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不应成政绩炫耀场所
(2010-04-01 15:19:08)
标签:
招聘会不是政绩炫耀场所随想杂谈 |
分类: 原创 |
一名女生被挤得手臂脱臼,3名男生从厕所翻窗进入会场……在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因为太受求职者热捧,不得不中途取消。(3月21日《武汉晨报》)
其实,凡是参加过这种招聘会的求职者,对这种拥挤的盛况想必不会陌生,特别是招聘单位形象佳、待遇高的,更是“热火朝天”,门庭热闹。几乎每年的求职旺季,招聘会上那黑压压的人群,闹哄哄的场面,以及诸如挤坏门窗、求职者被挤伤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招聘方式应该与时俱进。面对面的招聘方式,曾经一度作为供需见面会的主要方式,并且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讲,时至今日,这种动辄就组织成千上万人的招聘会,已经开始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初组织的这种供需见面式的招聘会,是建立在信息尚不发达、求职和招聘渠道单一的基础上,供需双方必须通过实地见面、当场选择的方式来进行。而今情况大不同,何必依旧“一条道走到黑”。
招聘模式应该改进完善。
招聘形式应该多样结合。目前,媒体手段日新月异,宣传方法层出不穷。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把招聘信息发布、通告到每种渠道每条途径每个方面,就有可能避免由于方法单一、途径固定、层面狭小的弊病,从而达到最佳招聘效果,实现求职者与招聘者双赢。
招聘活动应该未雨绸缪。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将有六七百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就业压力空前巨大。面对如此状况,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求职高峰,有关部门应该早有打算,早做安排,尽可能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来发布招聘信息,使求职者可以有的放矢,避免都去通过这种“赶集”式的招聘会来应聘和招聘。退一步来讲,即使招聘会必需或必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也应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降低招聘会的安全风险系数,保障活动开展的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