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媒人?原本是指在旧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特殊业者。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要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会行结婚大礼。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联络、协调、调解细节、制造气氛、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直至婚礼结束,并从中收取媒人费。各地的风俗习惯会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几乎都是这些事情。
今日,笔者突然发现,官场上某些人士某些做派,竟也与媒人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说,牵线搭桥之事,古人大多是面授机宜,而今却随着通信手段的发展,无需跑路上门服务,以打电话、比条子为主;不过,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是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也有登门拜访的。
从官场媒人现象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做媒”的规律,那就是“无利不起早”。无论是开创人际关系,还是捞取实际利益,都脱不了一个“利”字。也许有看官觉得笔者是在危言耸听,是在痴人说梦,其实我私以为这种感觉与推断没有错。
君不见,官场成功的奥秘,除了自己有水平有能力外,必要的“官系网”与相当的“群众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在许多时候是举足轻重的。而作为后来者,想要进入已有的“圈子”或“队伍”,并非易事。不仅需要通过层层考验,还要有“圈内人”“指点迷津”,还需要“介绍人”“牵线搭桥”。否则,硬生生闯入是不可能会被接纳的。这些引路人与媒人何异?
君不见,仕途辉煌的捷径,除了个人素质优异超群外,有高人提携有友人帮衬也是不能缺乏的基本条件。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仕途里孤家寡人是无法成就大气候的。因而,官人在彼此交往彼此认同中,就不能缺少具有“粘合剂”和“组织人”在其中的协调作用。而这些往往起关键作用的“第三方”,无疑与媒人的角色相差不远。
君不见,在眼下“求仕”风气正盛之际,跑官要官买官曾经横行一时,不少人苦于“无门路”、“少关系”,才“只有色心没有色胆”。于是乎,有“好心人”为了争个面子、求个利益,充当了掮客身份,上蹿下跳,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或多或少也成就了一些人的“梦想”。如此“好心人”,与旧时的媒人有多少不同?不过是一个是撮合婚姻、一个是得到官帽罢了。
君不见,在当前“媚上”陋习难以绝迹的环境下,朝中有人说说好话、通通路子,往往比自己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来得容易来得便捷。自然就有人不愿以民生改善的实际效果、民声拥戴的真实程度作为个人升迁的台阶,而是谋求用“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获得上级“龙颜大悦”的方法巧走捷径。这般“提携”之人,不也充当了媒人的角色吗?
当然,还有一类人自己就是官场身份,却乐于为他人为自己做些媒人之事。这些人的能量很大,善搞“私下背地里交易”、敢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当以“红娘”身份出现时,不仅不会去很好完成说合崔莺莺与张生的“重任”,反而自己“投怀送抱”当了既得利益的“小三”;当以“张生”身份出现时,则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过“翻墙”实现“私会”的目的。结果,一纸命令飞来,直叫周围人大跌眼镜,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孩子”都有了,想再推翻已是既定事实。这些高超手段,很是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高!
上面我们分析了“官场媒人业”“方兴未艾”的种种现象,并不是想仅仅罗列些表象与现状,而是想提出问题,谋求适合的解法与答案。毕竟,这种有悖时代特点、有违法律尊严的官场灰色做法,是与宗旨意识格格不入的,是与反腐倡廉背道而驰的,是党风政风官风要求相反的。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放任自流。
有人说金钱乃万恶之源,官风不正乃腐败之根,很有无道理。只有摒弃“官崇官尊”的“官威”,放下“官高官贵”的“官架”,树立“民贵君轻”的“官”念,才能使“官场媒人业”失去存在的土壤和环境,才能把拒腐防变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