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寇准智斩驸马巧对反腐难

(2010-09-01 00:12:19)
标签:

寇准

斩杀

驸马

故事

启示

杂谈

分类: 原创

在我国历史上,皇亲国戚因犯法被处死的有很多,作为驸马被斩的故事也不少,比较著名的当属包拯怒杀陈世美、寇准智斩凌元波和朱元璋处死女婿三桩了。

在封建统治下的时代,“刑不上大夫”的现象屡见不鲜,维护皇族特权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比较开明的皇帝与清官为社稷江山大局出发,也涌现了一些值得一书的千古佳话。

《铡美案》包拯怒杀陈世美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朱元璋为禁私茶处死女婿一事虽传播不广却也毫无悬念。今天,笔者仅就北宋时寇准如何大义凛然,不畏强权,睿智地巧用政策,智斩驸马凌元波的故事做些阐述。

据史料记载,北宋仁宗年间,新科状元凌元波被招为驸马。他跟陈世美一样,也是早有妻室儿女,为怕事情败露,竟也采取了类似的恶毒手段,收买太监杨公公企图杀掉其妻凌氏及儿女。杨公公见凌氐母子可怜,不忍下手,但怕回去交不了差,并极可能被凌元波杀害灭口。杨公公知道新任天官寇准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因而便与凌氏母子一起将凌元波告到了寇准那里。寇准见铁证如山,不由大怒,不顾凌元波是当朝驸马,当堂判了个秋后问斩,并将奏折呈报了仁宗皇帝。

此时,仁宗皇帝也是左右为难。按理,凌元波理当问斩,但他毕竟是自己的女婿,一想到女儿今后的日子,仁宗手中的御笔便不听使唤。加上公主的哭诉,仁宗被女儿哭得心软了,便心生一计,拟保驸马不死。

数日后一天早朝,寇准见奏折呈上一直不见批复,便出班启奏说:“倘若凌元波一案不了了之,那我大宋律法将形同虚设。此例一开,遗患无穷,事关江山社稷,还望万岁三思!”仁宗皇帝闻奏非但没生气,反倒微笑着颔首赞同道:“寇爱卿所奏极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大宋律法容不得半点亵渎。想那凌元波虽为驸马,但即按律当斩,朕也决不姑息。寇爱卿的奏折朕已批复下去了,就回府照办吧!”寇准一听十分高兴,忙叩头谢恩。

退朝后,寇准赶回天官府,拿来批复展开一看,两道眉毛立时蹙到一起了。他思索半天,依旧一筹莫展,便将手下幕僚们召来,把那批复拿给他们看。只见仁宗皇帝在那奏折上批下了密密麻麻许多字。首先肯定了寇准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又冠冕堂皇地说了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官话,表示赞同寇准依法斩杀凌元波;但接下来却对斩杀凌元波的时间、地点、兵刃及行刑人员都做了极奇特的规定——斩杀凌元波的时间:非白天也非夜晚;斩杀凌元波的地点:非屋里也非屋外;斩杀凌元波的兵刃:非铁、非铜,非一切金属铁器;斩杀凌元波的人员:非男也非女人。众人看罢,都纷纷道:“这哪里是同意斩首?这明明是不同意嘛。皇上不好直说,故意弄出这一堆奇特之极的清规戒律。”一连数日,众人对着奏折都想不出办法。他们将仁宗皇帝那批复研究来研究去,都断定这凌元波肯定是斩不了了。

消息传入宫中,仁宗皇帝十分得意,公主自然更是高兴不已,凌元波也觉得万事大吉,死神已远去。毕竟,第二天便是行刑之日,如果明日午时三刻之后还不能将人斩首,过了行刑之时,按律必须将人无罪释放。

这天早晨时分,寇准派人前来请驸马赴宴。凌元波一听寇大人有请,顿时胆怯起来。公主仗着有父皇批复,虽也有恃无恐,但她深知寇准铁面无情且诡计多端、智谋过人,所以不放心地随着一同前去。凌元波来到宴席门外,见寇准坐在屋里,面前摆着酒肴,这才松了口气,心想肯定是寇准要体面释放自己,设酒为自己压惊赔礼,不由自得起来。见寇准笑容可掬,起身相迎,凌元波便撩衣朝屋里迈。就在这时,只见黑影一闪,一样锐器已刺入他的咽喉。他惨叫一声便瘫倒在门槛上了。跟在身后的公主还投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凌元波已浑身是血,一命呜呼。她万没想到这寇准会如此大胆,竟敢违抗圣命刺杀了凌元波,不禁又悲又气,忙令人速去禀报父皇。

仁宗皇帝闻讯后又惊又怒,便急速赶来。见凌元波果然被杀,他不由脸一沉,说道:“寇爱卿!你诛杀罪臣,朕不怪你,可联的御批你看到了吗?”寇准忙道:“臣早已反复拜阅。臣现在所为正是按万岁旨意而为的呀!”仁宗皇帝说:“朕要你诛杀凌元波时,不可在白天,也不可在夜晚,你遵旨了吗?”寇准道:“请万岁抬头看,现在虽已旭日东升,但天边尚有一弯残月,有月便不能算白天;而虽残月尚存,可旭日已然东升,自然也就算不得夜晚了。所以这时间正是非白天也非夜晚。”见仁宗皇帝不吱声了,寇准又道:“万岁要臣在诛杀凌元波时,地点不能在屋外,也不可在屋里。万岁请看,现在凌元波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所以这诛杀地点既算不得在屋里,也算不得在屋外。”寇准又将杀死凌元波的兵刃拔出来给仁宗皇帝看。原来竟不是任何铁制兵器,而只是一根削尖了的竹扦……     仁宗皇帝看到这,不禁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顿了顿,他才想起,便忙喊道:“那么那个行刑诛杀了凌元波的人呢?总不至于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吧?”见仁宗皇帝问,寇准便叫出那个行刑杀死凌元波的人。仁宗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原来这个行刑的人果真既非男人,也非女人,而是一直被天官府关押的证人----太监杨公公!

事到如今,仁宗皇帝见人既已死,又挑不出寇准半点儿毛病,只好索性送个人情,便强露笑容勉强夸奖了寇准几句,沮丧地起驾回宫去了。后话不再提。

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任何时代,反腐败都需要斗智斗勇,都需要铁面无私。古人都能够做到的,我们今天有什么理由什么借口做不到呢?在此,我要声明的是,本人没有丝毫替古人大唱赞歌的意思,也没有丝毫贬低今人污蔑现代的想法。毕竟,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我们的反腐败工作。

包拯怒杀陈世美、朱元璋大义灭亲、寇准智惩驸马,都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尽管这样的事情在封建社会里是极个别现象,却毕竟是实践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制理念。我们常说,古为今用,应当就是能够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华,为现代社会服务吧。

如今,不少贪官污吏,拿着人民给的俸禄,却干着昧良心的事情,干着伤害百姓、残害群众、坑害国家的事情。自然也需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他们多么位高权重;自然也需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他们是否高贵血统。反贪官,就应当一视同仁;反污吏,就应该一概而论。

最近,不少地方掀起的“惩治贪官是否取消死刑”讨论,其实没有丝毫争论的必要。假如说,整个刑罚都取消死刑,惩治贪官自然也不能保留;假如说,经济犯罪之类的刑罚尚且保留了死刑,贪官涉及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岂能没有同样的惩罚?无论是按照犯罪情节、危害程度、后果影响,贪官的所作所为,并不比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犯罪减轻,甚至危害更大影响更坏。

“刑不上大夫”早已是被摒弃的东西,早已证明了是糟粕的做法。我们岂能拿来当做“宝贝”?反腐难,难就难在是否能够在法律制定、实施、执法等环节上,充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就难在是否能够法治大于人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当家做主人”。

寇准智斩驸马的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彻底消除“刑不上大夫”陋习的艰难。人都是有感情的,冷酷无情、六亲不认,并不是我们提倡的时代精神。但面对严肃的法律,面对真实的违法,我们来不得半点怜悯与同情。对犯罪行为的宽容,就意味着对社会的不公、对百姓的不正。

寇准智斩驸马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对罪大恶极的坏人,应当不折不扣地予以严厉打击,绝不能心慈手软。对严重违法乱纪者的纵容,其实就是对江山社稷、对广大人民的犯罪。试想,建国初期,要是没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张青山、刘子善等人的严惩,就不会有后来几十年的官场清明清廉。惩处坏人不是目的,但杀一儆百却能够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法律的尊严,不是别人赋予的,而是在制法、维法、施法、执法各个环节都能够始终如一,一视同仁。

笔者的看法,未必就正确,仅以此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