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就地免职”之类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被写进文件,成为经常性的干部管理举措。这样的现象即使初衷良好,也相当值得警惕,毕竟这种做法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为之是可行的,但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方法,就显然害多利少。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以及严格吏治、整饬政风,不能离开对法律的敬畏、对程序的尊重。如果领导干部习惯于不按法律程序行事,既容易助长“人治”的不良风气,也可能对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查看近期的新闻媒体报道,“就地免职”一词已经炙手可热。
重庆市公安局近日再次推出干部交流新举措:主城区13个公安分局的173名派出所所长全部异地交流任职。当日召开的动员部署会要求,交流所长必须在会后次日全部到任履职,实现工作无缝对接。对拒不服从组织交流决定,交接期间出现重大问题,搞迎来送往吃喝的,就地免职,并按公安机关“十条禁令”严肃处理,确保令行禁止。
人民网衡阳6月18日电 面对今年第七轮强降水汹涌来袭,湖南省衡阳市紧急启动防汛黄色预警机制,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保持高度警惕。衡阳市委市政府表示,防汛不力,部门“一把手”将被就地免职。
最近,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的是,6月11日18时40分,安徽马鞍山一旅游局局长汪某驾车与中学生胡某发生摩擦后殴打对方引发群体事件。近千人堵住警车要求汪某道歉,防暴警察施放催泪弹驱散围观民众。随后马鞍山市委书记赶到现场称就地免去汪某职务才逐渐平息事态。(见6月13日人民网)
仅就事件的突发性、群体性、紧迫性来说,无疑市委书记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是无可指责的。当时,群众情绪持续高涨、群体聚集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暴力倾向时,已经属于“特殊情况”,作为地方主官当机立断,让肇事者“就地免职”并没有大错,并在事后马上采取由“中共马鞍山市花山区委当夜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免去汪某区旅游局局长职务,并按法定程序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免职”的补救措施,完全符合程序规定,符合法律要求。
只是面对众多的“就地免职”,是否都很必须、很需要如此,就不能不打个问号了。按说,领导干部的管理是一项严肃、谨慎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来不得一丝草率鲁莽。众多网友对“就地免职”的议论,应当看做的一种进步的好现象。当我们开始从目的正义的狂欢转向程序正义的关注时,起码证明社会文明在进步,群众素质在提高,法律意识在增强。毕竟,正义或权利更为关切那些内生性、稳定性、制度性的实现路径——而不是靠清官或者靠狠官来维持、维护。
特殊情况下,“就地免职”之举,可以有效针对个别渎职、失职、违纪、违法的官员进行处罚,减少其行为危害,降低不良影响,体现尊重民意,彰显雷厉风行作风,是很有力、有利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况下,“就地免职”容易助长“一言堂”、“家长制”的“一把手”霸气作风,不宜提倡,不宜多为。就其弊端分析,一是不符合干部分级管理原则。依照干部任免规定,各级领导的职务任免都只能按管理权限加以管理与监督,任何上级领导都不得直接干预下级干部的任免事项。
二是不符合干部管理程序原则。比如说,政府序列官员的任免,必须经过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若是政府组成部门的领导还需提交人大决定,不能是上级“一把手”定夺。
三是有悖对被处理官员的民主权力规定。按照相关规定,公务员对处分有申辩的权利,谁也无权将这一正当权利剥夺。“主官”的一句话,就是“圣旨”,就是“铁板钉钉”,过于草率、简单。尤其是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党委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超越了干部管理组织工作流程,容易失去对“一把手”人事权的有效行使、有效监督,容易造成事实上的察人、用人失误,给事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与损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就地免职”有太多的随意性、不确定性。正确的免职做法,必须有合法的理由和合法的程序,这两者缺一不可。即便有合法事由,且也需要按照合法程序来办,绝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事实未经执法机关认定、未经集体讨论的情况下,为息众怒盲目启动免职程序也是不恰当的、不严肃的。更何况,因为犯错违纪而带来的免职,极容易给人“被撤职”的感觉,可能导致处理干部时避重就轻。一定意义上说,免职和“就地免职”不属于纪律处分,对于严重违法失职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仅仅一免了之,虽解一时之厄,却无异于隔靴搔痒,处理很可能不到位。“就地免职”的上方宝剑一旦多了,吏治的专制也就多了。西谚有云:“专制的瘟疫胜于无政府的灾难”,这样随意的罢官很容易导致风平浪静后有随意的“复出”,“带病提拔”又将应运而生。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就地免职”,不如“就地停职察看”好。这样,既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给后来的调查取证,争取了时间,能尽量做到不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坏人,又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力求程序合法,处理得当,处罚适度,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这既是对法治精神的恪守,也是对法律程序的遵守,更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制社会的法律首要功能并不是“伸张正义”,而是“维护秩序”。任何过度的举措,只能是带有遗憾与不足的行为,应当避免。
换句话说,百姓最期待的不仅仅是平息众怒,而是官员们怎样牢记宗旨,心有群众,真正地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强国廉政博客6月22日--28日首页)

(凤凰新闻网6月22日首页)
(此文在《凤凰网论坛》点击量已经超过1.9万次)----截止至6月28日上午8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