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谈梦想可谓源远流长,《论语•先进》即是孔子与众弟子一起畅想未来。说到梦想,难免会让人为之一震——那是心灵深处最纯洁的追求,最高尚的向往,而且绝对不限于享乐者所言的那种只有现实意义、没有思想深度的“所谓理想”。
普通情感之梦想甚至是理想生成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即是孔教人文主义的一个分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大儒自古尊崇的精神信条,亦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梦想、信念之于国人,倘若只是浮于逻辑层面并不能够说明什么,它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天性”,这是极为重要的概念。
中庸思想在中国千百年来的传承,让很多看上去飘渺听上去荒诞的梦想被质疑,这是一种令人悲哀的生命寄托,但是人们不能因为悲哀就否定梦想本身的重量,毕竟在国内,时间、地点、环境、身份、个人的经历都存在着局限性。
《论语》有不少提及梦想、信念的篇章,尤以《先进》最为著名,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此即为修身的最高境界,亦是个人梦想的最终体现;冉有与子路则代表了人类单体在大环境下的社会理想。于是乎,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人都有梦想,梦想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中国人太习惯于被“满意”、被“梦想”、被“代表”……虽然网络让民众的声音变得多元,但问题依旧,只因中国人实在太习惯于中华文化的传统了。即使无数的中国人在网络上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但回过头,人们依然习惯于“同一个梦想”
最近回国,听朋友提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能够更深的理解普通中国人的个人梦想。明星形象、巨商财富、高管风度,这些社会上的精英可以“代言”却不能“代表”。庞大草根阶层之于梦想的种种莫名冲动和痴心坚持,“梦想家”能够与偶像合唱一支歌、同跳一曲舞,心灵上即获得巨大的满足,此所谓字面意义上的“富而能仁”。这如同曾皙的理想一般,全然存在于精神层面,如地火默默无声,却使无力者有力,使悲观者前行。
西方人喜欢展望未来,中国人热衷回首过去,纵观中国千年历史,“怀旧”依然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核心。中国人自古传承下来的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祖先的景仰影响着文人们的心理体认,使人们在幻想中虚构出了一个自由、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之国。《中国梦想秀》有两期节目都是在讲“怀旧情结”,尤以83版射雕为甚,据说还将组织《地道战》、《地雷战》红色经典剧组重聚。听说下一期节目是所有的圆梦人再次重逢,为梦想正名。
中国人向来羞涩低调,具体的梦想可能说不上多绚烂,也未必高远。梦想能在大城市崭露头角、亦或是和心仪的偶像合作,这看似小小的变化,背后隐含的一个人可能要为此倾其所有的努力。中国式的梦想可还有更多实现的平台,你我拭目以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