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真面目你清楚吗?
(2013-06-04 10:10:22)
标签:
杂谈外国朋友真面目盲目崇拜日本人 |
分类: 教育 |
- 在中日两国的近代史上,很不幸地,中国人所看到的日本人多半是残忍狠毒的。因为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战争中看到日本人。
- 日本人在战争中所犯的罪行,已是历史的事实,不待赘述。譬如南京大屠杀,譬如逼殖民地女子充当军中「慰安妇」,都是令人切齿的事情。但日本人为何会如此?是否天生比其他的民族残痕?如果是这样,为何大和民族会特别残狠?
- 前述「上意至上」的观念,与只能做日本人的自闭情况,对于日本军队能屠杀「异族」,逼异族之女为慰安妇的心态形成,是有极大影响的。
- 日本人奉上司之命,其绝对性超越任何伦理道德或人性的考虑。日本军队以服从上命为荣誉,上命要杀敌,他们就杀敌。至于在战场上杀敌军,与在城市内屠杀敌国平民之间有何不同,有何道德上的问题,恐怕不是他们所考虑的。况且既是「异族」,当然不适用日本人之间适用的道德或人情伦理,杀之、嫖之,有何不可。
- 许多西洋学者讥笑中国人自以为居世界之中央,自号中国,称周围民族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殊不知中国称别人为蛮夷,其实只是舞文弄墨,在文字上沾点便宜而已。中国人在唐朝时朝廷已容纳许多外国人在京城居住,甚至做官(如安禄山)到了南宋还对辽、金称臣纳贡,怎可能真的瞧不起外国人。
- 真正始终排拒外国人为异族的,在地球上要首推日本。日本人自称日本,意谓太阳之所自出——太阳之源,故日本圣德太子写书给中国,首称:「日出国之天子,致书于日没国之天子,无恙乎……」日本人直到明治维新之后,犹称欧洲人为南蛮、西班牙船为南蛮船,而且虽然在知识上吸收欧美文明,对于来到日本的欧美人士仍以极奇异而畏惧的眼光看他们,这些状况在明治的文学小说里历历可考,应非虚言。
- 直至昭和十六年日本对美国宣战,掀起太平洋战争,日本政府及军部尤为了激起国民的反英美情绪,公开宣传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是极为野蛮、无人性、残忍而嗜杀的民族,而日本国民有一大部分也居然相信了这样的宣传,其对外国人——而且是在世界各地最常见的外国人——之认识之肤浅,可见一斑。
- 太平洋战争末期,麦克阿瑟在南太平洋诸岛向日军展开反攻。日军节节败退,但全军覆没战死沙场者多,投降受俘者少。日军固以[皇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忠勇精神向全世界夸耀,但这些宁愿战死的士卒中,实有相当人数,心中以为被俘后落入盎格鲁萨克逊人手中,一定会受尽折磨,生不如死,故决定不如干脆战死,免得受罪。有少数日本士卒,受伤后被救入美军军医院治疗,猛然发觉原来美国军人颇有人道精神,竟因受[敌人之惠],心中顿失痛恨的目标,而痛哭流涕,事见战后各种文献。似此情形,不是也令人啼笑皆非吗?
- 我所认识的诸多日本友人,每次写信给我,信封上都照日本格式写[様]。但有一位在日本电视台当主管的仁兄,平时颇以中国通自居,为了表示与其他无知的日本人有别,每次来信,都称我为[孔大人]。我本不忍心扫他的兴,但次数多了,觉得不告诉他实话终是不妥。有一次见面时就悄悄问他:[为何称大人?]他反问:[贵国不都是这样尊称别人的吗?]我哑然失笑,告诉他这是清代以前的称呼了。看到他满脸惭愧之色,重新觉得日本人是在太不容易了解外国生活了。
- 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互不了解而在生活感情上有隔阂时,通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非常蔑视对方,一种是盲目崇拜对方。日本人对欧美人的崇拜,与对临近各国的蹂躏侵略,都源自生活感情的缺乏沟通。日本人迄今还是只能做日本人,很难平等而坦然地交外国朋友。
前一篇:独一无二的政权形式——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