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学走了什么?

(2010-10-26 10:48:06)
标签:

麻吕

日本

遣唐使

唐代

大化革新

教育

分类: 教育

遣唐使

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最友好最亲密的时期之一,两国有正式的国交,政府互派使节往来,有些日本学者甚至称这个时期为“遣唐使时期”。

●由来

日本推古朝二十五年(公元617年),中国隋灭唐兴。此前日本派遣到隋朝的留学生福田等人先后返回日本,他们以自己的亲眼目睹大力宣扬“大唐国”的文化,以及社会的繁荣、法律的完备等。这就引起了“遣唐使”的派遣。

日本派使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输送留学人员去向中国学习文化、宗教、法制、教育等。说白了,就是要把中国好的东西都照搬到日本,包括中国生活食用的东西。

●遣唐使的活动

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中国唐朝的使节。自公元630年第一次派遣直到894年停止派遣,约270来年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总数为19次。但由于种种原因,据说遣唐使实际到达唐朝的共13次。

日本派出的使团人员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学僧及随员等,每次人数往往多至数百人。

遣唐使所乘大船叫“舶”。在派遣遣唐使上,除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费用外,最使日本感到头痛的是经常在海上出事,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和物资损失。

据说遣唐使船前后共派出不少于40艘,其中沉没在海底的至少在12艘以上;幸未沉没的,因受风浪打击而造成的破坏和死伤还不计算在内。

遣唐使的航路是,由难波的三津浦(今大阪市南区三津寺町)出发,西下濑户内海,至筑紫泊于大津浦(今博多)。由此,分南北两路:北路称渤海道,经壹岐、对马,穿朝鲜南边与耽罗国(济州岛)之间,到今仁川附近,由此或横断黄海,或沿朝鲜半岛西岸及辽东半岛东岸,越渤海湾口,至山东登陆;南路则由筑紫西岸,经南岛,横断中国东海至长江口。这是初期的航路,据说后来有所变动。

唐代对日本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法令、宗教文化、生产技术、社会风俗等等。有人曾经很概括地说:“日本中古的制度中,一向被认为是日本固有的,然一翻开唐史,却发现好多是模仿唐制的。”这话并不过分。

时至今日,日本仍有许多事物的名称,前面还冠有唐字,表明它的来源是中国。比如:唐辛子就是辣椒及唐餐、唐话、唐衣等。

唐主要是指唐代,可见唐代对日本的影响有何等深远。当时传播影响的渠道虽有几条,但担当这一任务的主要角色和专业人员,却是随遣唐使被派到唐代来学习的留学生和学问僧。他们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可谓至关重大。

●意义

在交通困难、渡海十分危险的时代,日本为了学习中国,多次派使者,尤其是派遣唐使渡海到中国,牺牲很大,代价极高。但是,由于遣唐使带回中国唐代的文明,这就大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日本的“大化革新”,就是在中国的影响下由早期(隋代送来唐初回国)的留唐学生和学问僧直接参与策划下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在日本的重要性,只有19世纪的“明治维新”方堪比拟。由此建立起来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即所谓律令体制,几乎无一事不效法唐制,以唐代为蓝本的。

经过学问僧、留学生的介绍,隋唐文化,尤其是唐代文化不断传入日本,中国的文学、天文历数、医学、儒学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等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都极其深远。日本从中国受益匪浅。

中国唐代是个既繁荣昌盛又宽宏大量的时代,当时,只要日本的使者一踏上中国的领土,全由中国政府承担。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中日人民的交往和友谊。

在冒万里风波远走中国的留学生中,吉备真备、大和长冈、膳大丘、粟田饱田麻吕、藤原刷雄等都成了日本一代闻人。与李白、王维等诗人有广泛交游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终老中国,留下不少好诗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