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会津藩校日新馆--传承孔子思想的学校

(2010-10-05 00:46:47)
标签:

孔子

日本

新馆

《四书》

会津

孔健

中国巨龙新闻

分类: 孔子历史
会津藩校日新馆

    日本本州中部偏北福岛县的会津若松市,在日本是个古迹众多的地方。这里有六百年前的若松城(鹤城),城内有天守阁、饭盛山等古迹,但最著名的却是多年来传播儒家思想的会津藩校日新馆。

    会津藩校始建于日本后西院天皇明历三年(1657年)。有个行脚僧人冈田如默,在日本东北方行脚时,来此寓居。见此处山明水秀,遂建造了一个无为庵。五年后,即宽文二年(1662年)当地贵族横田俊益的家老(管事)田中正玄奉主人之命建造。又过了两年,这里便成为一个名叫稽古堂的教育机构了。

    最初的堂主是冈田如默,横田俊益主持,保科正之在此撰成《会津风土记》一书,在这里教授《论语》等古籍。宽文八年(1668年)由当地藩主正之起草,山琦闇斋修改,田中正玄发布了《家训十五条》。对此藩校内培养文士、武士都作了具体规定。

    元禄元年(1688年)藩主正容在此设町讲所。为了振兴学问,奉行正宗,在讲学堂内设备了孔子铜象。

    次年废稽古堂之名,改称町讲所。东山天皇宝永五年(1708年)讲所内提倡讲授孔孟程朱为代表的儒学。次年发生火灾,不久重建。光格天皇天明八年(1788年)以来馆内除供孔子像外,又规定按时对孔子像举行释奠典礼。此藩校又不断扩大。学习内容日多,组织日臻完善。

    日本中世纪的德川幕府后期,政治黑暗,道德沦丧,社会弊端丛生。会津地方的松平藩主面对现实状况,回顾当年祖先的遗训,认为应对世人加强教育,扭转世风。便主张建立一个教授儒学的场所。于是便在会津藩校的基础上建馆。当时选定了鹤城之后23300平方米的地方,用了五年的时间,即从宽文十一年(1799年)到享和三年(1803年)建成了与当时“成章馆”、“考兴馆”齐名的“会津藩校日新馆”。

    日新馆大门名大成门,二门名戟门,正中上方悬“金声玉振”匾,正殿为大成殿,建筑仿中国的阙里孔庙,殿中供奉孔子及“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轲)的坐像。大成殿前掘地为泮水,通过泮桥通向南面的戟门。馆的四周设各种教授学生的宿舍。如教授柔术处、居合场、素读所、书学寮、医学寮、讲释所、师范宅及练习刀枪弓马的刀术场、枪术场、炮术场、弓术场、操练水中武功的水马水练所。西北隅筑有高台,用以观测天象,教授天文知识。大成殿周围是教授学生主要知识的场所。

    在此设尚书塾、毛诗塾、习书塾等。就孔子所传“六艺”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讲授和温习。馆中所设御文库,即后世的图书馆,供学生们前去查阅和借书。馆中又对教授及学生的待遇作了种种规定。学生按时上课,不得缺席,建立了一套正规的教学秩序。通过此处的教育,大大提高了会津一地藩士的文化水平,为当地藩主造就出一些可用之才。

    为了创造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日新馆主持者在许多方面都作了一些明确的规定:

    对入学年龄的规定:先是十一岁,后增为十二岁。后又改为十岁入学。学生入学后;首先读的是《孝经》,一面读书,一面身体力行。如馆内提倡:子女对父母要尽孝道。弟对兄要敬,长对幼要惠,家内人要亲密无间,对别人要和睦相处,对朋友要讲信用。

    这六条基本道德概括了孝悌、笃实、忠信等儒家的基本要求。到了文化十年(1810年)六月,日新馆又正式规定了学生必遵的《十八条》,还特别规定每年的正月十五日齐集圣堂向孔子像参拜。十二月二十四向圣人谢辞(辞岁)等。日新馆包括小学、中学、专门学科和武术科四种。小学也称素读所。在此学习的学生被划分为四等。各等的课程多有不同,如第四等(一般十二岁)学《孝经》、《四书》和《童子训》。三等(一般十三岁)读《四书》、《五经》时兼读朱子注,还要读《春秋左氏传》。二等(一般十四岁)除读《四书》、《五经》外,还要读《礼记集注》、《蒙求》与《十八史略》。一等(一般十六岁)在读上述各书时,均要求较高。还要读《后汉书》等。学生依此四等逐步升级,至一等合格后便升入大学。

    大学也称讲释所。分上、中、下三等。下等读经书、历史,所读之书及讲义均为无点本。学习期间要作诗、作文等。合格后升到中级。中级亦学经书,历史和杂书。作诗、作文,合格后升到上等。上等除读经书、史书外,下午晚上的时间进行讨论。其中中等生的优秀者可选送到江户(今东京)游学三年,上等生优秀者选送外国留学。

    专门学位的教育科目有神道、皇学、和学、书学、礼式、茶道、数学、天文、医学、雅学(舞蹈、音乐)等。

    武术科教学有弓术、马术、枪术、刀术、炮术(大炮)、柔术、居合、水练、武讲、土图(筑城法)等科目及流派等。

    日新馆内十分重视对孔子的祭祀。馆内按时进行释奠,祀孔奠礼在日本各个王朝均有规定,主祭者皆是各地身份地位最高的人。本馆学生能参加祀典的本身就是一种优厚的政治待遇。祭祀时供品必洁,仪式必肃,环境必静,态度必诚,通过祭孔把孔子树立成心中的偶象,然后再利用其思想发挥巩固统治的作用。

    在尊孔崇儒的基础上,保存下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化。如室内的几案,身上的服饰,建筑的形式,中医的理论乃至行为的礼节,交往的习俗等都仍是唐韵。与唐式服装相似的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人们之间交往的稽首礼、跪拜礼与唐代相同,学馆中读的书与中国旧日私塾一样,甚至连教学科目依“六艺”取“六”的基数,都体现出当政者用崇孔礼循古的方式来树立人们心目中的偶象,达到利用孔子思想为自己服务的目的。

    日新馆是当地的最高学府。它不但在馆内负责培育人才,而且是用儒家思想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的一个中心。早在冈田如默创办稽古堂时,就招收士农工商子弟数百人入内学习。一般庶民共同出钱。捐献土地兴建。当地藩地颁布《家训》不但在馆内施行。也是他统辖下当地人民必遵的信条。藩主历来将自己统治辖区内的百姓当作子民,其辖区内一切事务皆其家政,其《家训》实即地方规约。

    文化元年(1804年)颁布的日新馆《童子训》中明确说出此文告系向当地一般藩士颁布,已明确超出日新馆的范围。这部上、下两卷的书,既是日新馆素读所的教材,也可供来入馆就学的当地幼年子弟学习后日常实践之用。馆内所供孔子及其他圣贤象,更是当地各界景仰的对象,在祭孔时,有人虽然无资格参加,但一有机会,便要入庙瞻仰,以满足自己的仰慕之情。日新馆在这方面提供方便,因此,日新馆不单是一个教育机构,它也是当地藩主对其子民进行教化的中心场所。也是当地人民尊孔崇儒的场所。它是以当地人民精神领袖的面目出现在会津若松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