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活用《论语》掌天下二百年的秘诀
(2011-12-01 06:42:42)分类: 教育 |
涉泽荣一(著)
孔健(译)
日本也有很多圣人贤士,德川家康是我们推崇的,他不仅是个军事家更是精通为人处世的仁义之师。正所以清楚为人处世的秘诀,德川才能将众多的英雄豪杰招在帐下,开创了日本史上唯一持续十五代的德川幕府,让二百多年的德川政权稳固如山、高枕无忧,这难道不可称为伟业吗?
德川的《神君遗训》详尽的阐述了他的处世之道,当你读完《神君遗训》后,与《论语》一对比,竟有很多地方与孔子说的一致,原来大部分引自《论语》。
例如,德川对人生的解读,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又如“责己莫责人”,是出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之意,“不及远胜过之”,与孔子所言:“过犹不及”的教诲一致;此外,“人当有自知之明,如草叶之露,重则坠己”是告诫人要安分守己的意思;另有“常思拥有自由之身,则心生满足之感;心生奢望之欲”,回想困顿之时”或“只估胜不估败,必害其身”等,德川家康就是这样活学《论语》,才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而成名句。可以断定,德川家康之所以能成就江户二百多年的宏图霸业,大多是爱孔子的教诲、《论语》的影响。我们一般人认为汉学的教义就是肯定禅让讨伐,这与日本国体不相符合,实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孔子的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就可明白,韶乐记述了尧舜的事情,尧看中舜的高尚,于是便让位与舜。因此,音乐达到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武乐记载了周武王的事情,说的是武王有贤德,但不能掩盖其举兵讨伐争夺王位的事实,所以歌颂武王的音乐就达不到尽善的境界。
任何一个人,首先应该参考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孔子是崇尚周朝的人,他是不能过于露骨地批评周代的是非,所以只能委婉地尽美而未尽善的表达语言。可惜的是孔子没见过的日本,也不了解日本的国体,如果孔子生在日本,或游历过日本,见过日本,他不知道会如何的称赞才是。当然,更会对自己最成功的弟子德川家康大加赞赏。
世人谈论孔子的孔学之前,最好研究一下孔子的身世;眼光要犀利,由表及里得看孔子、分析孔子、学习孔子,宛如能看透一切,才能了解孔子学问的真正意义。
人若想在社会生存下去,首先要熟读《论语》。人生在世,为人之道,要避免陷入误区,就要学习孔子。随着世界的进步,当今日本从欧美学来许多新的学说。但我周游过世界,考察多欧美,在我看来,这些新学说,不过是拾人牙慧,在东方早已阐述过的东西,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
欧美诸国日新月异的进步,值得我们探究,但请不要忘记,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有不可割舍血肉相连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