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父案凸显教育的杯具

标签:
孩子脆弱心灵需要大家关心呵护随想杂谈 |
分类: 原创 |
弑父,自古以来便是大逆不道之举。在“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思想尚有土壤繁殖之时,王利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必然遭受公众的唾弃。有啥恩怨,有何不满,好歹也是自己的父亲,岂能除之而后快?常言道,夫妻之间没有隔夜仇。父子之间更是如此,毕竟有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不说王利没有丝毫的法律意识,不说王利没有点滴的道德伦理,仅仅就此事的发生,此事的恶果,就已经时时在拷问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的过度“溺爱”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八十年代独生子女渐渐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关注也日渐增加,更有甚者好几代长辈集中宠爱着一个孩子。这些孩子好似“小皇帝”,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就是应该如此,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尊敬,什么是付出,什么需感恩。长辈的过分、无度的溺爱,一定程度上是害了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一旦进入社会,面临残酷的竞争,没有了依靠,缺乏了依赖,巨大落差往往让他们无所适从,加上是非辨别能力差,容易跟坏伴、走歪路,从而作出一些怪异、偏激甚至是暴力之举。
究其原因,不外是长辈忽略孩子心灵的教育,放松了做人道理的辅导,才导致眼下许多孩子普遍存在性格孤僻、不愿交流、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现象。这种性格的缺失,集中表现在容易一意孤行,不顾周围人的感情,个别情况严重的人,若懦弱些的就可能轻生自杀,若强悍些的如马加爵之类动辄便是杀人防火,如此悲剧早已不是新闻,曾常常见诸报端,社会对此也慢慢地见怪不怪了。
不客气地说,我们的长辈对于孩子在身体上的关注过多过度过滥,甚至到了严重畸形的地步。稍微有点头痛脑热,立马全家倾巢出动陪伴在医院;孩子喜欢吃点什么,马上满大街寻找大包小包送到手边;孩子说看书疲劳了,马上买补脑品、营养品、端茶递水……但我们不难发现,关注关心关怀大多是身体上、物质上的,对心理方面教育、辅导、培育,不能说一点精力也没有花,却少得可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此话千真万确。然而,如果没有进取的思想,没有拼搏的意识,那么即使再健康的身体也不过是个躯壳。如果真爱孩子,那么呵护孩子的心灵和爱护孩子的身体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处的短板都是致命的。像呵护身体一样去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应该成为现代家长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的道德疏忽是事件发生的间接结果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更多更好能够适应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但眼下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不少学校,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只是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道德伦理教育,对法律知识普及,对为人处世把握,大多是浮光掠影,大多是草草而就,大多是疏忽放任,怎么能培育出根正苗红的栋梁之才。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成绩优秀的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读重点,上名牌、是学生心目中的人才。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不少老师加班加点,频繁考试,让“违纪”学生抄10遍练习题的有之,让学生背作文的有之。学校总是偏爱成绩好的尖子,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结果培养出的往往是畸形“人才”——他们因时常被“自豪”的“光环”笼罩着,往往是言行举止高高在上,而且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少有“感恩”的心!这样的学生很难合上时代需要的节拍。有个教育名家早就说过: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其实,我觉得忽略了素质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再有才也是不正之才,可能还是歪才、坏才。王利的事件,不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吗。想想看,王利毕业于政法大学,却知法犯法,敢于出手弑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实在太有讽刺意味了。
社会教育的感恩缺失是事件发生的环境因素
为何晚辈对长辈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晚辈打骂长辈甚至残酷地杀害长辈的行为已经屡见报端,这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凡事都有因果关系,晚辈对长辈的不敬自然也是有因可寻的。传统的道德伦理已经逐渐淡化,长辈和晚辈之间不再有着什么长者尊严,双方是平等的。这正是我们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写照。我不是传统伦理纲常的维护者,也不是封建道德准则的提倡者。我只是觉得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还是需要继承性的发扬。倘若现代社会人情冷漠,世态炎凉,深入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家庭,那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悲剧。没有爱、没有情的社会,将是个可怕的人间。要呵护孩子们的脆弱心灵,就应该给他们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充满爱的世界。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当“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成为需要,孩子就会懂得感恩,就会知晓回报,就能关心他人,就能克己奉公,如此这般,才是他们成长最渴求的好环境。
孩子的成长,人人有责。你我他,都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