牌”。其实,国家与政府在对医疗投入的绝对数逐年增加外,还对许多国立医院实行了医保定点政策,大量固定的患者在指定地点看病,无疑将带去大量治疗经费的涌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医院经最有效的支持。只是很多人忽视了“医保经费也是政府补助医院的重要方式”这点。就这个层面说,财政补偿不足绝不是、也不应是医院逐利的借口。

    其三,医德医风滑落致使医院医生大多“眼睛向钱看”。

    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医生本是治病救人的天使,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原本是纯洁高尚的职业与领地,也被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在过度医疗的利益链条上,医院和医生都是既得利益者。”

    虽然我国明令禁止过度医疗,但由于过度医疗的界限模糊,很难被严格认定,医生总能把过度医疗解释为合理行为,把道德问题归为技术问题。例如,医院有意提倡医生使用新进入的某些高价药品、做些新引入的某些昂贵检查等;再如,医生即使故意用高价回扣药替代常规药,也完全可以用个人经验、用药偏好、甚至“病人要求”等理由应对质疑和检查。这些现象普遍存在,难道不是医德医风的严重滑落所致?

    其四,医生有意误导患者以谋取“灰色收入”现象严重。

    我们知道,医疗消费是医生主导的消费,而不是患者的主动消费。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多医生利用处方权,不断制造无效甚至有害的需求,把患者当成了牟利的对象。医生通过强制进行全套检查、大量使用高值药品、动辄安装心脏支架、人工关节收取回扣,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其数额之大、利益之巨,远远超出了医生的“阳光收入”。

    更有甚者,要红包、乱开刀;小病大治、重病乱治;有病没病先吊针、有关无关全检查;向已故病人继续收治疗费、向男患者收女性护理费等等,真是匪夷所思,不择手段。笔者前不久曾有位亲戚住院治疗,被多用了近50%的高价药和完全不必要的多项服务,很无奈。

    是什么导致过度医疗屡禁不止?有专家认为,国家对医院放权式改革,使医院获得了按服务量收费的权利,服务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医疗机构之间争夺患者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一些医院产生过度医疗行为。还有专家指出,医院存在鼓励、迫使医生过度使用手中诊疗权力的机制;部分医生过度使用手中的诊疗权力,诱导医疗需求过快增长;医院按科室医疗收入完成情况分配奖金,迫使医生想方设法增加诊疗项目、次数,以期获得满意的奖金收益等,都是过度医疗的产生原因。

    笔者不否认这些说法都不错,但觉得并不全面,甚至没有抓住根本。我们认为,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条:“过度医疗”源于“过度趋利”。当医疗机构或个人的局部利益、团体利益、个人利益成为“第一重要”时,过度医疗就成为了“无底洞”,不仅吞噬着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带给百姓的实惠,无可避免地侵害和伤害了群众的利益。

    因此可以说,解决好“过度趋利”的问题,是治理好“过度医疗”的关键。如今,我们只要号准了脉,找到病根的“对症下药”就不再是难事了。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