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非常看重对所属集团的忠诚。有人说,中国的儒教思想的核心是
“孝”而日本儒教思想的核心强调“忠”。前者反映的是家族意识,后者反映的是集团、群体意识。由于日本人把自己的命运
同所属集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自然对集团忠心耿耿、尽心尽职。
在日本人的道德
规范中,个人的利益完全服从集体的利益,只有集团的利益得到了维护和促进,个人的利益才有保障;而为了工作和集体,即使献出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
参观过日本和美国汽车工厂
流水线的人讲过这样的话:“美国工厂简直像军队一样,工长总是严密地监视着工人,不让他们偷懒;而工人们也绝对不是带着好感来听从工长的指挥的;但是日本的工厂,工人们没
有受到监视也干得很起劲,对上司也几乎没有反感,而且似乎在由衷地期望企业的发展。”
因此,日本人的“经”就是拼命工作,他们的“道”就是集体至上,一切有悖于此的事物
,都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有两个标志,一个是他的资格,一个是他的所
属。所谓资格,即一个人的学历、职务、地位等等;所谓所属,即他是哪个公司、部门或学校的。日本人在向别人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先说出自己是哪个公司的,然后再说出自己
是干什么的,甚至只说出自己是哪个公司的。
当一个人想了解另一个人的时候,也总是把他的所属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的观念里,一个人属于哪一个集团,这是最主要的
,至于他在集团中的职务则是次要的。而且,日本人普遍热爱自己的公司。
当他们对别人谈到“家里的公司”如何如何的时候,常有一种自豪感溢于言表,似乎为自己的公司而自豪,
又似乎为自己“以公司为家”的态度而自豪。日本人把公司叫做“会社”,这个词本身就具有“大家赖以生存的集团”的意思。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对自己所属集团的忠诚是一个人最
应该具有的品德。因此,一般日本人是“以社为家”的。同属一个公司的人们,恰似“一族郎党”(日语中称那些与主人没有血缘关系的门客、家奴等从者为“郎党”以区别与主人有
血缘关系的“家子”。
“一族郎党”即指那些同属于
一个主人的门客、家奴们),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类似家庭感情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公司俨然就是一个家庭,公司关心、保护每一个雇员,也为雇员的家庭负责。反过来,雇员也
一心一意地为公司尽力。许多日本人关心自己的公司胜于关心自己的亲兄弟,这并非夸张。
日本生命保险文化中心在其《关于工作意识的调查》报告中,特别就当今的企业归属意识
作了如下概括:第一种类型,以公司为中心,包括对公司信赖、热爱、忠诚、充满期待和引以为自豪等内涵。具有这种意识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公司,只有与公司休戚与共,才能体现自
身在社会上的价值。这是日本工薪阶层最普遍的企业归属意识。第二种类型,推崇勤恳努力。它包括诚意、不论钟点、甘愿牺牲等内涵。有这种意识的人并不把自己的工作完全看成是
为了公司,而是把它当作人的生存方式和个人价值的体现。第三种类型,偏重感情色彩。这种企业归属意识的内涵包括:把公司当作可意场所,要求它舒适、有意思、充满活力、令人
喜爱并可资精神依托。由此可见,日本人对所属企业是非常看重的,而且把企业作为个人实现理想与价值的主要场所。
日本人对工作如此认真、对集体如此忠诚,除了个人深受传统价值观念的熏陶和自身道德
的内在要求之外,还与日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制度直接相关。
我认为:“日本企业之所以有惊人的生产效率,可能并不是什么‘东方魔力’在起作用,而纯粹在于人们的忠
诚心,他们经过卓有成效的训练而产生的献身精神,他们个人对公司的认同感,用最简单的话说,就在于职工及其领导之间那种充满人情味的关系。”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髓
之所在。
日本的企业为了保持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心,除了给他们经济上的刺激外,对于提高职工的 归附观念,也做了大量的努力。
对于新职工,每年都进行组织周密的集训。集训从几个星期到长达一年左右不等。其内容不限于基础业务知识,为了向职工灌输爱公司的精神,甚至还
要讲授公司的历史及经营哲学。日本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有独自的制服、徽章、本企业的歌曲和生活守则。
各企业都将本企业特有的精神强有力地灌输给职工,如“松下精神”、“住友
精神”、“三和精神”等,这些精神实际上大同小异,都是鼓吹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以及为企业献身。
朝礼,就是日本每个企业一上班就要进行的天天班前教育。几乎的企业每天在上班或开始营业的时候举行“朝礼”。
大百货商店的
“朝礼”是这样的:所有的营业员都穿着一色的制服,像军队的士兵接受检阅一样整齐地排列成队,由商店的领导者宣讲一天的工作方针,或者集体高声背诵一遍“社训”。然后,由
指定的负责训练礼仪的人,带着大家用规定的语调高声练习营业的礼仪用语:“欢迎光临”
、“请到这边来”、“请稍等”、“让您久等了”、“谢谢您啦”……。在开门前一两分钟
,营业员在门里的过道两旁列成两队,形成“夹道欢迎”的阵势。开门后,营业员们一齐向第一批进来的顾客频频鞠躬,并且每鞠一躬说一声“欢迎光临”。
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社会都强调上级对部下的关心、长辈对下辈的爱护,注重群体内部关系
的和谐、顺畅。公司或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联络部下的感情,笼络员工的人心。在日本,新工人进厂,厂长、经理都要亲自接见,详细介绍工厂的历史、现状以及工人的福利情况,同时
对新工人予以鼓励。工人结婚、过生日或生病时,厂长、经理或厂里相关人员都要前去祝贺或慰问。工人的一些自发组织开展活动时,厂方也会送上礼品或现金。
同时,工厂举行的一
些活动如运动会等,也邀请员工家属参加。每到年终的时候,日本人都要在一起举行“忘年会”。所谓“忘年会”,其实是一种以联欢为内容的聚会,“忘年”即是指把过去一年的一
切都送走的意思。到年末时,公司中同一个“部”或同一个“科”的人,同一个协会或同一个社会团体的人,都要在一起举行这种聚会。“忘年会”的形式不一,人多的就正式一点,
人少的就随便一点。主要内容就是大家在一块喝一场,好像是要忘记过去一年中所有的疲劳和不愉快的事,好让来年从一个崭新的起点开始。席上,中心人物免不了要有一番致词,这
些致词大都是联络众人感情的话,听起来既实在又暖人心。席间各人还要表演节目,领导也不例外,而且越是表演得笨拙可笑就越能增加“忘年会”的活跃、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
中,每个人都把自己与整体融合在一起了,整体不但是他们生活的依赖,而且也是他们感情的寄托。通过上述这些活动和做法,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和上司的关心,都能
保持愉快和舒畅的心情。其结果就是“以社为家”意识的增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愿意为集体的利益牺牲诸如休息、娱乐、家庭生活等个人的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