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眼看“三鞠躬”难暖心头冷

(2010-05-31 07:44:55)
标签:

富士康

总裁

郭台铭

三鞠躬

岂能

温暖

心底的冷

连跳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5月26日上午,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会见海内外200多名媒体记者,并数次对“11连跳”的死者及家属三鞠躬道歉。

  就在郭台铭“三鞠躬”道歉几个小时之后,又一起坠楼事件如魔咒般发生。5月26日23时27分,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富士康陨落。深圳市公安局提供的资料介绍,在龙华富士康科技园C2宿舍楼有人坠楼,120赶到现场后确认跳楼者已经停止呼吸。

  据悉,死者姓贺,男,汉族,今年23岁,来自甘肃庆城,生前住龙华街道富士康厂区C2宿舍,2009年6月18日进入富士康工作。这已是四个月以来,富士康发生的第12起员工坠楼事件,造成10死两重伤。

    看到这样的消息,笔者不禁心里悲痛万分,富士康难道真的成为了“赴死筐”吗?为什么老总信誓旦旦的承诺话音未落,企业防止杯具重演的“四项举措”还未奏效,就又来了新的血泪飞溅?

    所以,我觉得对富士康总裁的“三鞠躬”,只能冷眼看待,只能冷静分析。

    冷血企业是杯具产生的直接基础

    “十二连跳”(有人说已经十三连跳,因为未见正式报道,暂时采用此数据),这是一个充满血腥与悲剧色彩的短语。悲剧在于,那么多青春的生命接连黯然消失,令人扼腕;悲剧更在于,面对一再发生的员工跳楼或坠亡事件,似乎缺少一种力量来挽留住那些轻生者的脚步。

    我之所以说,富士康是个冷血的企业,理由有三:

    一是所谓的准军事化管理的背后,肯定存在着管理的简单粗暴,肯定存在着对劳工权利过于漠视现象。

    不可否认,每一个不幸者,都各有各的不幸。此前很多报道中均曾提及,这些员工选择轻生,有的是劳作压力大、生活寂寞、乏味且无助所导致,有的是婚恋和情感上遇到挫折,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情绪低落而造成悲剧。看起来,个人色彩浓厚的起因是其轻生的导火线。

    但从尊重生命的角度着眼,有效破除富士康员工如受瘟疫感染般不断坠楼的“宿命”,改变一些过去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方法,切实尊重劳动者的人生权、休息权、自由权,不是比单纯的利润、就业率等外在的标签,更加有意义,更为无价吗?

    虽然人们可以从对新生代劳工的心理危机角度去剖析这些年轻人内心的无助与脆弱,但很明显,在“十二连跳”的悲剧背后,又并非仅仅是员工心理问题所能完全解释。按说,跳楼不如跳槽,为什么年轻的他们偏偏选择了一条不归路?难道与企业的管理手段没有关系?与企业的控制模式没有瓜葛?一件件血的教训,使我们看到,在劳动力密集的代工企业里,在表面看起来无限风光的GDP数字里,隐匿着怎样的悲情;一桩桩跳的杯具,让我们感受,新时期劳资矛盾的另一种形式----旧有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生代劳工思维意识的格格不入,蕴含着怎样的悲苦。

    二是企业在盲目追求高利润、高回报的同时,强加在劳工头上的“机器人式”的劳动压力,成为间接杀手。

    从表面上看,员工轻生的直接原因或许并非来自工作压力,而在根本上,为富士康创造出巨额利润的“机器人(300024)式的管理”模式,难辞其咎。鸿海总裁郭台铭多次表示“外界不了解真相”,他们企业不是“血汗工厂”等等,事情真的如此吗?我们不禁要问:在劳资关系上明显不对等的前提下,在劳工权利被轰隆隆的机器声所掩盖的条件下,富士康员工轻生的真相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富士康是一个有着数十万员工的庞大代工企业,充满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在这个几成独立王国的企业内部,“封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名词。在封闭的空间里,员工们被牢牢地“捆绑”于流水线上。本应拥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与物理意义上的机器融合在一起,成为流水线的组成部分。为赚取更多报酬,员工们努力加班,单调而机械的工作过多地占据了生活的重心,正常的自由生活状态成为奢望。

  可以这样说,一些年轻员工压抑、扭曲的心灵状态与这种“机器人式的管理”模式不无关系。封闭的环境压抑了心灵,机械的生活背景消弭了轻生者对生活的追求。一旦生活中出现诱因,坠楼事件的发生就变得难以阻挡。

    加上坊间有些消息透露,富士康的部分跳楼人员,曾在死前受到过非人的谩骂、打击,甚至是心理生理上的残害,虽不值得全部相信,却也没有证据证明不是“空穴来风”。

    三是企业高管“挥金如土”与劳工补偿抚恤微薄的巨大差距,也显示了企业文化的“冷酷”一面。

    我曾因为招商引资接触过一些台商,其中大多数人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他们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几近苛刻,却能够在“逢场作戏”中“挥金如土”,毫不小气。

    曾读过一篇郭台铭如何追求明星大腕的风流韵事文章,看得出他在风花雪月场合、逢场作戏场所,完全是一位“豪客”,为博芳心,花钱如流水。而同样的他,却在不同时刻一再强调此前对跳楼自杀者给予的抚恤金太高,变相成为了对自杀者的奖励,要把这种补偿降低到法律允许的最地限度。可见,在他的眼里,劳工的一条命,远远抵不上美丽女子的回眸一笑。

    集团总裁都如此“冷酷”,企业文化可见一斑。

    冷漠人际是杯具产生的社会环境

    对富士康连跳的事件,我一直在默默关注。让我心寒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周边的冷漠人际,也使我不寒而栗。

    我早就听说,在国内建厂的许多五百强企业,都依照法律成立了工会组织。但至始至终,已经“十二连跳”了,没有发现出现过工会的声音与作用,企业工会似乎成了地地道道的“看客”。

    我早就知道,外资外企管理上有许多监督监管的部门,都需要依法依规对其进行执法与检查。但为什么直到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些单位才“姗姗来迟”,难道说他们仅仅是企业参观时的“宾客”,而不是保障劳工权益不被侵害的“刀客”?

    我早就发现,在一起起跳楼的惨剧发生时,楼下围观了大群的“观众”,为什么不能伸出自己的手,捧出自己的心,让频临死去的生命,在最后能够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或许可以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作为一名目睹“热闹”的“血花四溅”事件的“过客”?

    冷静面对亡羊补牢是遏制杯具再发生的切实需要

    说实在的,我不看好什么“三鞠躬”,问题不得到根本的解决,鞠躬再多也无益,道歉再多也空虚。

    富士康现在为此事又是请神、拜佛、烧香,又是加强安保力量、进行心理干预、紧急设置150万平米的防护网等等。能够根本解决问题吗?未必。虽然我不反对目前富士康的作法,只是觉得没有抓住要害,没有把住关键,就事论事的方法,敷衍了事的做派,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杯具的再次演绎。

    只有严格追究企业管理层、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才能积极遏制这种连跳事件的发生,才能有效的对其他企业产生警戒作用。

    只有强化管理监督机制,对所有负有职责义务的部门单位,都能够职责明确,监督到位,才能有效防止杯具的不断重演。

    只有教育广大劳工群众,大胆维权,认真工作,愉快生活,把生命看做是美好的,把社会看做是温暖的,才能克服寒冷的感觉,找回快乐。

    最后,我把自己很喜欢的一首汪国真的诗文,转帖如下,作为文章的结尾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