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日本人渡海来中国学习的艰险

(2010-12-30 02:25:33)
标签:

日本

6park

e6

大遣唐使展

鉴真东渡

杂谈

分类: 教育

    日本的“遣唐使”的历史,其实起源于“遣隋使”。公元607年,当时的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同时派遣大批留学生和僧人渡海到中国学习,开始了日本“遣隋”学习的历史。 

 

    日本进入奈良时代,正是中国盛唐时期。公元631年,日本舒明天皇沿用前朝的做法,第一次派出了一支由学问僧和留学生组成的“遣唐使”船队。到公元894年,26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总共向中国派遣了20次遣唐使。

 

    当时的人们对于渡海往返中日之间有何等的恐惧?记录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日本邀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法,鉴真问子弟去不去。弟子们吓坏了,说了一句话:“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但是,鉴真还是决定去了,出海5次,最后一次才抵达日本,而自己却因此眼睛失明,可见其艰辛的程度。

 


当年遣唐使船横渡东海的情境图


    日本人渡海来中国学习的艰险,虽然没有如鉴真东渡那样记述的详尽。但是,在此次《大遣唐使展》中,我看到一份资料,说当年派往中国的遣唐使船队,一般为4 艘,但是,最终能够成功到达中国的,往往只有一艘。那么其他三艘如何了呢?要不就是沉没,要不就是中途折返。但是,即使中途折返的,能安全回到日本的,几率又有多少?


从日本平城京(奈良)出发,抵达中国的长安,需要3个月的时间。

 

    资料记载,当时的遣唐船其实很小,长33.6米,宽9.2米,但是每一艘遣唐船配置的船工有130人,加上一些遣唐使和政府官员、留学人员等,总共有150余人。四艘船至少有600人,但是最终能侥幸抵达中国的,可能只有150余人,其余的都成了这些成功者的“殉葬品”。 www.6park.com


当年“入唐画卷”记录的遣唐使葬身大海的悲惨情景

 

    我在展览中看到一幅画卷,其中有遣唐船遇巨浪倾翻,船体破裂,人们在大海里痛苦挣扎的悲惨场面。 所以,日本遣唐使船队每一次出使中国,其实就是许多亲人的生死离别。换成今天,如果中国人送孩子到日本留学,四分之三的人将会中途遇难死掉,估计没有一个父母会让孩子离开家门。但是,当年的日本人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确实到了刀山火海都敢上的境地。这种勇气,差一点让我落泪。

 

    正因为如此,每一次遣唐使出访中国,日本天皇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设宴相送。而侍臣们也会唱起天皇亲自作的一首诗为大家送行。这首诗译成现代文的话,大意如此:希望你们渡大海如平地,居船上如坐床, 四船联翩, 期盼早日归来。


    我想象当时的送别情景该是如何的悲壮。也许没有人当场哭泣,但是必定有许多人在心中默默自语:“天皇,臣就此别过,去也”。

 


NHK电视台拍摄的《遣唐使》历史片中,当时日本遣唐使和夫人们的打扮。

 

    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叫《哭晁卿衡》。“晁卿衡”是谁,值得大诗人一哭?晁卿衡就是随遣唐使到中国留学的阿部仲麻吕(中国名字叫“晁衡 ”),他19岁到中国,因为学习勤奋,人又灵性聪明,后来居然在唐朝做了大官,官至光禄大夫(皇帝的顾问,常常作为钦差大臣替皇帝办事),因此也与李白同朝为官,情同手足。

 

    公元753年,已经56岁的仲麻吕搭乘遣唐使船回阔别36年的日本,不想中途遇险,船漂流至越南,170多人被杀,也许因为仲麻吕是大唐的部长级官员,又是皇帝的亲信,因此他和10余名随从被免于死罪。遣唐使船遇难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白以为仲麻吕已死,痛苦了好久,写下了《哭晁卿衡》:日本朝晁辞帝教,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支愁色满苍梧。


    可见当时往返中日,是多么的危险。
    《大遣唐使展》上展出的《吉备大臣入唐画卷》真品(国宝级) 这一个画面描述了遣唐使船抵达中国(宁波?)的情景其实,《大遣唐使展》还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当遣唐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中国(大多是在浙江的舟山、宁波)时,当时没有电报,也没有手机,中国的官吏们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突然冒出这一批衣衫破落,精神疲惫的异人,于是统统的被抓了起来,关入大牢受刑。到后来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不知当时有没有日语翻译?),再千里快马跑到长安(如今的西安)报告,再等朝廷派特使到宁波迎接,这一个折腾,也就要一个多月。即使吃了这么多的苦头,到最后能够跟随遣唐使到长安走一趟的,仅仅是几位高官和少数留学人员。大多数人都留在了宁波待命。自《中国巨龙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