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具有浓郁人为情怀的作家县长
(2010-08-08 16:31:03)
标签:
转载 |
----读刘云先生散文集《风吹过秦岭》有感/吴泽民
“作家”这个词,内容是很宽泛的,它不纯指以写作为生的人,其职业可以是商人,企业家,甚至是买烧饼的小贩。翻开中国文学史,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他们的职业,写作仅仅是文采飞扬的展现,是思想火花的绽放。如王安石、欧阳修等大师。当今文坛, 官员写作者居多,其作品的文学性不敢妄加评论,但这种精神可圈可点。刘云兄也是官场中人, 准确地说, 他是官场中的文人。因为他从政前就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且文学造诣很高的作家。喜爱写作的人是丢不下笔的,无论他搁笔多久,总归会提笔书写情怀,这是镌刻在骨子里的念想,一生都不会放弃的。
宁陕这个地方,吸引我的不仅是山水,还有农舍、田畴、坝子,这是我的故乡情结,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位作家县长,那是我的文学情缘。文字,虽然是在毫无情愫的电脑屏上,但画面却在大山深处。情感,徜徉在山水之间。通过刘兄的文字,拉近了我与秦岭的距离。
一日,安黎老师在我博客留言,说刘云县长的《风吹过秦岭》出版了,给我签名留了一本,因联系不上我,故让他转交。我忙说感谢。由于我管理着两个工厂,杂事纷纷,无暇去拿书,心存挂念。7月15日终于和安老师见了一面,终于一睹《风吹过秦岭》的容颜。在回公司的路上,我让司机把车开慢点,就开始再次阅读。这本三十万字的散文集,我一个通宵加一个半天就读完了。论刘云兄的文字功力和在文坛中的名气,我是不敢班门弄斧的,但仍忍不住想说两句。
刘云先生给此书起名《风吹过秦岭》,我读完感触颇深。安黎老师用“羔羊跪乳”来形容,我闻之一点也不过。羔羊跪乳,说的就是那份感恩。怀揣感恩的情愫来写作,没有修饰,没有华丽,没有堆砌,没有呻吟,有的是真情,真意,真心、真爱。生于巴山之中的刘云兄,饮汉江之水,造就了他的“心软”,泪水打湿了秦岭山的草木,也为自己的文学生命注入了绚丽的色彩。《泪纷纷》就是大山深处一群公仆的真实写照。我是接触过宁陕的政府官员的,他们的质朴、敦厚、随和令我难忘。记得一位散文名家说过,把散文写得柔软一点。刘云兄的散文,不只是柔软,还很绵长。这种绵长,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心贴心的真爱,是写不出如此柔软文字的。《惶恐三章》是他六年秦岭生活的真情流露,《亲爱的水》,看似写物,实是写人。水的形态,水的境界,正是自己心灵的写照。刘云兄真是难得,在官场浸淫多年,还有如此洁净之身,实在难能可贵!刘云兄的文字,干净简洁,质朴淳厚,文心圣胆,大有古人忧国忧民之遗风,心境不达是做不到的。只有心贴大地,匍匐秦岭,才能从心底流淌出富有乐感的文字。
所以,我说他是用心在写作。这在如今浮躁的文坛,显得弥足珍贵。
刘兄的散文,不仅篇篇有真情,最重要的是篇篇有故事。有故事的散文,阅读感很强,强得让人忘记了这是部散文集。但故事的脉络,也都是紧贴秦岭,紧跟时代的。《秦岭问农记》中的精细账,《泪纷纷》中老百姓从误解到理解道歉的描述,《玉米的基本面》等篇章,都是有精彩的故事。读这些故事,你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在巍峨大山腹地,一位质朴的县级领导,交融在田坝上,老林间,村落旁,农户里,故乡的泥路上,有欢歌笑语,有深邃的思考,也有同样的忧伤。看惯了风花雪夜式的散文,读刘兄“乡下的尿臊味是吸引我们常回家看看的最好理由”的文章,倍感亲切。正是这种亲切,正是这普普通通的故事,吸引着我。其实,他的文字是很干净简洁的,简洁得令人发笑,又倍感温暖。这种温暖,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故事中的人物,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父老乡亲。同时,他的文字很有质感,扔到地上都铮铮作响,拣起来吹吹灰尘又可以揣进衣兜。感谢刘兄,你散文的故事仍然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