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3岁的老人张忠泉,来到盐城市慈善会把自己多年来主要靠捡破烂积蓄下来的10万元捐给慈善会,并再三要求“这笔款子要用于救灾”。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还陆续捡了3个他人丢弃的塑料瓶,让人感动。捐赠协议签订后,慈善会向张忠泉老人发捐赠证书时,老人没有接受,他说:“我不要(捐赠证书)。我只希望我能够帮助受灾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4月15日《扬子晚报》)
突如其来的玉树7.1级大地震给高原上的玉树带来无尽烦恼与巨大痛苦:大地几秒钟的抖动,便使大量房屋倾倒,伤亡人数在攀升,废墟下掩埋了众多的同胞……无辜而可怜的玉树,从此牵动了国人一颗颗关注的心。
面对灾情,我们欣慰地看到,地震刚刚发生国家便启动了一级响应预案,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汇聚一线如涌如潮。一个个被废墟掩埋的同胞被救出,救援人员正在与“黄金72小时”争分夺秒;一个个受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心灵不再被惊怵不安煎熬;一个个灾民很快被妥善安置,不再让寒冷和饥饿困扰……
面对灾情,我们欣喜地了解,勿须呼吁,不必号召,灾难就是命令,救生就是目标,爱心一同向玉树集聚,目光一起向灾区聚焦。援助来自四面八方,关切来自天涯海角。凝聚深情的笔笔善款正向灾区汇集,载着救灾物资的车流正向一线奔跑……
一个耄耋老人靠拾荒生活,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饥求饱腹、衣求遮体的艰苦生存环境下,却能为灾区需要帮助的人,毅然捐出10万元,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这颗赤诚真挚的博爱之心,实在让每位有良知的人感动,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相比之下,有的贪官依旧在豪华酒店中推杯换盏,有的富豪仍然在灯红酒绿里纸醉金迷,有的“大腕”照样在口说感动实际无半点真意,这些不能说是自私至极,却也是良心所剩无几。因此,有位朋友在文章中指出,“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这才是老人捐款的真正目的。老人捐的不是钱,是精神,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我们相信,老人捐款的义举,唤醒的不止是同情心和人性本初的善良。
老人的真情和爱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的光辉,更让我们实实在在领略了患难见真情的真谛;老人不求回报的叮咛嘱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亿万群众心系灾区的朴实与真诚,更让我们真真实实感受了龙的传人血浓于水的伟大。我们信心百倍战胜所有困难,我们豪情满怀迎接一切挑战,不正是依赖人民群众深藏心底的这种精神这份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吗?!
面对义举,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让我们伸出温暖的手,带上满腔的爱,把老人的精神,化为真情,变成行动,输送到每位灾区群众的心里,奉献给每个需要帮助的家庭,竭尽全力让玉树人的家园重现美丽,让玉树人的脸庞重展笑颜,让玉树人的天空重见彩虹。
能否亲临玉树救灾,并不是关键所在。在哪里都能够奉献爱心与热心。张忠泉老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担当了楷模。一份祝福,一个祈祷,一包血浆,一点心意,都是对灾区的支援。爱心不在大小,帮助不在多少,真心实意就是最好。爱的涓涓细流,终究能够汇聚成爱的滚滚洪流,流淌到灾区的每个角落。
两年前,中华民族在汶川地震中凝聚起坚强不催的精神长城;今天,中华儿女再次唱响生命的赞歌,必将化作万众一心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
我们同心为玉树祈祷,为玉树祝福,为玉树加油。祖国是你的依靠,我们是你的后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