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社:"孔子"成为凝聚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

(2010-07-21 23:06:32)
标签:

杂谈

    编者按:近些年来,“孔子与世界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中国曲阜·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杨朝明认为"孔子"已经成为凝聚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7/21/12358925_11n.jpg

学习写毛笔字的外国小朋友

近些年来,与“孔子与世界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的同时,华夏儿女也在思考中华文化在凝聚世界华人人心中的作用。世界各地华人的人心凝聚,不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需要,也是中国与世界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它将使中国与世界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和频繁。

近年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响彻中华大地,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必先复兴民族文化,复兴民族文化决不能舍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文化。由于中华文化的理想、道德、价值都集中体现在儒家文化之中,所以复兴文化应当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不难理解,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力和自信心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个没有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看法,儒家的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儒家文化倡导“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些思想长期受到人们的推崇,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一批国学大师、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提出要在儿童中推广经典教育。台湾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在倡导读经;1993年,著名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学生王财贵发起并推动了“少儿读经”运动;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夏衍等9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呼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1998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该工程由中国青基会下属的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负责实施,著名学者季羡林、杨振宁、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担任顾问,南怀瑾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以后,学者们陆续编印《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之类的教材、读本,全国很多省市区出现了很多学校、家庭、社团开展读经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有一千万左右的儿童参与了读经活动,真可谓盛况空前。

尽管在读多少经典、读哪些经典、怎样读经等问题还应当研究,但这一活动本身说明,中华民族在历经苦难之后,终于从对自身文化的怀疑与非难中走出来,中华民族找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倡导读经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拯救人类精神危机,重塑民族的根基的活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读经中,他们从小在心中埋下古代先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后会更明白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吸收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自觉地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香港的汤恩佳先生致力于孔子思想的传播与弘扬,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多年来,他积极弘扬孔子之道,向世界各地捐赠、捐建孔子像。他认识到,孔子不仅是中国的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现代人如果能借鉴孔子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尤其是“仁学”的体系,就可以在享受科技发达的同时,得到心灵真正的舒泰、精神真正的解放;而不同的国族、文明之间,也可以藉此得到真正的和平,共生共荣,让各种冲突消失于无形。这是儒家思想、孔教精神的价值之所在。他希望将孔子思想撒播到世界不同的国家,以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纷争。

在世界上许多华人聚集的地区,孔子都受到衷心的爱戴与推崇。2005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世界各地举行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许多年前,中国的台湾地区已经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2000年,美国加州戴维斯州长签署法令,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为“加州孔子日”,表明北加州的祭孔已获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005年9月25日,还在旧金山市政府大厅举行祭孔和颁发齐鲁会馆华裔优良学生奖学金活动,并为资深、优良中文教师颁奖。

2004年岁末,“华夏园丁大联欢——2004山东之旅”活动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泰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教师代表齐聚孔子故里曲阜师范大学。大家抱着极大的热忱和兴趣,听取“走近孔夫子”儒家学术讲座,并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这此活动中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园丁们对孔子学说抱有极大的热忱,许多海外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代表纷纷要求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邀请孔子文化学院学者前往讲学,并提议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经典讲习班,以培训对孔子、儒学和传统文化有更准确、更深入理解的华夏园丁,从而使以孔子为代表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曲阜•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杨朝明)

子曰:“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之首为《周南》、《召南》,子曰伯鱼:“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真正懂得《易经》的人,恐怕只有周文王、孔子等极少数人。但周文王未必读得懂《诗经》。这就是说,孔子对《周易》的改造成果,全部集中在《诗经》中了。《诗经》为什么以《周南》开头?孔子自己说:“ zhou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吾从zhou”,周文王演《易理》的传说,还叫《易》,并不叫《周易》,孔子崇尚‘昼之文明’,附和于周文王,故曰‘周’。zhou音,声母为‘zh’,韵母可以更换无数,‘之乎者也’被郑板桥解读为‘一枝一叶总关情’,很是合适,因为孔子在《孔子家语》中说‘唯圣人能种人情之田’。 zhou音为‘足’这个字器时,‘足’同义词为‘趾’,所以《周南》以《麟之趾》结束。接着又是《召南》,看来,孔子对‘南’音特别钟爱。尽管孔子对‘南’音喜爱,对Shi音的爱似乎更超‘南’音。因为对文化的思索,对文明的思索,对原始之思索,都可归于‘sh  y’ 或‘诗意’之中。《易》就是‘y ’音,这是对《易》的最佳题解。

    《春秋》只是‘时’音的另类说法。‘学而时习之’的‘时空观’,可以简约为‘学习’吗?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孔子说“载馳载驱,谁因谁极”,在隐语系辞过程中,乱变音会变出大麻烦。什么叫‘天长地久’?孔子在《尚书》开篇就总结道:“钦铭文,思安安”,‘六个字,五个音,六五,黄裳元吉’,孔子重点在‘思安’两音上,‘思安’两音合并为‘shan’音,所以切合‘《尚》’这个字器。仅仅这些,还没有找出儒家经典的方法论,看看下面,我把潜藏的东西列一部分出来,就知道中国哲学建立在 ‘隐语之中的文学之后’的奇妙:

 

     当‘首’这个字器只知道用‘爱、情、意志、规律、民主、法制、道德、智慧、勇气、仁义、方法论’等依次替换时,孔子都说:“亦泛亦流,如有隐忧;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语即隐语。文化大师,孔子之前无前人,孔子之后无来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