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孔庆东不该把于丹称为“女孔子”

标签:
儒教论语力于丹中国国学百家讲坛素王孔子孔庆东孔健文化 |
分类: 文化 |
孔庆东讲:“倒退2000多年,孔子就是于丹”。差矣!作为孔家人如此拿自己的老祖宗打比方,实在不妥,我想全国三百万孔家人应该是不会答应的。
因为孔子是素王,于丹是讲师。进一步引用任继愈先生那句话“中国的国教是儒教,而儒教的教主就是孔子”。
于丹访问日本期间,我曾经问过她,别人称你“女孔子”,你如何看待?她讲,那是在折杀我。“您将我的书翻译成日文,日本人起名《超论语》,我都不敢答应,更甭说叫我女孔子,言之过矣,言之罪矣。”
记得福田首相接见于丹时说过:“中国人和日本人应该感谢孔子,是他的一本《论语》教会我们的人生哲学,今天又应感谢于丹,是她讲活了《论语》,引领人们走进哲学的殿堂,成为我们优秀的启蒙老师”。
读一下我与于丹共著《论语力》便知,我对于丹的评价很高,“她是史无前例的孔子哲学的成功传播者,也是《论语》入门的优秀启蒙教师,没有于丹,《论语》不会这样火,孔子也不会这样红”。
为此,我正在筹划一本书叫《于丹教》,于丹成功了,从大学教授成为万众敬仰的传播大师,从学校的讲台走向影视平台的大红人,有人说,于丹爱玩,我说于丹是人生成功的最优秀玩者,也是成功企划、包装自己的传媒大师。
一、于丹是《论语》、《庄子》的成功传播者
“孔子如果生活在今天,他肯定会上电视,不然,像他那样坐着牛车四处讲学,太辛苦。一个真正希望传播自己思想,而且相信自己的思想和研究对社会有益的学者,是一定不会放过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的。于是在2500多年之后,一个叫于丹的女教授通过了大众传媒这个平台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论语》布道者。所以说,孔子对宣扬他思想最佳传播者的出现能不高兴吗?”
2006年国庆休假期间,央视热播《百家讲坛》栏目,于丹站在讲坛上解读《论语》,创造了收视率新高,成为惟一成功的女性主讲人。
二、于丹是幼时开始学国学的先行者
四岁开始读《论语》的于丹,得益于一个研究文史的父亲。实际上在她成长的阶段。正是孔子受到疯狂批判的时刻。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将这些经典熟读于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体悟。“《论语》是一部我从四岁读到四十岁的书,这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好的认识。”于丹说。
“每个人都会有心中的孔子,有自己的论语心得。”于丹使更多的人通过这种个人心得,直接接触到经典本身。
三、于丹是影视传媒的最佳运用者
在于丹读研究生时,她攻读的是先秦文学;在读博士课程时,修习的是传播与影视学。正是这两方面的修炼使她找到了古典文学与影视传播的最佳结合点,也找到了上镜与才情的最佳结合点。
四、于丹是中国人的“心理医生”
于丹用一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启迪人们用生命的名义获得感受,并让人们用这种感受来拯救遭遇困顿时的自己,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她紧扣时代,联系现实,指出现代社会人的一系列心理精神病症;精神的干渴,心灵的负重,欲望的膨胀,理想、信仰的遗失,内心的无法自持,盲目仿效流行,激烈竞争中的追名逐利,面对忧、惧、感的难以抑制,为“外物”所累,本性被扼杀等等。人们通过观看她的讲座、阅读她的书籍,在与于丹的对话中,仿佛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伤痕累累”的自我,并从中得到了慰籍和鼓励,暂时逃避现实的烦恼,来到一个心灵栖息的净土,获得灵魂的拯救。
五、于丹是大众心灵鸡汤的料理人
无论在于丹的《论语心得》还是在《庄子心语》一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于丹始终吸引人们聚焦于去追寻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问题。在其《论语心得》一书中,她指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而其《庄子心语》更是她继续了这一命题,倡导大家追寻心灵境界的超越,“乐生”而“达生”。
六、于丹是中国国学的启蒙老师
《百家讲坛》作为大众传播的平台,它对所有的讲者有一个要求,“要让15岁的中学生愿意听,而且还要听得有兴趣”,这个要求就是符合大众传媒的定位的。因此于丹的心得从一开始就不再追求学问上的深刻,而是一种发散性的、关乎人们生活的智慧的传播;它不是要得出一个学术结论,而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
于丹的文本里,孔子、庄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而是温暖朴素亲切的长者;他们的思想也不再是供顶礼膜拜之用,而是真诚地、实在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于丹出名了,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面对《百家讲坛》引发的新一轮国学热,于丹有自己的忧虑,“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载体,背后承载的是公众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望。”她说:“但太冷或太热的场面,都不是我所要的状态,如果太过火热,只能说明泡沫化,那么高它冷寂的时刻也就不会太远了。有人说现在儒学太热,国学大火,这都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这些说法都显得有些功利。不但对于经典,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崇拜。一旦崇拜经典,就把它变成了一种浅表的宗教,一种简单的迷信。”
回到文章开头。我认为,孔子就是孔子,其素王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于丹则是于丹,虽然她也是唯一的,但这两个人是不应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虽然孔庆东也姓孔,但这也不行。