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寡妇年”不能结婚吗?

(2010-02-03 17:35:24)
标签:

寡妇年

结婚

随想

情感

杂谈

分类: 原创
    明天就是立春,一晃就春天到了。
    最近,常见许多年轻人在抓紧择期举办婚礼,往往一家酒店就好几对,煞是热闹。原来不少人是为了赶在“寡妇年”之前把喜事办了,免得即将到来的虎年不能够结婚。
    在中国不少地方确是有这个习俗,把整个农历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称做是“寡妇年”。
    我查查相关资料,“寡妇年”的来历,大致是与我们古人对阴阳的看法有关。 
    古人崇信阴阳。一年之中,根据测景之术,分出了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和最短的“冬至”两个日子。以为“夏至”是阳气最盛之时,而“冬至”是阴气最盛之时。一年自冬至起,“一阳更始”,阳气慢慢回升,到“夏至”达极盛,而后阴气又慢慢滋长,到“冬至”达到顶点,一年年周而复始。阴升为顺,阴滋为逆。民间术数至今还根据这个道理来操作。 
    在古人的观念中,阳是天,是男;阴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与阴阳相配,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于人分别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万物的化育,与男女交媾生殖类同。春天阴阳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谐,正是生育季节。《尚书》中有“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阙民析,鸟兽孽尾。”这些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观察到了自然界的生殖规律,把它作为典章记载下来,传给后人。春,代表着交媾、生育。“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观念,历史悠久。  
   “立春”,是春天的启始。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古人要做两件事:一是送走寒冬,做成土牛,加以鞭打。土为阴,牛为丑,十二月是丑月,阴气最重,鞭打土牛,像征着驱赶阴寒离去。二是迎接春阳,而春阳是一个男孩。《后汉书·祭祀志》记县邑地方的迎气仪式:“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男童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男孩出现象征着东方、少阳,代表着春天来临。 
    一年之中无“立春”,即无阳气来临。无阳为孤阴,不生。于人,无阳,即无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妇。所谓“寡妇年”,来由在此。
    习俗是民间认可的一种风俗,没有什么大的对错。只是没有必要去太在意。许多民俗专家表示,“寡妇年”不宜结婚的说法是荒唐的,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我基本同意这样说法。
    无数事实证明“寡妇年”不宜结婚的理论站不住脚。在我认识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是不相信这个习俗的人,他们无论是年纪大小,其婚姻大多都很美满,男方个个健康体壮,没有几人是因为结婚时间不妥而命归西天。
    再说,寡妇的产生与婚姻成立的时间关系不大,而与事件、事故、灾难的突变有较大关系。比如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意外事故的发生,也是瞬间的大意或不幸所为。即使是大的自然灾害,也都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它们的出现,才会造成个别人、一些人,甚至是一批人成为寡妇。抗日战争八年,前线战士天天有人牺牲;解放战争三年多,不断有子弟兵为国捐躯。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新生活,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爱妻谁不盼望亲人早日回家团聚?2008年确实是所谓的“寡妇年”,四川汶川地震也不幸产生了不少寡妇。但这只是一种巧合。并非是真实的习俗“显灵”。假如死抱着这样的理论不放,那你说前不久的海地地震同样产生了许多类似的悲剧,又该怎么解释?总不至于说,这个理论只能在中国有效吧?
    其实,农历也好,属相也好,本是中国风俗习惯特有的文化,它的存在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生动,使枯燥的年代生动有趣。在这方面有好处,同时给人以联想,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人融于自然的儒家思想,它的存在有其人文性、合理性、实用性。但是,将农历、属相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认为哪一年是“寡妇年”,不宜结婚,就没有科学依据,这种做法是极其荒唐的。环顾四周,即便同一年、同一月、同一天出生的人,他的命运、性格迥然不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见,“寡妇年”的说法没有任何道理,完全是一种迷信,“寡妇年”不宜结婚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产生此等说法的原因,分析一下,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图腾与人的命运相联系或者将一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域发生的少数事件认为是普遍存在现象,以点代面、以偶然代规律,这种缺乏社会科学知识的迷信思想一般最容易出现在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把握自身命运的人群身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盲目的从众心理,他们往往缺乏较强的独立性。一般而言,拥有的知识越多,从众的程度越小,但这也与人的个性、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想结婚的年轻人来说,关系自己一生幸福的婚姻问题,祈求可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和和睦睦,希望选择一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日子举行婚礼,无可厚非。愿意在什么时间办喜事,是个人的自由,是家人的喜爱,无关旁人什么事。若是仅仅因为“寡妇年”就去急匆匆赶在鸡年年尾办喜事,或推后一年,就觉得大可不必了。
    以上一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