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的大危机,日本人向中国投降了吗?
(2009-07-31 00:50:36)
标签:
成龙李连杰日本人气功奥运会武士 |
分类: 中日关系 |
前不久,日本经济新闻评论文章说: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不应夜郎自大,如果继续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就会彻底完蛋。原因吗?据说是因为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不久中国就会把经济大国的小日本甩到太平洋里去。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不景气的日本已经低速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日本人整体气虚骨头软,其原因在于物质文明过于丰厚了。而且是那种建筑在“衣食足,难知礼”这种富裕程度上的物质文明。
单从富裕程度上讲,日本的状况比中国优越得多。可是,与中国相比,一百个中国人当中有十人是非健康状态,只是指身体的某些部位有些不正常,也就是说指的是半病人;而日本人呢?据说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五十人是病人。可见日本人的健康状况有多糟,但尽管这样日本仍是长寿国家。
气功中的“气”,指的是潜在力。“功”指的是方法。也就是说,气功就是锻炼潜在力。如成龙和李连杰的功夫,在日本也被称为了气功大师。
最近,日本的家电、汽车等高档品卖不动了,最抢手的还是保健品,趁着金融危机,日本人在“补气、补力加保健康”。
“气”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翻开日语字典,其解释条目之多,令人吃惊。其中有“病因气起”这样一个词汇,我想,这里所说的“气”应该是与“气功”中的“气”意思相近。日本人见面:“御元气吗?”就是“你身体好吗”的意思,对气的运用,日本人显然比中国人多。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得出“当今日本=缺气无力”这个公式,而对于“气力”,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认识到这是衡量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要不中国人怎么经常说“那个人‘精气神’不足”呢?
高龄化社会已经造访日本,现在又来了经济危机,这可真是雪上加霜,但也不能说完全是件坏事。日本人是否也应该经济危机的到来为契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呢?
“气”最初是从大自然中涌出来的。中国人很久之前就有了“紫气东来”之说,日本人也就跟着学习,创造出“山紫水明”一词来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中国地域辽阔,相对日本而言,不免多了些险恶之处,因此除了“山清水秀”,还有了“穷山恶水”一词来表现自然的险恶,并世世代代展示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历史,所以中国历史又可以说是与自然抗争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和大自然的这种必然联系一直持续了五千年,且将“气”纳入遗传因子中。气力,既由“气”得“力”,这样一种结构,是不言自明的。
据说过去的日本人,例如武士等,是靠“气”来修炼出“力”的。但不得不说,他们没有将此用到正道上,过去的军人好像也是那样的,似乎连支撑着战后高度发展的经济的生意人身体里,也存宿着不同形式的“气”。
但是现代日本人已不具备了,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气”也随之变得稀薄。为了进一步追求富足,甚至破坏现存很少的“气”之源泉的大自然,我只能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自杀行为。
我对日本人创造出来的富裕、文明的社会表示敬意,但创造出来的东西被破坏掉也只是一瞬间的事。而且,那种崩溃无论何时都是从人的精神部分开始的。精神,可以给肉体以及文化性的经营带来直接影响。
我通过电视看到去年奥运会,发现了这种现象:那就是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不同表情。中国运动员的脸上浮现出那种“一定要胜利”的自信表情。与之相反,日本选手则是“试着挑战一下吧”,好像没有什么信心。
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中国人的表情很单纯,日本人的生活要富足的多,为什么却是那么一幅没有人情味的表情。
前些天,和一个画家朋友乘电车的时候,眼睛停在一幅复印的宣传画上,写的是“心是纯,玩是粹”。看了之后,他说:“现在的日本人,心迷、目呆、面无情,我都不想画日本人了。”
日本人的表情有着明显的变化,从相学来说,品质也在变坏,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些重视相面的人来说,的确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言为心之声,颜为人之貌”。
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语,大概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大部分都托付给了电脑和机器,而不是用大脑和心,所以日本人都变成了漫画中登场的人物以及机器人那种表情。
在家庭和学校里,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特别是学校已经完全服务产业化。现在,母亲如果吩咐孩子:“把茶碗放到饭桌上去”,孩子就会问“给我多少钱?”多么可悲啊!
以前,日本的广告代理商曾来到我这儿。希望我在中国给他做一幅宣传画。我以为是把日本那些有名望的人带到中国去拍摄,其实不然,他想拍的是纯粹的中国人的眼睛和表情。
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据说是因为日本年轻人眼睛四处乱看,极不安定,不能能用在宣传画上,与发达的经济相反,内部精神生活变得如此贫乏空虚,表现在脸上的,竟是在求取什么似的惶惶无主的表情。
日本人在物质丰富这一点上和香港比较接近。所谓“衣食足而知礼节”,但日本人衣食足却并不懂礼节,总觉得其中带有某种讽刺意味。
去年奥运会,中国夺得金牌最多,中国选手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光芒,因为很多中国选手都是农村中走出来,他们都是抱着一定要实现梦想的愿望在拼搏。
据很多上了年纪的日本人说,日本投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物质供应也是非常匮乏,生活也很穷困,但人心却并不浮躁,大家都富有生气地在努力着;可是走到了今天,虽然物质方面富裕了,但精神上却好像缺少了什么。是“气”吗?
时代变了,日本人走过的路会不会影响中国呢?还真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