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日本民间传说反映岛国民族情

标签:
日本人论天仙配菊与刀岛国根性河合隼雄孔健祥林中日文化 |
分类: 文化 |
客居日本多年,为写书看了一些关于研究日本的书籍,发现日本人不太愿意别人谈论自己的民族,相反,却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教授学者、作家就是以研究别人对本国、本民族的看法为业谋生。
因此,只要是有关日本人的书,不管是谁写的大概都会卖上1万册(大约相当于在中国销售10万册),所以,我的《日本人永远不懂中国人》在日本卖出30多万册,颇让我沾沾自喜到今天。
至今,在日本我出版近八十多本书,大部分就是有关日本题材的书,因为这个民族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说法,书出的越多,请你讲演的机会越多。十年前我已被日本媒体评为列入“讲演大师五百强”,明码标价:最高九十万日币一场。这可能是讲师中的高价了。
不过,演讲题目最多的还是我的日本观,我的中日文化比较是日本人喜欢的题目,每出一本书,都会有许多单位请你去讲演,让你谈对日本人的看法。
随着二战战败,日本国民的精神世界在二十世纪中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美国人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出版,进一步推动了日本学界用西方理论来研究自己的民族性,河合隼雄的这本《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此君著述极丰,学术渊源始自荣格心理学派(此派最擅长分析民族传说中蕴含的集体潜意识),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众多看似毫不相干的民间故事,经过这位老兄的细致剖析,往往就会成一部展现日本人独特精神结构的精彩图书。
对于这一切,河谷隼雄做出了解释。他认为日本的民间故事很少有英雄救美或打斗情节,但却有着强烈逃避婚姻结局的倾向。许多故事的结局又回到了故事开头的状态,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这种空无主题的产生与日本浓厚的禅宗思想颇有映照;而故事中女子私密空间被入侵最后女子含恨隐去的结局,又诠释了日本主流文化中“羞恨”和“怜悯”这样一种在他们看来是美的美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