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一何许人也?在1981年1月1日出生,湖南岳阳人,韩寒、郭敬明之外第三名经常出现在新闻头条的80后作家,曾因状告中国足协、给主持人李湘写下“人类历史上最华彩的求爱信”、主持重庆卫视大型电视选秀“第一次心动”、质疑余秋雨和金庸等“大师”身份、枪挑王朔“回光返照”、剑指韩寒及郭敬明“走下坡路”、直言“丑陋的湖南人”等娱乐、文化事件而备受社会各界争议。
就是这样一位所谓“名人”,在5月7日公然在博客发表《“母亲节”应予以取缔》一文,质疑“母爱真有那么崇高伟大吗”,他标新立异地表态“母爱从本质上是自私的”,并振振有词地从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进行论证,认为父母生孩子的出发点都很“自私”,农村生孩子是为了将来能光耀门楣老有所养,城市生孩子以张柏芝为例,是为了套住丈夫稳定婚姻,“绝大多数母亲都只是下意识地为满足自己作为‘完整女人’的愿望,儿女不过是父母生理需求和家庭需要下的附产品,儿女都是被动的,不可抗的,因而对父母不必承担太多的责任”。他还把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通过掐死亲生女儿等手段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个案放大到所有母亲身上来论证母爱的“自私”,并表示“儿女和父母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其实谁也不欠谁什么,儿女根本没必要迁就和盲从父母,‘母亲节’也一点都不值得推广和发扬”。
我不清楚,作为80后作家的他,是不是有亲生父母,但我想肯定不是母亲养的,是野地里吃垃圾长大的,否则怎么不说人话,没有人味?
一位网友说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诗人孟郊以一首咏唱母爱的《游子吟》得以千古留名,这倒不是他的文字和文章有多么文采斐然以及描写有多么技艺高超,而是诗人笔下的寥寥数语道出了天下所有寒门子女对母亲无私的母爱的那种歉疚以及那份依恋甚至感铭于心的深情,其中大多数母子以及母亲和儿女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惺惺相惜与水乳交融的无私的爱以及关系已经穿越时空,达到了永恒的境界。特别是在男权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女人的母亲根本就是男人以及儿子的附庸,三纲五常把广大母亲们置于了一种牺牲品的社会以及家庭角色上,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我国的社会环境依然和过去大同小异,惯性依旧:母亲“无私”给予儿女的太多,而儿女“有私”回报得太少了,这就是客观现实。
我们大家都可以深刻感受到,人间最真挚的情是亲情,而亲情中最有价值的爱便是母爱。
从我们来到这世界的第一天起,不经意间,就已经在享受着一分天下最宝贵最无私的爱--母爱。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为了拉扯大我们3兄弟,为了扶养3位老人(当时奶奶、外公外婆都跟着我们一起生活),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煞是辛苦。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吃得最差,干得最多。后来,爸爸因病去世了,奶奶也安详走了,她又一个人带着外公外婆,回了山东青岛老家,为的就是别给我们孩子增添太多压力。如今,想起这些,无不为母爱的伟大而敬佩,无不因为我等作为孩子的尽孝不够而于心不安。
说到母爱,我想起了另一位母亲的故事。一次大地震中,母子俩被埋在了废墟里。几天后,营救人员找到了他们。那个刚满月的孩子在母亲怀中睡得正香,而那位母亲却脸色苍白永远地走了。她是咬破自已手腕的血管,让孩子吮吸着自已的鲜血活了下来。这位母亲用生命保护孩子的举动让在场营救人员也感到震撼。
这就是母爱,这就是伟大母亲身上流露出的博大胸怀和无私的爱。
今天,我们过个带有洋人气息的母亲节,并不是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母亲节。人同此心,天下同理。也许,母亲节只是在我们逐渐地把母亲的关爱当作理所应当的时候的一个提醒,让我们去牢记母爱的伟大,去感受母亲的伟大!南北朝时的李密在《陈情表》当中说乌鸦也有反哺之情。乌鸦且如此,人何以堪?
张一一曾指责过许多地方的人是丑陋的,比如说丑陋的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河南人、广西人、湖南人等等,其实依我看,他自己才是丑陋的儿子!一个连母亲都不爱的人,有什么资格做人的儿子?怕只能是猪狗不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