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既无远虑也无近忧的日本人

(2009-08-05 00:06:59)
标签:

近忧

远虑

日本人

计划性

愚公

孔健

巨龙新闻

文化

分类: 文化

 

中国人遇事首先考虑“万一”或问“为什么”。相对来讲,日本人很容易被甜言蜜语所打动,所以在日本“杀亲宰熟”的传销十分盛行。而且日本人即使投资股票,一旦蒙受损失,就承认自己是受害者。并不谴责是股票公司不好。

一位饭馆女老板勾结证券公司经理,拉拢成千上百的客户投资,结果数千亿日元被动用了,造就大量的牺牲者。在“泡沫经济”中的投资者们,最终结局好像只是证券公司操纵下的一个玩偶。就算是这样,我认为日本是一个奇异的国家,不进行证据调查,仅凭老板娘几句话,就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股票,这对中国人来讲,是无法想象的。

这样愚蠢的事,本不应该是日本人的本来面目。日本曾经引进儒教,并将它教义作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东西,为什么还会产生这样的社会现象?我觉得极不可思议。至于犯错误本身这件事,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孔子强调的是,最重要的是犯错误之后所持的态度。自己看准了之后才投资,一旦受损就嚷嚷自己是受害者,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无可救药。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意思是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因此不知道中途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不对那些未知的事做好心理准备,说不定哪一天在身边就会发生令人担心的事。这里的“远虑”不是保守、谨慎,而是对遥远的将来的心理准备。例如我们用“深谋远虑”,这个词,其词义类似于预见性,计划性和大局观等词。

因为没有“远虑”只顾眼前,才会被甜言蜜语所动,以致自食“近忧”这个苦果,按照这种说法,以“重大决定”的发言辞职的海部前总理也是相同的,身边的漏税事件也是如此。如果有储备的话,遇到事情,理所当然的花一些,免得危急时刻乱作一团。

放弃计划性,追求眼前的利益,日本的政府、企业、政治家、财界人士以及一般国民,和整个日本好像都忽视了“远虑”,因而招致了“近忧”。

中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愚公的人的想劈山修路。一个叫智叟的人认为行不通。他说:“你真是个傻瓜,干这样没底的事!”愚公回答说:“我也许不能够完成,但后面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后面还有我的孙子,道路总有一天会修通的!”

将这个故事中的智叟(头脑聪明的人)比喻成日本人,愚公比喻成中国人,似乎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这种比喻,可以说仅仅是国民性的不同,但我认为,聪明的日本人应该了解这些道理,并把它吸收过来,为己所用。

现代是一个转换期。国际秩序中的日本,以及日本的社会秩序,这些转换都关系到日本每一个人的转换。那并不是什么狂妄无边的事。正如我们体味《论语》有时候也对其加以批判。给这些基本的精神生活挤出一些时间,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实际也是一条近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