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企管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2012-08-03 09:22:35)
标签:

杂谈

《论语》

日本儒学

世界孔子协会

管理思想

人本思想

孔健祥林

教育

分类: 教育
孔子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开门办学方针,打破了“学在官府”,文化长期被贵族垄断的局面,使学术下移到民间,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是“性近习远”,即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之所以有善恶、贤愚的不同,是由于后天习染的不同而致。这就是说人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教之能为善、为贤、为智,不教之则为恶、不肖、为愚。由此出发,孔子教育他的学生要十分重视与人的交往,教导他的学生们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这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孔子深信,社会环境对人影响很大,同时也深信可以通过教育来保持人的本性和人格的完满。孔子开展德育的目的,是为了为社、会国家的管理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使社会得以成为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对青年寄寓了愿望,后生可畏,青年代表着未来,他带着饱满的热情等待教育这些后生;其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个别学生的基础、智力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育;第三,启发式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智力,使学生加强理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即是说,不到他经过认真的思考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经过认真思考有了心得,但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不去开导他;告诉他一个方面的事情,他却不能由此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的事情,我就不再教诲他。第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孔子教育学生要克服主观主义、片面性和极端性,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要“允执其中”,“过”和“不及”都是不正确的。总之,孔子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儒家重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今天仍然有它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代的企业的经验已经证明,重视对职工的教育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日本企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他们重视职工的教育。因为他们认识到:人是企业之本,要造物必须首先造人,要使用人才更需要培养人才,所以他们重视教育。首先是他们国家重视教育,全社会都重视教育,更重视职业教育。日本业内部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全员培训,企业内部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事情。日本的职业教育,从政府到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从1958年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四次制定、修改《职工培训法》,还连续公布了4个《五年职业能力开发基本计划》,还以此为中心颂布了数十个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同时还提供了巨额的经济补助。现在,日本约有95%的企业开展了职业教育,60%的企业制订了职工短期培训计划,30%的企业制订了职工长期教育计划,20%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职工教育机构。每年参加学习的职工达3200万人之多。 

  日本的企业对职工的职业教育,不仅重视技术的培训,而且更重视对职工进行道德教育。他们之所以重视道德教育,是因为他们认为,道德的修养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对各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企业的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这个企业发展的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松下幸之助说:“道德虽然是无形的,却也是至高无上的宝贵。技术当然重要,学问也重要,然而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纵有技术、学问也不算完美”。一个人的行为受道德价值观的支配,一个道德修养高的人,就能自觉地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尽力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日本对职工进行的道德教育主要强调“归属意识”、“协作精神”、“积极性”等。松下电器公司对职工的教育,强调建立人性管教模式,重视职工的人格培养和精神教育。不仅要培养职工的专业知识,也要培训他们做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职工的向心力以及细心精神。日本企业企图通过一系列培养,建立起人格完满的职工队伍。有一个人格完满的职工队伍的企业,也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日本重视国情教育。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小,人口多,资源匮乏。所以日本重视对职工进行国情教育,培养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日本的职业教育日益向高等教育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日本教育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要出现高等教育化的趋势。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对象由初中毕业生为主转向以高中毕业为主;2,培养的对象从以技术人员为主转向以管理人员为主。随着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三者同时发展,这要求职工应该了解和掌握现代的管理知识。为此日本的职业德育广泛的开设了现代管理课程,把培养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人员身上;3,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种类不断的增加。除战后初期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外,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又成立了各种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函大和公开的讲座等等。  

  德国西门子公司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其秘也密在于重视培养和造就人才。德国西门子公司奉行一条原则,“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的培训而提高的”,于是他们重视对人才培养,自己造就和培养人才。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对从业人员进行正式的培训,后来公司建立了各类专门的培训学校,配备了专业培训教师。到目前,整个公司在国内外拥有60多个培训中心,700多名专职教师和近3000名兼职教师,开设了50余种专业课程。在公司37万职工中,每年参加定期和不定期培训的多达15万。公司每年用于培训和购置培训设备的资金多达6至7亿马克。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个部门和实际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生产性部门,特别注重对工段长进行培训,强调培养其技术专长之外的独创性和判断能力。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尤为重视,专门在费尔达尔设立了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和13个基层管理培训中心。对管理干部的培训,西门子公司针对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职能和责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层和中层管理干部,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激发和调动个人及团体力量的能力;对于高层管理干部,则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将内部和外部利益协调统一为企业整体利益的能力。每年约有80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正是由于西门子公司重视对人才的培训,才使该公司拥有一批富于进取精神的、掌握有高技术的而善于创新的人才,从而使公司成为世界超级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