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人称公司职员为工薪族。除了极少数公务员以外,工薪族是日本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
虽说由于不景气,近年来有些变化的趋势,一直以来,日本的公司实行的是终身雇用制。
一般男子大学毕业一旦被公司录用,就意味着把自己交给了公司并要为公司卖一辈子的命。而公司也会每年给他加薪,直到他60岁退休为止。退休后还可以拿到公司给的一笔可观的退休金和国家发的养老金安度晚年。
女子大学毕业后一般也是先进一家公司工作一两年,往往其间结婚后便辞掉工作安心做家庭主妇。因其工作的不稳定性,女子的工资待遇一般较男子低,而做到退休的也寥寥无几。
因此,日本的男人大部分都是肩负着家庭的重任,将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系于一身,任劳任怨地苦干。
在公司里,升职、加薪、调动等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的运作,至少表面上没有闹情绪,闹对立,勾心斗角等现象。在长期不变的工作模式下,每个人的职责都非常明确,都像机器上咬合好的齿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转动着。
这就或许带来了一个问题: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工作方式死板机械,很难随机应变。
由于和中国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日本公司经常接待来自中国的访问团,接待是日本公司非常重视的一项业务。从客人下飞机再到上飞机、每天的行程安排,所有细节,负责接待的人员都要事先拟好,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实地考察。如果完全按照计划实施,那么接待工作必将获得满分。
但实践证明,变化随时发生!不是由于时间衔接出错或是联系安排不周,大部分是由于访问者的临时动议造成。接待者只能根据访问者的要求,调整接待计划,同时还要等着挨上司的一顿臭批。因为上司很可能认为这是事先没有和访问者沟通好。
他们要取消预定的餐馆、宾馆、交通工具并重新联系变化了的地方。在日本,什么事情都是计划性很强。没有预定,临时去安排某件事情被视为不尊重对方,往往事与愿违。这对那些一直习惯于循规蹈矩的接待人员来讲,“变化”是他们的天敌,“变化”很可能把他们打入地狱。
曾经有一个国内来的规格较高的代表团预定访问一家日本公司。贵客到来当然不能含糊。这家公司上上下下忙了个屁滚尿流,作了周密的准备,连客人几点几分到,在哪里上电梯,谁在电梯口迎接,写多大的标语上什么茶都在考虑之列。
晚宴时的菜谱也不厌其烦地反复和代表团的秘书确认清楚。代表团的秘书却并不在乎这些菜谱,当然客随主便嘛。这样日本公司的接待人员便放心地按此菜谱预订了宴席。但是就在宴会开始前,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双方在交谈中,日本公司的上层听到中方团长揶揄自己不善吃生食。本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主管接待的人员顿时大惊失色,因为他们安排的菜谱里恰恰包括了日本传统的生鱼片!于是他们紧急与饭店联系调整菜谱,但为时已晚。宴会的一切均已准备就绪。
日本的生鱼片是日食大餐中的主品。没有了生鱼片,宴席将变得不伦不类。即使换成中餐,也要承担数十万日元的损失。最后还是厨师们急中生智,不动声色地将鲜美的生鱼片做成了烤鱼,端上了餐桌。尽管为此增加了些成本,总算解救了这次危机。但此时的接待人员已是冷汗淋淋,魂不附体。
不知代表团的各位是否已觉得终于品尝到了正宗的“日本料理”呢?
表面看来,大多日本公司都是这样循规蹈矩有余,灵活应变不足。但它是否也体现在需要周密严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上呢?是耶非耶?我百思不得其解。真是:
死板呆板加直眼,
脑身一根筋来穿,
临机应变学不会,
执行命令不转弯
短小精悍大和民,
冷血动物无情缘,
循规蹈矩干到黑,
灵活机动要百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