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健祥林
孔健祥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710
  • 关注人气:9,5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日华人和残留孤儿退休生活大写真

(2009-12-05 02:32:55)
标签:

孔子

天命

退休

在日华人

残留孤儿

日中导航

孔健祥林

文化

分类: 生活

在日华人和残留孤儿退休生活大写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四周年,让当年以残留孤儿名义回到日本定居的老人们既高兴又心酸。高兴的是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自己和国内的亲戚扬眉吐气地与人交往开来;而悲哀心酸的是日本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老后生活大缩水,一天天不安起来:回到养我的中国会更好吧?赶快脱离这无情的世界!

     由于语言的不通,进入日本那一天开始就过上非人般的生活,处处受歧视,天天挨白眼。每天都遇上这样的问答,让你生不如死啊!谁说我不是日本人?但你会母语吗?谁说我贫穷如洗?但你有存款吗?谁说我没有亲戚?那他们看得起你,承认你的存在吗?谁说我没教养?那你懂日本的礼仪吗?那言行举止连街上乞丐都不如。

     你每天睁开眼就问自己:为什么回到不认儿女的祖国?为什么家乡人如此冷酷无情?为什么我为日本人所生?为什么我成为人类史上最可怜的残留孤儿?为什么日本政府不管我的死活?去讨个说法,换个活法,跟日本政府打官司!到底谁应承担战争的责任?一场与政府论对残留孤儿不平等待遇的官司就这样展来了。

     从随着残留孤儿对日本政府诉讼的全面展开,随着神户高裁对残孤胜诉的判决,残孤们的生活也得以进入主流媒体的视线,从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虽然胜诉,但并不等于地位提高了,至于今天的生活还是照旧,并且年岁不饶人呀,他们是每天战战兢兢再度日入年的生存着.....

     由于战争已过去60多年了,历经磨难回到日本生活的残留孤儿们,也都进入了耄耋老年,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尽管大多数残孤还在靠生活保护金生活,但早年回到日本并参加了工作的部分残孤也跨入了年金生活的行列之中,在日本工作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年金能拿几何,可以维持老后生活吗?

     还有和他们几乎同时来日的第一批新华人们,进入老年退休者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年金又有几许?在日生活无忧吗?老后,何处是归途?哪里可以有经济保障?这些都成为华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已过中年的华人们心忧的问题。

  本文在此介绍几个退休后在日本过着年金生活的华人的个例,供博友借鉴参考。

  一、 领取年金的残孤仍然艰辛

  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华人——中国残留孤儿,是日本社会中老后生活最艰辛的族群。在现在已回到日本的残留孤儿中,有60%都在领取生活保护金,不但金额少,而且有诸多限制,如不能过奢侈一点的生活,不能有存款,回国探望养父母或为养父母扫墓要扣除一部分保护金等。

    也有的残留孤儿,归国时年纪还比较轻,在日本的工作时间和加入年金的时间相对较长,他们能得到一点年金,因此不依靠政府救济生活。

    宇都宫先生4岁时被留在了中国,他的母亲在战后死在了佳木斯的难民收容所,父亲被苏联军队带到西伯利亚,第二年死在了西伯利亚。他在中国时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机务段工作,有一定的修理机车的技术。1982年他归国时41岁,回国后在家乡做修船的工作,那时他加入了国民年金。

    1983年2月,宇都宫先生来到东京,在“JR东日本”下属的会社“理研金属株式会社”工作,专门修理JR的货车,从那时开始他加入了厚生年金,靠这点钱维持两个人的生活,真是难上加难,他们现在住的是最便宜的房子,每月工资1万3200日元,房费、水电、煤气费加在一起共用1万多日元。

    由于上了岁数,每月看病也要花1万多元,所剩生活费不到10万,生活非常紧张,可谓捉襟见肘。但是他觉得和其他的孤儿比,他还比他们强一些,起码他现在很自由,愿意去中国就去中国,也不用看其他人的白眼。

    虽然宇都宫已经离开中国多年,但是他对中国是很有感情的。他现在在中国办了退休手续,每月还有8、9百人民币的退休金。由于他在中国时在铁路工作,因此每年还有一张铁路免费通票,所有的火车都可以坐,但是由于参加残孤诉讼等活动,他还没有去享受过这张免费的火车通票。

    也有不少残孤,开始时也想领取年金生活,图个自由,图个不受别人的白眼。但是残孤归国时一般年纪都比较大,如关东地区的残孤平均年龄已达64.9岁,他们归国时的平均年龄为48.3岁,回国后拼命工作几年,但到了退休时只有几万块钱的年金。

    一位女性残孤对笔者说:他回国时一直干清扫,但是9年以后,她退休了,年金只有2万多元,只好再去申请保护。残孤们由于回国时都年龄偏大,已经过了掌握语言、融入日本社会的适龄期,因此即使找到了工作,也经常被公司解雇,所交纳的年金没有连续性,等于白交,这也使他们无法用年金养老。

    还有的残孤,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病或伤残,更使年金无法接续。如一名残孤家属在中国时是一名医生,但是来到日本后他的行医资格不被承认,政府又每天到家里来催促他们“自立”,没办法他只好去一家洗涤公司去工作,但在工作中被机器轧断手臂,从此伤残,年金更无法接续下去。

    日本政府曾在一个阶段力劝残孤们补交年金,也就是把在中国生活那段成年期的国民年金补交,但是就是补交后所拿到的钱仍然很少。

    宇都宫先生说,他那时以为补交可以拿到全额国民年金,但是到拿到手的时候才知道,就是补交后也只能拿到日本人的2/3,和自己花自己的钱没什么区别。

  二、 拿14万年金老后怎么过

  1980年5月,年富力强的龙升从新疆来到日本。当时他36岁,父亲是在日经商的老华侨。当年回北京解决不了户口问题,龙升只得来日本,他成为新疆地区为数极少的、最早的因私来日人员之一。龙升说,他来日的目的,不是留学,不是残孤归国,不是应聘求职,只是想求一个安定的身份,自己干活,自己吃饭,当然也没想过继承财产。

  龙升一到日本就有了工作。他先进父亲的公司,在其属下饭店里刷锅、切菜,从侍应生、厨师,到店长、部长,乃至取缔役,什么都干过。从1980年到1994年,龙升就职15年,也加入厚生年金15年。1994年,父亲过世后,龙升独立开设了一家小型的有限公社,同时还在原来的公司交纳最低限额的厚生年金,一直交到2003年前后。如今,年届63岁的龙升开始拿年金生活,他可能是80年代来日新华人中最早一批进入年金养老的人。

  按期缴纳了20多年厚生年金,现在龙升一个月有多少年金收入呢?

    据介绍,国民年金需交满25年,厚生年金交满20年即可。日本法律原来规定年满60岁者可以支取年金,后来推迟到65岁。

    按推算,龙升这个世代的人从62岁开始支取年金,目前他每月可获年金14万日元。妻子后来加入国民年金,还需交几年才满25年,届时每月大约领取4、5万日元左右。年过花甲的龙升已心生退意,打算关掉小本经营的公司,今后就靠年金养老了。

  作为一名年金收入者,14万日元够不够生活呢?龙升认为,说够也够,说不够也不够。如果按日本的生活水平,那显然是不够的,比如日本人退休后还想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喜欢开车、打高尔夫、定期海外旅游等,那样肯定入不敷出;如果按照以前在新疆建设兵团里的习惯,压低生活需求,供应日常开支,所谓以艰苦朴素为主,那么绰绰有余。

    龙升介绍说,当年贷款30年买的房,如今还款20年,已近尾声。全凭每月14万年金收入过日子,也行。

  但说到老后生活的幸福快乐,龙升觉得日本比不上中国。龙升的国内亲戚,有南下干部,离休金大概是每月3000元人民币;也有上海的普通职工,退休金每月1200元人民币,老两口加起来月收入2500元人民币左右,支付日常生活有富余。在中国,老人可以打牌、搓麻将、跳健身舞、参加社区活动,基本上不花钱,还可以感受浓郁的人情味。在日本,做什么都要花钱,打个乒乓、游个泳,没钱不行,所以在日养老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行。

  龙升提到两对日本人朋友,他们的老后生活很有意思:一对夫妇现在每月年金收入24—25万日元,另一对夫妇每月年金收入均为40万日元,他们的老后生活基本上是日本住一段,中国住一段。前一对夫妇每年都去靠近内蒙古大青山的辽宁省朝阳市住三、四个月,他们喜欢当地的自由市场,可以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那是老年人生活快乐之一种。后一对夫妇每年都去云南西双版纳住2个月,除了交给当地友人住宿费以外,他们还自己生火做饭过日子。每次他们都从下关乘船到青岛,再从青岛坐火车,慢慢悠悠地晃到西双版纳,目的就是消遣时间。龙升对他们的老后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颇有仿效之意。

  龙升已经加入日本籍,回中国居住一次性签证最长120天,颇有落业难归根之感。对于老后生活设计,龙升的想法是,或住到田舍郊外,或在日本和中国来来往往。人生别无他求,只是喜欢到处看看,写点东西,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龙升说,活到60岁,好日子、坏日子都过了,知道人怎么样都能活,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活法,只要心态乐观就能过下去。

  三、 年金有点积蓄有点工作挣点

  中原先生今年61岁,满60岁时,他就从就职的公司退了休。目前在家里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

  中原先生介绍,他是1986年近40岁时来日留学,在一所大学攻读硕士课程。由于在中国时已是大学毕业,并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因而在留学期间他就找到了工作,于是硕士中退,在日本公司就了职。

    在名古屋工作几年后,又到东京一家公司工作,后又转职一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算下来他在日本工作了近17年,交了16年的年金。现在退休了,每个月可以拿到5万日元左右的年金,到了63岁以后,可以拿到7至8万左右。如果仅凭5万或7万年金生活,生活当然会很艰难。

    但中原先生的妻子当年也到日本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一家大学任教。按公条员标准,他的妻子会在63岁后退休,到时也会有年金。妻子虽然年金交得多,但工作的时间短,不足15年,因而估计妻子的年金也只有7至8万元,两人合起来在15万日元左右。15万日元,维持生存还可以,但悠闲就谈不上了。

  但中原一家退休后的经济生活,年金仅仅是一部分。和身边的华人一样,自来日本起,夫妻两就拼命打工、求学、工作,生活节俭,注重积蓄。而且随着在日生活时间越来越长,熟练了日语熟练了日本的企业文化,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得到发挥和认可,工资收入越来越高,十多年下来,夫妻俩不仅给国内的亲人很大的经济援助,自己也有了一些积蓄,几年前,一次性付款买了房子。

    现在,房子有了,孩子已硕士华业去了美国工作,夫妻已没有什么大项支出了,而且拿出一部分钱做了股市、证券投资,每年多有所受益。同时,虽然退了休,但身体很好,中原先生还发挥余热,为当地一些想去中国投资的企业牵线搭桥,做企业投资中国的相谈员等,这样也有一些收入。

  这样年金有点,积蓄有点,工作挣点,中原夫妇预计他们的退休生活在经济上不存在困难,俩人在日本可以过轻松悠闲的生活,也可以不时去海外旅游,去美国看看儿子。

     三,靠卖烧饼赚大钱

    佐藤女士其实原本不叫这个日本名字,原来姓王,老公是日本残留孤儿,她是随家人来到后,入了籍改的姓名。原来在哈尔滨一家百货公司做会计。她来到日本后由于语言不通,只好去刷厕所,做清洁工。还好工资并不少,加上老公在一家商社做贸易。两人省吃俭用让孩子读完大学,就了业成了家,没心事了。

    十年前,佐藤女士从环境卫生公司退下来,不甘寂寞就开始推着车,做馅饼,结果未曾想,这“王婆馅饼”竟一下出了名。她最初挨着街叫卖,结果到处受到责难。

    因为日本人不兴沿街叫卖,最后由于是日本公民,在区役所卫生课的建议下,在通往住宅团地街头设点卖食品。每周在东京江东区和江户川区的大型团地附近卖她的“王婆馅饼”,生意也算满好。特别是日本节日多,到处都搞各种“祭”MATSURI,佐藤女士就凑热闹卖馅饼,日本人老远就闻到肉饼的香味,所以,买卖相当红火,一下来有时能挣一二十万日元。

     老公也不甘寂寞,竟回到养育他的中国,去大学燃烧余热,为大学生教授日语。一年有两次假,可以回国探亲。有时也约老伴去自己的祖国探亲,但佐藤女士说,舍不得她那些来顾客,因为她的馅饼已成为日本主妇不愿做饭时的主食,她不想让这些人家断顿。

     我问帮忙的孩子们是否愿意再跟母亲这样做馅饼?他们摇摇头,没有一人回答我,看来王婆馅饼是后继无人了。

    四,写书编书无退休

     台胞林女士已经六十八了,她二十年前从大陆移居日本。因为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她曲线救国来到日本,进入一家出版社工作。由于来日前在国家外文局做日语翻译工作,来到日本得心应手一边做文字编辑,一边将国内好的作品编选出来翻译发表,结果,一下打响了“翻译家”这一炮,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地来了大量翻译活,就这样,从中国古典到现代小说,她尽显其能地翻译了大量作品,达到名利双收。

     她对我说,老了我不怕,不像我老公整天像丢了魂似的无所事事。除了找中国人打麻将,就是聊天。我哪有那闲功夫呀。男人要有志向,要在职时就想好老后去向,别等着退休再找出路就晚了。

     她还说,人就应多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般五十岁之前,就应向你老祖宗说的那样:“五十而知天命”,岁月不饶人,我想五十岁前不进大学,就编书出书,这样可以延长你的生命保鲜期。说白了,学点哲学会更长寿,看日本长寿的就是哲学家和老和尚。

     最后她劝我,你是孔家后人就要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出书为了育人,挣钱为了养家糊口,何乐而不为呢?!出书演讲这种活,对你来讲永无退休之日。赚钱才是硬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