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父母给子女“陪聘”利少弊多(新浪推荐11年第41篇)

(2011-02-26 10:12:45)
标签:

大学生

求职

父母

陪聘

做法

不妥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父母给子女“陪聘”利少弊多(新浪推荐11年第41篇)
                             (新浪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用心原创】父母给子女“陪聘”利少弊多(新浪推荐11年第41篇)
                            (凤凰网论坛头条推荐)
       【用心原创】父母给子女“陪聘”利少弊多(新浪推荐11年第41篇)
                            (新浪网新闻论坛百姓杂谈推荐)

    近来,有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个问题。《青岛新闻网》2月13日《揭大学生求职三大软肋携父母陪同最误事》文章指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暴露出三大软肋,导致找工作的命中率不高,比如有的求职者身边有父母陪伴,有的眼高手低,有的不善言谈。《信息日报》2月24日《大学生求职带父母“陪聘”》一文也指出,招聘单位称,这是给孩子帮倒忙。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目前情况看,招聘现场会出现“陪聘”一族,已经屡见不鲜。各招聘单位对“陪聘”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毕竟,近些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市场良莠不齐,也就应运而生了不少为人父母者不放心孩子自己选择工作的心理与做法。一般讲,全国各地的招聘会都能够见到“陪聘”现象,“陪聘”俨然成为大大小小招聘会上不可或缺的一景。

    尽管,父母“陪聘”除了帮助孩子收集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外,更多的是帮助子女进行择业把关,确实存在有利的一面。但由于父母“陪聘”,使得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双向选择”变成求职者、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三向选择”,容易导致招聘单位对求职者水平、独立能力差的误解,反而“帮倒忙”。

    有专家认为,家长要及时让孩子“心理断乳”。笔者觉得很有道理。站在家长的角度,父母“陪聘”现象可以理解;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这样做法无疑给人一种缺乏独立意识、难当大任的感觉。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最好不要家长“陪聘”才好。

    从“陪读”、“陪考”、“陪聘”、“陪相亲”的现象出现,一方面表面当代大学生尤其是80后、90后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人忧虑,另一方面也折射了社会某些方面存在伤害孩子的诸多陷阱。以招工为例,确实有一些单位一招工为名,给人很长的实习期,等实习期已满,就借故不签合同,其实质就是假招工,赚取大学生的廉价劳动。

    我们知道,父母“陪聘”对防止招工问题的受骗上当有帮助,但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父母庇护的了一时,庇护不了一世。大学生已经成人,若在家长的翅膀下生存,就可能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无法有所作为。只有让子女自己在社会生活的风浪里锻炼成长,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真正把握未来。那怕是遭遇欺骗、遇见坎坷,也还是需要自己去经历、去克服、去解决,否则“心理断乳”不及时,让孩子变为“啃老族”,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大学生求职带父母“陪聘”,是不可取的做法,需要力戒。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新浪首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